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技术在机场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与研究
摘要
关键词
BIM技术;机场项目;全生命周期;应用
正文
1. BIM技术定义与特点
BIM技术,即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是一种基于三维数字技术的建筑设计和管理方法。它不仅包含建筑的几何信息,还涵盖了材料、成本、时间等多个维度的数据,实现了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集成。BIM的特点在于其信息的共享性和可操作性,能够提高设计效率,减少错误和变更,优化资源配置,以及支持后期的运营维护。例如,在机场项目中,BIM技术可以帮助规划团队在早期就发现潜在的设计冲突,如管线碰撞,从而提前解决,节省了大量后期修改的成本。此外,通过BIM的三维可视化功能,可以更直观地展示机场设计,提高沟通效率,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和高效运营。
2. BIM技术在机场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
2.1在机场项目规划设计阶段的应用
2.1.1项目选址与环境影响分析
在机场项目规划阶段,BIM技术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项目选址与环境影响分析中。通过集成地理信息系统(GIS)和BIM,可以对潜在的机场建设地点进行深入的环境评估,考虑因素包括地形地貌、气候条件、生态环境、噪音污染以及对周边社区的影响。例如,可以模拟分析飞机起降对周围噪音污染的分布,确保选址远离居民区或敏感区域,以符合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环保标准。此外,BIM技术还可以帮助分析建设活动对土壤、水资源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为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实现可持续的机场发展。
2.1.2机场规划与设计的三维可视化
在BIM技术的广泛应用中,机场规划与设计的三维可视化是一个关键环节。通过BIM技术,设计团队可以创建出高度真实的三维机场模型,将跑道、航站楼、停机坪等复杂结构直观地展示出来,极大地提高了设计质量和效率。例如,设计者可以模拟飞机的起降路径,确保其与周边建筑物的安全距离,同时优化旅客的流动路线,提升旅客体验。此外,三维可视化还能帮助识别设计中的潜在冲突,如管线碰撞,提前解决,避免了施工中的变更和延误,从而节省时间和成本。
2.1.3 BIM技术的协同设计与冲突检测
BIM技术在协同设计与冲突检测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复杂的机场项目中。协同设计允许来自不同专业的设计团队在一个集成的平台上共享和修改设计信息,从而提高设计质量和效率。例如,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和机电工程师可以实时查看和调整设计方案,确保各个专业间的协调性。此外,BIM平台的版本控制功能可以追踪设计变更,避免因信息滞后导致的错误和遗漏。
冲突检测是BIM技术的另一大亮点。在传统的设计流程中,不同专业间的冲突往往在施工阶段才被发现,造成时间和成本的大量浪费。而BIM技术通过三维模型的比对,可以在设计阶段提前识别出潜在的冲突点,如管线与结构冲突、设备安装空间不足等问题。此外,BIM技术的冲突检测功能还可以结合4D施工模拟,考虑时间维度,分析不同施工活动的顺序和影响,进一步优化施工计划,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2.2在机场建设阶段的应用
2.2.1施工图深化与预制构件生产
在BIM技术应用于机场项目的过程中,施工图深化与预制构件生产是关键环节。施工图深化利用BIM的三维建模能力,可以更准确地表达设计意图,减少设计与施工间的误解。例如,通过BIM模型,可以精确计算出机场航站楼的结构复杂部位的尺寸和连接方式,确保施工图的精确无误。此外,BIM技术还能模拟实际施工过程,提前发现并解决设计中的问题,避免了传统施工中常见的变更和返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预制构件生产方面,BIM技术可以与工厂的数控设备无缝对接。通过将BIM模型中的构件信息导出,可以指导预制构件的精确生产,确保每个构件的尺寸和精度。比如,在某大型机场建设项目中,利用BIM技术生产的预制混凝土构件,其精度误差控制在毫米级别,显著提高了工程质量,并且减少了现场施工的时间和成本。同时,预制构件的标准化生产还有助于减少浪费,实现绿色施工。
2.2.2施工进度管理与资源优化
