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正向设计的装配式建筑低碳节能研究

期刊: 环球科学 DOI: PDF下载

赵广济

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辽宁省大连市 116021

摘要

基于BIM正向设计的装配式建筑低碳节能技术,通过集成建筑信息模型与预制构件生产,实现了设计、制造与施工的高效协同。该方法不仅提升了建筑的精确度和质量,还通过优化材料使用和减少现场作业,显著降低了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此外,BIM技术支持的动态模拟和分析,确保了设计方案在环境影响和经济效益上的最优化,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BIM正向设计;装配式建筑;低碳节能

正文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资源紧张问题的日益严峻,低碳节能已成为建筑行业发展的关键方向。基于BIM的正向设计方法,为装配式建筑的低碳节能提供了新的技术支撑。BIM技术通过集成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实现了设计、施工到运维的高效协同,极大地提升了建筑的可持续性。装配式建筑因其模块化、标准化的特点,能够显著减少现场施工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1.BIM正向设计的特点

BIM正向设计是一种集成化的设计方法,它通过数字化工具在整个建筑生命周期中提供支持,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管理。BIM技术允许在单一平台上集成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个专业的设计信息,实现各专业之间的协同工作,减少设计冲突和返工。BIM模型提供了建筑物的三维可视化表示,使得设计师、工程师和施工团队能够更直观地理解设计意图和空间关系。BIM模型中的构件可以通过参数进行调整,这使得设计变更更加灵活和高效,同时也便于进行设计优化。BIM技术可以用于模拟施工过程,帮助识别潜在的施工问题,优化施工顺序和物流,从而提高施工效率和安全性。BIM模型可以与成本估算软件集成,实时更新材料和施工成本,帮助项目团队控制预算和成本。BIM技术支持对建筑性能进行分析,如能耗模拟、光照分析等,有助于设计出更加节能和环保的建筑。

BIM正向设计可以应用于总平面布置,通过BIM模型进行场地分析和布局优化。室外管网综合,模拟和优化管网的布置,减少冲突和提高效率。建筑与结构设计,创建精确的建筑和结构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和优化。机电系统设计,集成给排水、消防、暖通空调、电气等系统的设计,进行系统间的协调和优化。施工管理,利用BIM模型进行施工模拟,优化施工计划和资源分配[1]

 

2.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低碳建筑正向设计方法

2.1正向设计特点

装配式建筑的核心是模块化,BIM技术可以支持模块的标准化设计和预制,通过参数化建模,快速生成多种尺寸和配置的模块,以适应不同的建筑需求。BIM模型提供了高精度的三维几何信息,这对于装配式建筑的预制构件制造至关重要,确保了构件的精确度和互换性。BIM技术支持多专业、多参与方的协同工作,通过共享的BIM模型,设计团队可以实时沟通和调整设计方案,减少设计冲突,提高设计效率。利用BIM模型进行施工过程的模拟,可以预先发现施工中的潜在问题,优化施工顺序和方法,减少现场施工的错误和返工,提高施工效率。BIM技术可以集成环境分析工具,对建筑的能耗、光照、通风等进行模拟分析,帮助设计师优化设计方案,实现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BIM模型可以与成本管理软件集成,实时更新材料和施工成本,帮助项目团队在设计阶段就进行成本控制,优化资源配置。

BIM模型不仅包含几何信息,还集成了材料、性能、维护等非几何信息,为建筑的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了数据支持。BIM技术可以用于管理预制构件的生产、运输和安装,通过BIM模型生成构件的详细图纸和清单,提高预制构件的管理效率。BIM模型可以用于质量控制,通过与实际施工的对比,及时发现和纠正偏差,确保建筑质量。BIM模型可以转化为建筑运营和维护的数据库,支持建筑的长期管理和维护,提高建筑的使用效率和寿命。

2.2正向设计方法

基于BIM技术的装配式低碳建筑正向设计方法是一种集成化的设计流程,它通过数字化工具的运用,实现了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运营的全过程优化。这种方法的核心在于利用BIM技术创建一个全面、精确的建筑信息模型,该模型不仅包含建筑的几何形状,还包括材料、构件、施工顺序、成本预算等丰富的信息。

在设计阶段,设计师首先通过BIM软件创建建筑的基本模型,然后利用参数化设计工具对建筑的各个模块进行标准化设计。这些模块可以根据不同的功能和空间需求进行灵活组合,从而实现建筑的多样性和适应性。同时,BIM模型还可以进行结构分析、能耗模拟等,以确保设计方案的结构安全性和能源效率。

在协同设计方面,BIM技术打破了传统设计中各专业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了建筑、结构、机电等多专业的协同工作。设计团队成员可以在同一个BIM模型上进行实时编辑和反馈,大大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

