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枢纽泵闸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精准预测研究
摘要
关键词
水利枢纽泵闸;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精准预测
正文
1. 大体积混凝土开裂机理
如图1所示,为混凝土开裂机理图。大体积混凝土开裂主要是由于混凝土内部与外部环境的温差变化、混凝土收缩以及外部荷载等因素引起的。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热量,导致内部温度升高,与外部环境形成温差。这种温差产生的拉应力如果超过混凝土的抗拉强度,就会产生裂缝。此外,混凝土在干燥环境中会收缩,收缩应力也会引发开裂。同时,结构在运行过程中承受的复杂荷载也会对混凝土结构产生影响,增加开裂的风险。
图1混凝土开裂机理图
2. 水利枢纽泵闸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预测的必要性
由于枢纽泵闸结构的复杂性和环境因素的多变性,大体积混凝土开裂呈现出高度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使得预测和控制开裂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如果不进行精准预测,可能会导致早期的微小裂缝在未被及时发现和处理的情况下扩大,进而影响泵闸的结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严重的开裂甚至可能导致结构失效,造成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开展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的精准预测研究,可以提前识别潜在的开裂风险点,为工程设计、施工和维护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防止和减少因混凝土开裂引发的安全事故。
3. 水利枢纽泵闸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精准预测方法
3.1理论分析
理论分析是预测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的基础,主要涉及混凝土热力学性能、应力应变关系以及结构动力学等多学科知识。通过建立混凝土温升、收缩的数学模型,结合泵闸结构的受力分析,预测在不同工况下的应力分布和开裂可能性。同时,考虑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变化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以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3.2数值模拟
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可以对泵闸结构进行详细的三维建模,模拟混凝土在硬化过程中的温度场、应力场变化。通过调整边界条件和材料参数,模拟不同工况下的结构响应,预测可能的开裂位置和程度。数值模拟方法能够处理复杂的结构和非线性问题,为风险预测提供有力工具。
在水利枢纽泵闸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的精准预测研究中,预测模型的设计至关重要。可以基于深度学习算法,结合水利工程的实际特点,设计集成多源数据的新型预测模型。模型不仅考虑混凝土材料的物理性质、施工环境等静态因素,还融入了温度、湿度、应力变化等动态数据。通过大量的历史数据和实时数据的训练,模型能够自动学习并识别出开裂风险的关键指标和模式。在模型设计过程中,应用先进的神经网络架构,如卷积神经网络(CNN)和长短时记忆网络(LSTM),以捕捉数据中的复杂关系和趋势。此外,引入了集成学习技术,将多个预测模型进行组合,以提高预测的稳定性和准确性。通过这种方法,能够更全面地评估开裂风险,为水利枢纽泵闸的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3.3实验验证
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的结果需要通过实验室试验和现场监测进行验证。通过控制变量的实验,研究混凝土的温升、收缩特性,以及在荷载作用下的开裂行为。同时,利用传感器监测实际工程中的温度、应力变化,对比分析预测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的吻合程度,不断优化和完善预测模型。
3.4机器学习与大数据分析
结合现代信息技术,利用机器学习算法对大量历史数据和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隐藏的规律和模式,提高预测的精度和效率。通过大数据分析,可以考虑更多影响因素的交互作用,实现对开裂风险的精细化和动态预测。
通过上述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实现对水利枢纽泵闸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的精准预测,为工程安全提供有力保障,同时推动水利工程领域的科技进步。
4. 风险防控策略
4.1预防措施的科学制定
在水利枢纽泵闸的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防控中,预防措施的科学制定至关重要。首先,需要基于风险因素识别与分析的结果,利用先进的预测模型,如机器学习算法或深度学习框架,对开裂风险进行精准预测。例如,通过收集历史开裂案例数据,结合混凝土材料特性、施工环境、温度湿度变化等多维度因素,构建出能够准确反映开裂风险变化趋势的预测模型。
在科学制定预防措施时,不仅要考虑技术层面的可行性,还要结合经济效益分析,确保防控措施的经济性和实用性。例如,可以采用先进的监测技术,如光纤传感器或无人机巡检,对泵闸混凝土结构的健康状况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启动预警机制,并采取相应的修复措施。
此外,预防措施的制定还需要考虑应急管理与动态调整。在水利枢纽泵闸的运行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各种不可预见的风险因素,如极端天气、地质变化等。因此,需要制定一套完善的应急预案,确保在风险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同时,还需要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和预测模型的结果,对防控措施进行动态调整,以适应风险变化的需要。
4.2应急管理与动态调整
在水利枢纽泵闸的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管理中,应急管理与动态调整是确保工程安全稳定运行的关键环节。当预测模型发出开裂风险预警时,应急管理措施必须迅速启动,以最小化潜在损害。这包括立即对泵闸进行结构检查,利用无损检测技术如超声波或红外线扫描,快速定位开裂区域,并评估其严重程度。同时,基于实时数据监测和模型预测结果,动态调整维护计划,如增加监测频率、调整混凝土养护措施或采取临时加固措施,以应对开裂风险的动态变化。
