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陈庆玲

山东省日照市济南路小学 山东 日照 276800

摘要

核心素养是当前教育教学领域中备受关注的热门词汇之一,对学科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既是学生学科学习的需要,又是学生在社会上长期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培养的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语言知识积累能力、阅读理解能力、思维想象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科学的阅读方法和良好的学习态度。然而,在现阶段的语文阅读教学中,部分教师缺乏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视,只关注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运用,影响了素质教育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实施。这就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语文教学;阅读教学

正文


小学是学生学习语言和文字能力的关键时期,在此时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获得语文知识,有助于学生在学习其他课程时获得有效的学习保障。核心素养的理念主要是为了使学生在校园生活中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查,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同时,让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学会构建并运用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从而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学习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创设教学情境,培养学生阅读兴趣

对于刚接触阅读的学生,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要认识到兴趣提升对学生阅读学习和未来自主阅读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在培养阅读兴趣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点开展阅读教学。比如,小学生在刚开始接触阅读时是从读图入手,他们对图片的理解能力要远超于对文字的理解能力,对图片的阅读兴趣也远高于对文字的阅读兴趣。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丰富阅读材料形式的方式,如以图片、视频等形式呈现阅读内容,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进行阅读教学准备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结合阅读内容,收集和整理与阅读内容相关的图片和视频,尽量让图片和视频的色彩绚丽、元素丰富,比如可以融入动画元素,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图片和视频中具象化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文字内容,对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因为大部分学生并没有真正去看过小兴安岭,对于小兴安岭比较陌生,所以想象空间会比较有限,在阅读过程中理解文字所描述的景色时会有一定难度。在此背景下,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前通过互联网下载一些有关小兴安岭景色的图片和视频,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拓展资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展示这些视频和图片,然后让学生根据视频和图片内容畅所欲言,说说自己眼中的小兴安岭是什么样的,谈一谈自己对于小兴安岭景色的感受。最后,教师引出课文内容,让学生通过阅读文字了解作者笔下的小兴安岭,并分析和总结作者笔下的小兴安岭到底美在哪里。借助视频和图片创设教学情境,会让学生对小兴安岭产生好奇,在欣赏和交流中对小兴安岭的景色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知。在开展课文阅读教学时,学生的阅读兴趣会大大提高,对课文的理解程度也会加深。

二、开展读写训练,培养读写能力

读写结合是核心素养视域下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对提升学生的读写素养和能力有很大帮助。语文教师要转变以往阅读和写作相互独立的教学思想,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有效开展读写训练,帮助学生及时进行语言知识的内化,深化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理解,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阅读教学中落实读写训练主要是根据阅读内容,挖掘读写结合点,开展多样化的写作训练活动。语文教师要以学生读写能力提高为核心,精心设计读写训练活动。例如,在《猫》《母鸡》《白鹅》等课文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因为这几篇课文都与动物相关,所以语文教师要找到阅读材料的共同点,明确读写训练的方向和目标,将动物描写作为写作训练的主题,引导学生寻找课文中描写动物形象的句子,并分析作者这样描写的好处在哪里。在这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作者的描写方法,对自己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一种小动物进行描写。这种仿写训练是阅读教学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读写训练方法,可以极大地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语文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文的具体形式或者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扩写训练、缩写训练等。

三、设置阅读任务,训练阅读思维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应帮助学生了解什么是正确、高效的阅读方法,设置阅读任务,提高学生阅读质量,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足够的阅读思考空间,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教师要改变“填鸭式”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设置一些问题,让学生结合任务要求、设置的问题去阅读文章。这样有利于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对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语文教师需要提前给学生布置好阅读任务,阅读任务的布置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根据课文内容和课后练习要求,设置相关的阅读任务,从而提高阅读的效果;另一方面,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设置阅读任务,不可设置太难的阅读任务。此外,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阅读,引导学生相互探讨、思考,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阅读思考的效率。例如,教师在开展《草船借箭》一文的阅读教学时,可以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阅读。教师在课前根据学情和阅读教学目标,给学生设置如下阅读任务:阅读课文,简要阐述文章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阅读课文,说说草船借箭的表面原因和实际原因分别是什么,所达到的表面结果和实际结果分别是什么;阅读过后,说说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人物及原因。语文教师给学生设置上述三个阅读任务,要求学生在小组合作阅读中先对这三个阅读任务进行简要的分析,明确阅读任务的具体要求,然后分工合作,以较高的效率对课文进行阅读和理解,并整理出每个阅读任务的答案。学生在阅读、思考以及讨论中,阅读思维能够得到有效训练和提升。语文教师要注重观察各组学生的学习讨论情况,及时给学生提供指导和帮助。当学生完成对学习任务的分析和讨论后,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小组代表上台进行学习成果展示,各组之间进行相互补充、质疑、辩论。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组织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深读细耕,促进语文思维的提升与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表现形式,而思维又是语言的内驱。学生语言的运用无法脱离思维的驱动和支撑,同时思维的发展和提升也无法离开语言的具化和承载,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所以,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个人的探究意识,不断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学会思考,敢于质疑和大胆创新。例如,在教学《走月亮》这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默读第四段中文字:“细细的溪水,流着山草和野花的香味,流着月光……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并提问:本段描写的景物涉及哪些?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是什么呢?最后一句用“抱”字的原因是什么呢?教师可引导学生先默读思考,随后交流讨论。这部分用拟人的修辞方法,让这些本无感情的景物瞬间附着上幸福、甜美的情绪。一个“抱”字,突出了小水塘儿童般活泼、可爱的性格,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随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每个小水塘,都抱着一个月亮!”这句话仿写一个拟人句。如此一来,让学生边读边思考,可以帮助他们理解作者情感,学习文中独特的写作方法,对学生语文思维的提升和发展十分有利。

