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汤庆林

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区汉山初级中学723100

摘要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值青春期,敏感且有自己的个性,三观还未成熟,缺乏法制观念。道德与法治学科作为对学生进行法治教育的主要途径,需要承担起让学生了解道德和法治常识,增强学生法治认同感,提升学生道德素养、法治观念和责任意识等多项重任。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健全其人格,促进其健康成长与全面发展。


关键词

初中教学;道德与法治;法治意识

正文


正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包含了很多关于法治教育的内容,在教学中融入法治教育既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符合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求。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认识到开展法治教育的重要性,弥补这方面教学的不足,在此基础上探索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有效方法,使学生自觉遵纪守法,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同时学会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学科的教育价值。

一.努力更新教学观念

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并不注重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方式,长期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将各种知识点一股脑的塞给学生,没有做到对知识的深入挖掘与创新性讲解,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与个性化学习需求。这种单一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体现,学生长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无法持续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效果较差。基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应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互动,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与特点,进而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发展需求等来为学生量身制定学科素养目标,精心设计教学方案,推动学生在道德与法治学习中展开更深入的探索,形成更主动的有效学习,达到优化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应首先明确当前学生的法治素养水平,在此基础之上精心制定教学方案,并在实际教学中突出法治教学核心,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启发,使学生能够更好的认识法治教育,了解法治的重要性,从而自觉树立起法治意识。

例如在教学《法律保障生活》时,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学情出发来设计教学方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对实际案例进行分析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帮助学生对法律建立起更全面的认知,意识到法律不仅会约束公民的一言一行,还有着维持社会秩序、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的作用。当学生对法律的作用有了初步的认识过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说一说自己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法律的保障,从而使学生逐渐意识到法律为自己提供了一个健康、安全的环境。如此一来,学生不仅能够了解一些常见的法律知识及其作用,还能认可法律,自觉树立起法治意识,做一个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二.多角度创设教学情境

上文提到,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常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学习积极性不足,进而导致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入,学习效率无法得到保障。为了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师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为学生构建生动有趣的教学境,让学生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对所学知识内容展开更多联想与思考,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优化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为课堂注入更多活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教学技术来为学生呈现直观的教学情境,通过展示图片、播放视频以及音频,既能够快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为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在合适的时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围绕教学重点或难点展开深入思考,从而对法律知识产生更深刻的理解。

例如在教学《敬畏生命》时,教师就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构建直观的教学情境,比如为学生展示2018年重庆公交车坠江这一事件,详细的为学生展示文字版的新闻描述、图片、视频以及网友的评论等资料,以此将学生代入到情境中让学生通过这个案例体会到生命是脆弱的,每个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并懂得关怀他人。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播放小品《扶不扶》,让学生先观看小品,随后提问学生:“假如你在路上碰到了摔倒的老人,你扶不扶呢?为什么?”这样的问题看似简单,但是在观看了小品过后,这个问题变成了一个非常值得深思的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再讨论,了解学生的想法,并且不轻易决断学生的观点正确与否,为学生创造自由的讨论空间等学生讨论结束后教师再进行总结与引导,让学生体会到社会的美好与险恶,使之意识到保护生命的重要性,进而激发学生的法治意识。

三.结合具体案例开展法治教学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有不少关于法律的知识内容,但这些内容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与抽象性,如果让学生直接学习这些内容,学生往往会觉得晦涩难懂,难以达到理想的学习效果。事实上,法律并不是冰冷枯燥的,而是有温度的、有感情的、有故事的,它与现实生活有着明显的联系,很多社会热点现象与新闻中都蕴含了法律知识,只要对这些案例进行分析,就能了解法律知识的概念与内涵。因此,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经典的、热门的案例,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来使学生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与实用性,以此来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同时,运用案例进行法治知识教学还能对教材中原有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在丰富课本知识内容时,使学生更深刻的体会到学习法律知识的必要性及其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启发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规范自己的言行,自觉遵守法律。

例如在教学《网上生活》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构建一个网上购物的教学情境,让学生想象假如是自己在网上购物,当自己遇到商品质量与卖家宣传不符、售后服务差等问题时,自己会如何处理。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关于网购的经历,以及自己网购的体验、对网购的感受等等,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快速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积极性。随后为学生引入一个关于网购的具体案例,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注意力牢牢集中在课堂上,又能促使学生思维进一步发散。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为学生讲解哪些维权行为是正确的、哪些维权行为是错误的,并为学生归纳案例中出现的法律内容,从而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法律知识,并使之了解如何运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的消费权益,进而有效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

又如在教学《法律就在我们身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我国的著名法制电视栏目《普法栏目剧》中的经典案例,让学生了解各式各样的社会案件,以及其中蕴含的法律知识,感受法律在案件中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从而发自内心的认可法律、尊重法律。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道德与法治学科承担着培养初中生法治意识的主要任务教师要认识到本学科的特点和优势,还要对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方面的不足和问题有清晰的认知,这样才能抓住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最佳时期,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针对性,用科学合理的举措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使体会到法律的重要性和实际价值。

参考文献

1]胡瑞玺.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法治意识的思考[J]. 甘肃教育,2020(22):158-159.

2]陈志勇. 初中生法治意识培养路径探析——基于《道德与法治》的教学[J].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1,22(02):77-79.

3]颜勇. 让学生知法、懂法、用法——在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中培养法治意识[J]. 教书育人,2020(29):79-80.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