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的思考与实践
摘要
关键词
初中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方法;实践研究
正文
引言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颁布,标志着核心素养已经成为基础教育阶段引领教学改革的重要引擎。以核心素养重构课程与教学体系既是知识社会与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现实诉求,也是对以往知识本位教育症结的必然应对。《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指出:“探索大单元教学,积极开展主题化、项目式学习等综合性教学活动,促进学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加强知识间的内在关联,促进知识结构化”。随着教育改革不断推进,在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基于核心素养,推进大单元教学已经成为教师的必修课。
从传统初中语文作业设计来看,教师会将知识的巩固复习和学生做题能力的提高作为首要设计目标,就会使学生的学习压力不断增加。如今随着“大单元”思想的贯彻落实,传统的作业设计模式不能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语文教学的标准相一致,因此如何构建出针对性的作业设计形式逐渐成为语文教师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本文探析了农村初中学校语文教师在大单元教学情境中的作业设计策略。
一、初中语文作业设计的现状分析
从大单元理念的要求来看,教师在对语文作业进行布置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其启发性和精心性的特点,避免出现学生重复机械学习的情况。在实际设计情况进行考察的过程中,还存在多方面的缺陷:第一,缺乏较强的目的性。在设计方面往往会出现一定的随意性,教师会将自身的观点作为依据。第二,缺乏一定的渗透性。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够与其他学科进行有效的结合,对于学科之间的联系缺乏关注。第三,教师会设计相同的校本作业内容来让不同水平的学生完成,导致有些学生做得轻松,而有些学生却完成得不好,在初中语文作业的设计中,因材施教这一思想并未得到充分的体现;第四,作业设计形式简单。作业形式基本以抄写、造句、填空为主,没有趣味性,难以通过作业形式来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欲望。
二、初中语文大单元作业的特点分析
(一)系统性
和传统的初中语文作业设计对比来看,多元化结构和板块是大单元作业的重要构成部分。从时间层面来说,系统性和长期性是大单元作业的两个特征。因此,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的过程中,需要充分彰显大单元作业的优势和价值,精准掌握单元作业的设计方向和目标,针对性的设计作业内容,凸显语文作业的综合性和系统性,明确大单元作业的核心含义和作用,从而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大幅提升。
(二)发展性
实践性和灵活性是初中语文学科的主要特点,教师在设计单元作业时要明确目的,重视实践作业内容,延伸学生的学习范围,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教师要将学生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育作为设计目标,为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载体,以此来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学习能力。所以教师在对大单元作业进行设计时,要注重设计的灵活性,通过大单元作业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初中语文大单元作业设计的实践策略
(一)丰富单元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从“大单元”思想的具体标准来看,教师要深入探索语文作业设计的合理方式,不但要帮助学生积累多元化的语文知识,同时也要使语文作业质量得到充分保障。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存在一定的固定性弊端,从而使学生对于语文知识的学习仍然停留在表面。多元且丰富的作业模式可以提升学生的完成兴致,并及时改变自己对作业的态度。例如,教师在对《春》一单元进行作业设计时,生字词的复习和做习题是其主要作业内容,这种传统的设计形式导致学生缺乏学习热情,同时也会加重学生的作业压力。基于此,教师可以设计“让学生以朱自清的口吻进行模仿来阐述出自己观看荷花的思想情感”,这一作业形式,会激发学生得学习兴趣,强化学生感受的真实性,并深切体会文章的主旨涵义,最终为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提供良好的保障。
(二)合理规划作业内容,减轻学生负担
从相关的调查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大部分语文教师会将文本性习题作为语文作业的核心内容,强调学生表达能力的提升,对于学生文本解析和鉴赏能力的培育有着较大的忽视。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单元作业设计的科学性,将“大单元”理念充分体现在作业设计过程中。例如,教师在对经典文章《三峡》一单元进行教学时,如何引导学生对相关文言字词进行理解和掌握是其主要目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三峡》中的环境描写内容,并依据这一内容来撰写小短文,使学生可以对文言虚实词的具体应用有清晰的理解。
(三)分层设计单元作业,综合提升学生能力
不同学生存在个体差异性,因此其思维特征和学习方式也会有所区别,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也会存在较大的差别。假如教师在设计大单元作业的过程中应用统一的作业标准,那么一定会出现多元化的问题:具备较强学习能力的学生通过教师设计的作业内容不能真正做到知识的升华,极易出现“吃不饱”的情况;对于一些基础能力较为薄弱的学生来说,其作业压力较大,从而出现“吃不了”的现象。所以教师在设计大单元作业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其分层性特点,将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基础,从而为学生的整体发展奠定扎实条件。以生为本是这种分层作业的设计思想,也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利用网络平台,提高学生完成自主性
首先,教师需要将具体的单元作业内容全面构建出来,对信息化资源进行开放。教师需要在这一任务中将作业的主题和标准全面呈现出来。从作业主题方面来说,教师可以对多元化的情境进行创建,在语文作业设计方面,需要注重其合理性和应用性。在此之后,教师可以使学生获得多元化的信息化资源平台,比如电子书包、互联网搜索等,从而为学生们的资料查询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条件,并将这些资料内容全面记录下来。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地进行监督和巡视,对于一些缺乏科学性的内容要进行及时指导,从而使学生们的作业内容更加具有针对性。这样更有助于促进学生们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增强,也全面优化了不同小组的作业设计内容。
其次,教师需要将学生们的实际学习情况作为主要基础,来对相关的单元作业进行布置。教师需要按照学生们的实际需求来对信息化平台进行构建,从而可以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实施自主完成作业的过程。
结论
总而言之,初中教师在设计语文大单元作业时,一定要与新课改政策的要求相一致,促进作业质量的不断提升,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压力得到一定的缓解,也能够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得到充分的保证。在这一模式下,学生可以更好地对语文知识进行全面的掌握,并促进自身思维水平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最终为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高秀焕.基于“双减”的初中语文大单元练习作业设计的优化与创新[J].语文教学通讯,2023(20):36-38.
[2]白思思,黄金丽.基于学习任务的单元作业设计策略——以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为例[J].语文建设,2022(1):9-13.
[3]陈华为.苏教版初中语文专题作业设计的创新路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7(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