五、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提升学生能力

部分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没有关注到阅读是具备技巧的,所以他们无法快速的找准阅读中所需要重点分析的段落或者语句。基于此,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教学,使得学生明确阅读技巧,同时在课下阅读的过程中认真地探索阅读中的内容,并且有效地分析阅读知识和技巧之间的联系,将所学到的技巧运用到阅读中去。对于学生来说,他们汉字积累的不多,而且对字词的理解也不够深刻,如果想要让学生通过阅读全文对整篇文章进行有更好的理解,本身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教师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技巧,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重点的段落和语句,以此来加深学生对阅读文章的理解。首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并且寻找重点的段落和语句,让学生可以建立起比较全面而且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可以教给学生找准“文段中经典语句”的方式,如在文段的第一句或者结尾可能会是文章的主题语句,学生掌握这样的学习方法之后,能够在之后的阅读学习过程中有效地寻找到文段的重点语句,并且结合重点语句来分析文章的感情基调,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相关的内容。例如,学习《荷花》这一内容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找到文段中的重点句,如“荷花已经开了不少了,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通过这句话的描写,学生能够感受到荷花和荷叶之间的联系,同时对一池荷花的具体景象有所了解,了解到荷叶的具体面貌,如“挨挨挤挤的一池荷叶”,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更好地理解作者在遣词造句时候的精妙之处,而学生掌握具体的阅读方法之后,能够更好地理解到作者的写作特点。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利用工具数据检索生字词,让学生可以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提升对于文章的理解,以此来调动学生的语文思维。例如,在《鸟的天堂》一课教学时,教师设计一定的问题:“为什么这个地方叫做鸟的天堂”“课文上说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为什么会发出这样的感想”使得学生能够结合问题思考作者在写作时所思所想。教师再引导学生阅读文章中的关键段落,并且将阅读内容进行升华,进而提升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使得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具备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基于此,教师给学生讲述适合他们的阅读技巧,并且要让学生学会利用技巧解答阅读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学生阅读能力,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好的发展,且在这样的技巧引导下,学生能够在面对陌生的阅读篇章的时候,快速而准确地找准文章的重点语句,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六、加强文化渗透,提升综合素养

在核心素养视域下,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学生的素质修养的提升。在语文课程中融入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对提升学生的素质修养和道德品质具有极大的帮助。分析语文教材中收纳的课文类型和内容,可以发现这些课文蕴含丰富的传统文化元素。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挖掘教学内容蕴含的文化要素,通过给学生渗透相关的传统文化,对学生实施文化教育,在增强学生民族认同感和文化自信心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例如,《北京的春节》一文对北京的春节进行了介绍。春节属于我国的传统节日,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在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上,不同地区的春节习俗也会有所不同,这些独特的习俗蕴藏着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是值得传承和发扬的。语文教师在开展《北京的春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要在语言知识教学、课文内容讲解的基础上,向学生渗透相关的传统文化,让学生知道春节的由来,并将北京的春节与本地的春节进行对比,来感受不同地域春节的异同点,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语文教师可以先结合课文内容向学生展示有关北京春节的相关元素,包括腊八粥、腊八蒜、对联、年画等。然后,语文教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家乡在过春节时有哪些习俗。有的学生说在春节期间有互赠水仙花的习俗,寓意新春的祝福;有的学生说在正月初一有吃长面的习俗,寓意长年平安、健康长寿。在这之后,语文教师将各地的春节习俗以图片和视频的形式一一展示,并给学生讲述这些习俗的由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知识储备,通过文化的渗透,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的理解,从而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七、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语文学科的教学现状,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语文知识有一定的兴趣,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让学生逐渐认识到语文知识对于整体学习能力的重要意义。学习新的教学理念,将语文教材与学生实际相结合,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个性发展,提高整体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朱更梅.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模式创新路径探究[J].考试周刊,2021(79):52-54.

[2]李晓燕.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研究[J].学周刊,2021(31):13-14.

[3]孔毅.探究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1(8):65-66.
[4]顾玥.关于小学高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研究[J].小学生(下旬刊),2021(10):1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