在机场建设阶段,BIM技术在施工进度管理与资源优化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通过建立详细的4D-BIM模型,可以将三维几何信息与时间信息相结合,清晰地展示出工程的施工顺序和关键节点,从而更精确地预测和控制施工进度。例如,通过模拟上海浦东国际机场的扩建工程,BIM技术帮助项目团队提前识别出潜在的工期延误风险,减少了15%的非计划停工时间,确保了工程按期完成。
此外,BIM技术还能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在模型中,可以实时追踪材料需求、设备使用和人力配置,避免资源浪费和过度储备。同时,BIM技术结合数据分析模型,可以预测不同施工方案对资源消耗的影响,帮助决策者选择最优路径。例如,通过对比分析,可能发现改变部分结构预制顺序,虽然初期投入增加5%,但能减少后期的现场协调成本10%,并缩短整体工期7%,从而实现全局最优。这种基于数据的决策支持,是传统管理方式难以企及的。
2.2.3临时设施布局
在临时设施布局方面,BIM技术同样发挥着关键作用。在建设阶段,施工临时设施如材料堆放区、办公区的设置,往往会对施工效率产生直接影响。通过BIM模型,可以预先规划这些临时设施的位置,避免与主要施工活动产生冲突,减少不必要的场地调整,从而保证施工进度的顺利进行。同时,BIM技术还可以模拟施工过程中的临时设施需求变化,实现动态调整,提高场地使用效率。
2.3 BIM技术在机场运营阶段的应用
2.3.1空间管理
在机场项目中,空间管理是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它涉及机场运行效率、旅客体验以及安全等多个方面。BIM技术通过建立精确的三维空间模型,可以实现对机场各个区域的精细化管理。例如,可以预测和调整登机口的分配,确保旅客流动的顺畅,减少等待时间,从而提升旅客满意度。此外,BIM技术还能帮助优化商业设施的布局,通过模拟分析不同布局对人流、消费行为的影响,以实现商业价值的最大化。
2.3.2机场设施管理与维护
在机场运营阶段,BIM技术在设施管理与维护中的应用显得尤为重要。通过BIM模型,可以集成所有设施的详细信息,包括设备类型、制造商、安装日期、维护历史等,实现资产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例如,当遇到设备故障时,维护人员可以快速定位设备信息,参照BIM模型中的维护手册进行修复,大幅缩短了停机时间,提高了运营效率。此外,BIM技术还可以结合物联网设备,实时监控设施运行状态,预测性维护可以减少因设备故障导致的不必要中断,能大幅降低维修成本。
在实际案例中,如新加坡樟宜机场就利用BIM技术进行设施管理,通过三维可视化界面,有效地管理了庞大的机场设施网络,包括航站楼的空调系统、照明设备以及复杂的行李处理系统等。通过数据分析和模型模拟,机场能够优化维护计划,确保设施高效、安全运行,提升了旅客满意度。这种创新的管理方式,不仅降低了运营成本,也进一步巩固了樟宜机场作为全球领先机场的地位。
未来,BIM技术与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的融合将为机场设施管理带来更大的潜力。通过建立更精细的性能分析模型,可以预测设施的磨损程度,进一步优化维护策略,实现资源的最优化配置。
2.3.3旅客流动与服务优化
在BIM技术应用于机场运营阶段时,旅客流动与服务优化是一个关键领域。通过BIM技术,可以构建详细的旅客流动模拟,预测在不同时间段、不同航班情况下的旅客流量,从而优化服务设施的布局和资源配置。例如,利用历史数据和实时信息,可以预测出旅客在安检、购物、登机等环节的等待时间,减少旅客的不便,提升旅客满意度。此外,BIM技术还可以结合数据分析模型,找出旅客流动的瓶颈区域,针对性地进行流程优化,如增加安检通道或改善标识系统。在新加坡樟宜机场,就成功运用BIM技术优化了旅客流动,有效减少了旅客平均等待时间,提升了机场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充分体现了技术对提升旅客体验的潜力。
2.3.4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
在机场项目中,BIM技术在安全管理与应急响应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详细的三维模型,可以预先识别并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如结构冲突、电气安全问题等,从而显著降低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例如,通过BIM模拟,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在建设过程中就成功避免了15%的施工冲突,提高了工地的安全水平。