以某大型水利枢纽泵闸为例,该泵闸在运营过程中出现了混凝土开裂迹象。通过应用精准预测系统,研究人员及时发现并预测了开裂风险的增加趋势。在应急管理方面,泵闸管理部门迅速启动了应急预案,组织专家团队进行现场勘查,并利用高精度仪器对开裂区域进行了详细检测。基于检测结果和预测模型的分析,管理部门决定采取临时加固措施,并增加了监测频率,以确保泵闸在加固期间的安全运行。
在动态调整方面,研究人员根据实时监测数据和预测结果,不断对维护计划进行微调。当发现某一区域的开裂风险持续上升时,研究人员会建议增加该区域的养护措施,如增加保湿、控制温度等。同时,他们还会利用数据分析工具对预测模型进行持续优化,以提高预测精度和准确性。这种动态调整的策略使得泵闸管理部门能够更加灵活地应对开裂风险的变化,确保泵闸的安全稳定运行。
5. 实践应用
5.1工程概况
枣林庄枢纽工程位于河北雄安新区雄县,由泄洪闸、节制闸、船闸和溢流堰等建筑物组成,是一座调节白洋淀水量,发挥调洪、蓄水和航运等综合效益的重要工程。本次工程内容主要对枣林庄枢纽进行改扩建以及堤防加固工程,主要建筑物包含泄洪闸、节制闸、溢流堰、引水闸以及堤防。泄洪闸、节制闸底板和闸墩混凝土等级为C30W6F150。
5.2施工难点
(1)本工程工期短、时间紧,底板混凝土总量大,底板最大浇筑量1108.82m³。必须全盘考虑、精心安排、采取周密的技术措施保证施工质量。
(2)底板混凝土浇筑基本安排在夏季,气温高不利于混凝土入模温度的控制。
(3)本工程混凝土采用商品混凝土,商品混凝土的运输距离10km以上,施工前必须在认真确认运输路线,保证混凝土连续供应及运输过程中的温控措施。
(4)本工程底板混凝土的浇筑时大气温度高出混凝土的入模温度,长时间的间隔对混凝土的温度和浇筑层之间结合都非常不利。由于施工时正处高考前期,夜间施工须报请有关部门批准,在混凝土浇筑的特定时间允许夜间施工,使浇筑工作连续进行保证大体积底板的浇筑质量。
5.3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的精准预测
在枣林庄枢纽工程的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开裂风险的精准预测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步骤。由于工程规模庞大,工期紧张,且面临多种不利因素,如高温、长距离混凝土运输等,开裂风险的预测和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在本次工程中,主要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两种办法,实现混凝土开裂风险的预测,结合项目施工的实际情况,最大施工部位泄洪闸和节制闸底板,一次最大浇筑量达1108.82m³。大体积混凝土底板施工具有水化热高、收缩量大,容易开裂等特点,故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作为一个施工重点和难点认真对待。大体积混凝土施工重点主要是将温度应力产生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小,防止和降低裂缝的产生和发展,从而避免混凝土水化热过大而产生有害结构裂缝。
为了实现对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的精准预测,对温度进行了有效监测。如图1所示,为闸底板测温度点平面示意图。混凝土内部测温仪器采用JDC-2电子测温仪,测温探头A5mm,预埋式测温导线。每个平面位置设置3条,测温导线分别布置在基础底板的表面下5cm深、底部以上5cm深处,中间间距50cm一个,每个平面点底板设4根测温导线绑钢筋上固定好,并在底板表面作好标识,确保浇砼时不被损坏和丢失另外在空气。在每个混凝土泵口用测温探头、测温线固定在木棍上制成的探杆测量混凝土的入模温度。混凝土浇筑前在选定的测温点上预埋测温线和测温探头,测温线和探头用胶带固定在A12的钢筋上,探头用塑料布包裹,与钢筋之间用绝缘胶布隔离。测温线另一端的插头依据编号贴上标签,插头在浇筑混凝土前要用塑料布包裹好,防止被污染或破坏。
图1闸底板测温度点平面示意图
5.3应对策略
在预测的基础上,制定了一套完善的开裂风险防控措施:
(1)编制基础底板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案,并对班组作业人员交底。
(2)对大体积混凝土进行温控计算,做好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技术准备措施。由于底板计划浇筑时间在最炎热的月份,气温远高于混凝土的入模温度,为尽可能减少浇筑时的冷量损失,浇筑时采取斜面分层、一次到顶的方式,使混凝土的暴露面积最小,混凝土输送泵管用一层麻袋包裹并经常洒水保持湿润,运输罐车罐体外设淋水降温装置。
(3)混凝土入仓前,对仓内四壁及仓底洒水降温。
(4)浇筑前一天,用毡布覆盖底板钢筋,混凝土浇筑时随浇筑进度逐步揭开。
(5)混凝土初凝前,表面用平板振捣器做两次振捣,改善混凝土的密实性。两次振捣后,用刮杆刮平,再用木抹子做两遍压实抹平,最后表面扫毛。
(6)加强养护,充分利用混凝土的松弛特性降低混凝土的收缩应力。混凝土的中心温度与表面温度差及表面温度与外界温度差可控制在25℃以内。
(7)保温保湿养护至少14d。养护至第15d时,根据测温情况和当时天气情况决定是否撤销养护。在施工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将养护期延长到30d。
在枣林庄枢纽工程中,通过应用精准预测和防控技术,成功实现了对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的有效控制。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未发生严重开裂事件,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这一实践案例充分证明了精准预测和防控技术在水利枢纽泵闸等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结 语:
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探讨了水利枢纽泵闸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精准预测的重要性,以及实施了一系列的防控策略。通过理论分析、数值模拟与实时监测的结合,对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进行了精确预测,并在施工实践中采取了有效的预防措施。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有理由相信,对于大体积混凝土开裂风险的预测和防控将更加精确和高效,从而更好地服务于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确保工程的长期稳定运行。
参考文献:
[1] 赵亮.大体积混凝土开裂原因分析及防裂技术[J].城市建筑空间,2022,29(S2):448-449..
[2] 王福来,刘永.早期混凝土开裂的热力模拟及耐久性预测[J].建筑机械,2023(4):159-162.
[3] 姚婷,陆荣伟,周建国,等.浇筑形式对墙体结构混凝土早龄期开裂风险影响研究[J].江苏建筑,2023(1):124-127,14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