在施工阶段,BIM模型可以用于施工过程的模拟和优化,通过虚拟建造,预先识别潜在的施工冲突和风险,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施工计划。预制构件的生产也可以通过BIM模型进行精确控制,确保构件的尺寸精度和质量标准。在建筑完成后,BIM模型还可以转化为运营和维护的数据库,为建筑的长期管理和维护提供支持。通过BIM模型,运营团队可以轻松获取建筑的各项信息,包括设备维护记录、能耗数据等,从而实现建筑的高效运营和节能减排[2]

 

3.基于BIM正向设计的装配式建筑低碳节能存在的问题

技术成熟度不足是一个主要问题。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中的应用尚处于发展阶段,相关软件和工具的成熟度不够,导致在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数据不准确、功能不完善等问题。这不仅影响了设计的精确性,也增加了施工过程中的不确定性。标准化和模块化程度不高也是制约装配式建筑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虽然装配式建筑强调模块化和标准化,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厂家的构件难以实现互换,影响了建筑的灵活性和经济性。这种缺乏标准化的现象,使得装配式建筑在规模化生产和应用中遇到了障碍。

设计与施工脱节是另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尽管BIM技术可以实现设计与施工的协同,但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信息传递不畅或理解不一致,设计意图往往难以完全贯彻到施工过程中,导致施工效率和质量下降。这种脱节不仅影响了建筑的整体质量,也增加了项目的成本和时间。成本控制难度大也是装配式建筑面临的一个挑战。装配式建筑的初期投资较高,且BIM技术的应用也需要额外的成本投入。此外,由于市场对装配式建筑的接受度不一,导致成本回收周期较长,增加了财务风险。这种高成本和长回收周期的特点,使得装配式建筑在经济性上存在一定的压力[3]

4.BIM正向设计的装配式建筑低碳节能设计分析

4.1工程项目概况

奈曼青山医院传染病病房楼建设项目是一个典型的装配式建筑项目,该项目位于青龙山路北段西侧,占地面积为13277.2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达到3385平方米,其中地下部分占789平方米。地上建筑共四层,主要用于医疗和发热门诊,而地下一层则规划为设备用房和库房。建筑的规划高度为19.19米,消防高度为18.69米。

由于该项目体量大、功能复杂,涉及的专业领域广泛,施工难度较高,传统的施工方式难以满足设计要求和施工效率,因此项目团队决定采用BIM技术进行正向设计。BIM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设计、施工和运营的全过程管理,提高项目的协同效率,减少施工过程中的错误和返工,确保建筑质量和施工安全。在低碳节能设计方面,BIM技术可以帮助项目团队进行能耗模拟和优化,选择合适的建筑材料和系统,以降低建筑的运行能耗。同时,装配式建筑的设计和施工方式本身就具有低碳节能的特点,通过工厂化生产和现场快速组装,可以减少施工现场的能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实现建筑的绿色施工。

 

4.2审核设计方案

人员配置方面,需要组建一个多学科交叉的团队,包括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以及BIM专家等,确保每个成员都能熟练掌握BIM技术,并能在设计过程中有效沟通与协作。

软件配置方面,采用ARCHICAD、Autodesk Revit等平台进行BIM模型的搭建,这些软件提供了强大的建模功能,能够支持从初步设计到详细设计的全过程。同时,使用Navisworks Manage进行模型的整合及模拟,确保各专业模型之间的协调一致,减少设计冲突。

硬件配置方面,需要配备高性能的个人计算机和稳定的局域网络,以支持复杂模型的处理和团队成员之间的实时数据共享。硬件的配置应考虑到计算能力、存储空间和网络速度,以满足BIM设计的高要求。

BIM实施过程中,首先进行BIM建模,这是整个设计流程的基础。接着,机电专业调模,确保机电系统的布局与建筑结构相匹配。各专业模型交圈工作是确保建筑、结构、机电等专业模型之间无缝对接的关键步骤。地上模型管综则是对建筑内部管线进行综合布置,优化空间利用。最后,全套模型优化,通过反复调整和优化,确保设计方案在满足低碳节能要求的同时,也符合施工和运营的实际需求。

整个审核设计方案的过程中,BIM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了设计效率和质量,还通过模拟和分析,帮助设计师在设计初期就发现并解决潜在问题,从而实现装配式建筑的低碳节能目标。通过这一系列精细化的设计和管理,BIM正向设计的装配式建筑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推动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4.3绿色建筑分析