在应急响应方面,BIM技术结合GIS(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快速生成应急疏散方案。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如火灾、飞机事故等,管理人员能立即获取受影响区域的详细信息,指导旅客和工作人员安全撤离。
3. 工程实例分析
广东机场集团自2014 年开始实施BIM 技术,在白云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湛江新机场、韶关机场、揭阳机场扩建等项目中实施了BIM应用。2022 年7 月以来,广东机场集团将BIM 应用向智能建造升级,开启新的阶段。2023 年 2 月,广东机场集团智能建造顶层设计、标准体系搭建完毕,智能建造总体计划已经挂图作战,智能建造计量试点取得突破,智能建造协同管理平台已试运行,智能建造主要协同单位(T3 航站楼施工总承包和飞行区总协调单位)已进场协同开展工作,智能建造驶入快车道。白云三期工程是国内首个采用全正向设计的门户枢纽机场工程,综合建模率高达 85%。T3 航站楼正向设计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T3 航站楼正向设计模型
在智能建造的实践过程中,广东机场集团注重BIM技术的深入应用与创新,特别是在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中,BIM技术不仅用于设计阶段的优化,更贯穿于整个建设过程,从施工深化到运营管理,全方位提升项目的品质与效率。
首先,在施工深化阶段,BIM技术的引入使得施工单位能够更准确地理解设计意图,通过创建施工深化模型,有效避免了施工过程中的冲突与返工。同时,BIM模型还提供了精确的工程量统计,为材料采购和预算控制提供了可靠依据,进一步提高了项目的经济效益。
其次,在施工管理方面,广东机场集团积极探索了建筑机器人、乙购供应链管理、数字化施工和智慧工地等先进技术的应用。建筑机器人的使用不仅提高了施工效率,还降低了人工操作的错误率,确保了工程品质。乙购供应链管理则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了对材料采购、运输、存储等全过程的精准管理,确保了施工所需材料的及时供应与质量控制。数字化施工技术的运用,使得施工过程更加透明化、可视化,管理人员能够实时掌握施工进度、质量与安全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处理。智慧工地系统则通过集成各类传感器、摄像头等设备,实现了对施工现场的全方位监控与管理,提高了工地安全水平与管理效率。
最后,在运营管理阶段,BIM技术将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构建全面的机场设施数据库,实现对设施性能的实时监控与预测维护,提高设施的使用寿命与运行效率。同时,结合数据分析模型与GIS系统,可以优化旅客流动路径与应急疏散方案,提升旅客满意度与机场安全水平。
广东机场集团通过深入应用BIM技术并积极探索智能建造新模式,成功提升了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的品质与效率。这一实践经验不仅为民航行业树立了标杆,也为其他行业的智能建造提供了有益的借鉴与启示。
结 语:
本文主要对BIM技术在机场项目全生命周期的应用展开了分析研究,并重点探讨了广东机场集团在智能建造方面的实践成果。通过BIM技术的深入应用,不仅在设计阶段实现了设计的优化和无缝对接,还在施工深化、施工管理以及运营管理等多个阶段展现了巨大的潜力和价值。特别是在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工程中,BIM技术的全正向设计应用、智能建造的探索与实践,为民航行业乃至其他行业的智能建造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参考。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的不断深入,相信BIM技术将在更多领域展现其独特魅力和巨大潜力,推动建筑行业向更高效、更智能、更绿色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洋,王志浩,冷婷婷等.BIM技术在机场航站楼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20(8):21-26.
[2] 李朝阳,李檀,裴海峰.BIM技术在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走廊工程钢结构施工中的应用[J].建筑技术.2019(9).1040-1042.
[3] 陈翔宇.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航站楼运维管理研究[D].重庆大学,20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