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写作能力
正文
前言:写作能力是判断一个学生语文综合素养上下的最重要指标,因为良好的写作能力包含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包含学生足够的知识储藏,甚至还包含学生自己独特的思想。小学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与写作能力的重要阶段,特别是进入小学高段,学生开始从简单的句式表达向更复杂、更有深度的写作过渡,这一时期写作能力的培养对于学生逻辑思维、创新思维的发展尤为重要。因此,探索并实施有效的写作教学策略,成为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的关键任务。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意义
(一)促进语言运用能力
写作作为语言输出的关键形式,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通过系统性的写作训练,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词汇的记忆与理解,还能在实际运用中精准把握每个词汇的微妙差别,使语言表达更加细腻、生动。同时,语法规则的掌握也不再是书本上的抽象概念,而是转化为写作中的自然流露,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修正错误,完善表达,逐渐提升语言运用的准确性和规范性。
(二)培养思维能力
写作不仅仅是文字的堆砌,更是一个深度思考的过程。在构思阶段,学生需要围绕主题展开联想,挖掘素材,培养发散性思维;在组织材料时,学生要学会分类整理,构建逻辑框架,锻炼逻辑思维能力;而在逻辑推理过程中,学生则需依据事实,合理推断,确保文章内容的连贯性和说服力。此外,写作还为学生提供了展现创造力的舞台。他们可以通过独特的视角、新颖的观点、创新的表达方式,展现自己的个性风采,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增强自我表达能力
写作是表达个人思想、情感与观点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高段,学生正处于自我意识觉醒的时期,他们渴望被理解、被认可。通过写作,学生可以自由地表达内心的想法和感受,无需担心外界的评价与干扰。这种无拘无束的表达方式,有助于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的内心世界。同时,写作也是一种有效的沟通工具。学生可以通过文字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经历、见解和感受,建立起基于理解和共鸣的情感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会了如何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还学会了倾听他人的声音,尊重不同的意见,从而提升自己的社交能力和情感智慧。
二、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
(一)创设写作情景,激发写作兴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十分严重,写作过程中往往会受到兴趣的影响,导致写作效率的提升或下降,因此,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信心和能力。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写作情境,如角色扮演、故事接龙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其乐于动笔。
以《鲁滨逊漂流记》这篇课文为例,我们可以创设一个“孤岛生存挑战”的写作情境,让学生们在角色扮演与故事接龙中,体验创作的乐趣。教师可以设定这样一个情景:想象你们是一群勇敢的探险家,在一次意外中,你们的船只遭遇了海难,被迫漂流到了一座未知的孤岛上。岛上充满了未知的危险与奇遇,你们需要利用智慧和勇气,在有限的资源下生存下来,并寻找返回文明世界的方法。接着,将学生们被分为几个小组,每组选择或抽签决定一名队员扮演鲁滨逊式的角色,其余成员则扮演岛上的不同角色,如原住民、野生动物、或是岛上的神秘生物等。每个角色都有其特定的性格、能力和挑战,如鲁滨逊需要展现坚韧不拔的意志和生存技能,而原住民则可能带来文化冲突或友好合作的机会。活动正式开始时,教师给出一个起始情境:“船只沉没,你们漂流到孤岛上,第一缕阳光照耀在你们疲惫的脸上……”接下来,每个小组轮流接力,根据前一组留下的情节线索,继续编写接下来的故事。可以是发现淡水源、建造简易住所、制作工具捕鱼等生存挑战,也可以是遇到奇怪生物、解开岛上秘密的冒险经历。在接龙过程中,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让故事充满想象与惊喜,同时也要确保情节的合理性和连贯性。当所有小组都完成接龙后,组织一次班级分享会,让每组派代表上台讲述他们的孤岛生存故事。学生们可以通过PPT、手绘插图或角色扮演等形式来展现他们的作品,让其他同学感受到故事的生动与有趣。在分享过程中,教师给予积极的反馈和建议,鼓励学生们保持对写作的热情和兴趣。
(二) 注重以读促写,拓宽写作思维
在小学高段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尤为注重“以读促写”的教学理念,旨在通过阅读与写作的紧密结合,拓宽学生的写作思维,提升其写作能力。
在小学高段阶段,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教师应鼓励学生跨越课本的界限,广泛涉猎各类书籍,尤其是经典文学作品和优秀范文。比如,在学习《草船借箭》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相关章节,不仅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能从中汲取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语言营养。同时,教师应鼓励学生建立“阅读笔记”,记录下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好词好句、成语典故等语言素材,如“草船借箭”中的智谋与勇气,“三顾茅庐”中的诚意与坚持,这些都能成为学生日后写作中的宝贵财富。而仿写是连接阅读与写作的桥梁,通过仿写训练,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优秀作品的魅力,并逐步掌握其写作技巧。在教材中,不乏经典段落和篇章,如《匆匆》中的细腻描写,《草原》中的辽阔意境,都是进行仿写训练的绝佳素材。教师可以选取这些经典段落,引导学生分析其表达方式、结构布局和修辞手法,然后鼓励学生进行仿写练习。例如,在学习《草原》后,让学生尝试描写自己熟悉的自然景观,模仿作者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将景物描绘得生动形象,从而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 “以读促写”教学策略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拓宽他们的写作思维。学生在阅读中汲取营养,在写作中实践运用,形成了一个良性循环,为他们未来的语文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引导生活化写作,增强情感体验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认识到生活化写作对于增强学生情感体验、提升写作质量的重要性。
小学生在进学校之前,获取知识的方式主要来源于生活,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要注意观察生活中的细节,感悟生活中的事物,通过观察实践获取知识,便于在写作的时候有真情实感可以注入文章中。例如,在学习《童年的发现》一课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并分享自己童年时的独特发现或有趣经历,鼓励他们将这些宝贵的记忆转化为文字,写成一篇篇充满童趣和温情的文章。这样的练习锻炼了他们从生活中提炼素材、表达情感的能力。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养成写日记、随笔的习惯。日记作为个人情感的记录本,是学生倾诉心声、记录成长的最佳平台。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每天抽出时间,记录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无论是家庭的温馨、校园的趣事,还是社会的百态,都可以成为他们笔下的素材。通过长期的坚持,学生不仅提高了观察力和感受力,还学会了如何运用文字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文章更加生动感人。生活化写作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还加深了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在写作的过程中,学生学会了用心去感受生活,用文字去记录生活,这不仅提升了他们的写作能力,更促进了他们情感世界的丰富和发展。
三、结束语
小学高段是学生写作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通过实施上述策略,不仅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还能促进其全面发展。教师应不断创新教学方法,关注个体差异,为每位学生提供适合其发展的写作学习路径,让写作成为学生表达自我、探索世界的窗口,为其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林鹭慧. 以读促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J]. 试题与研究, 2024, (09): 46-48.
[2]成学锋.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分析 [J]. 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 2023, (07): 149-15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