BIM技术支持下的装配式建筑设计能够显著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浪费和能源消耗。通过精确的模型预制,构件可以在工厂内标准化生产,减少了现场施工的不确定性和误差,提高了材料的利用率,降低了建筑垃圾的产生。BIM技术在建筑设计阶段就能够模拟和分析建筑的能耗表现,包括采光、通风、保温隔热等方面。设计师可以通过BIM软件对建筑的朝向、窗户布局、外墙材料等进行优化,以达到最佳的节能效果。此外,BIM技术还能够模拟建筑在不同季节和天气条件下的能耗情况,帮助设计师制定更加合理的能源管理策略。

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的设计中还能够考虑到建筑的可拆卸性和再利用性。通过模块化的设计,建筑构件在未来的使用中可以被拆卸并重新组装,延长了建筑的使用寿命,减少了资源的消耗。BIM技术还能够支持绿色建筑的认证过程,如LEED、BREEAM等。通过BIM软件生成的详细数据和分析报告,可以为绿色建筑的认证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4.4预制构件设计

通过BIM软件如Autodesk Revit或ARCHICAD进行预制构件的三维建模,设计师能够精确地模拟构件的形状、尺寸和材料属性,确保设计方案的精确性和可行性。

在构件设计阶段,BIM技术支持参数化设计,允许设计师根据建筑的功能需求和节能标准调整构件的尺寸、形状和材料,以达到最佳的结构性能和能源效率。例如,通过优化墙板、楼板和梁柱等构件的隔热和隔音性能,可以显著降低建筑的能耗。BIM模型还集成了构件的生产信息,如钢筋的布置、混凝土的配比等,这些信息可以直接传递给预制构件生产厂家,实现设计与生产的无缝对接。生产厂家可以根据BIM模型自动生成生产图纸和加工指令,提高生产效率和构件质量。

在构件的现场安装阶段,BIM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BIM模型,施工团队可以提前模拟构件的安装顺序和方法,识别潜在的安装冲突,优化施工方案。同时,BIM模型还可以与现场的定位和监测系统集成,实现构件的精准定位和快速安装。

4.5装配式深化协同设计

BIM正向设计的装配式建筑低碳节能设计在装配式深化协同设计阶段,强调的是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实现设计、生产、施工等全过程的深度协同。这一阶段的核心在于利用BIM平台整合各专业信息,确保设计方案的精确性和可施工性,同时优化建筑性能,达到低碳节能的目标。

在装配式深化协同设计中,BIM技术首先被用于创建高精度的建筑模型,这包括建筑结构、机电系统、预制构件等所有细节。通过BIM模型,设计团队可以直观地看到建筑的每一个组成部分,从而在设计阶段就发现并解决潜在的冲突和问题。这种预见性的设计方法大大减少了施工过程中的变更和返工,提高了项目的整体效率。

BIM技术还支持多专业之间的实时协同工作。建筑师、结构工程师、机电工程师等可以在同一个BIM平台上同时工作,实时更新和共享设计信息。这种协同工作模式不仅加快了设计进度,还确保了各专业设计的一致性和协调性,为后续的预制生产和现场施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低碳节能方面,BIM模型可以进行能耗分析和模拟,帮助设计团队评估不同设计方案的能效表现。通过模拟建筑在不同气候条件下的性能,设计师可以优化建筑的保温、隔热、通风和采光等设计,从而降低能耗,实现低碳目标[4]

 

5.双碳背景下BIM绿色建筑应用展望

BIM技术可以模拟建筑的能耗情况,通过调整设计参数,如建筑朝向、窗户大小、遮阳设施等,来优化建筑的能源使用效率。此外,BIM还可以集成可再生能源系统,如太阳能板和风力发电机,进一步减少碳排放。BIM可以帮助设计师选择低碳材料,并通过模型分析材料的碳足迹。同时,BIM还能促进建筑材料的循环利用,通过模块化设计和预制构件,减少施工过程中的浪费。

BIM技术支持建筑生命周期评估,从材料生产、建筑施工、运营维护到拆除回收的每个阶段进行碳排放分析,帮助设计师和业主了解建筑的碳足迹,并采取相应的减排措施。BIM模型可以与建筑管理系统集成,实现建筑的智能运营和维护。通过实时监控建筑的能耗和设备运行状态,及时调整运营策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能源浪费。BIM技术促进了建筑、结构、机电等多学科的协同设计,有助于在设计初期就考虑到建筑的能效和环境影响[5]

结语

基于BIM正向设计的装配式建筑在低碳节能方面展现出显著优势。通过集成BIM技术,实现了设计、施工到运维的全过程高效协同,显著提升了建筑的能效和环境友好性。装配式建筑的模块化特点与BIM技术的深度融合,不仅减少了现场施工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还优化了建筑的整体性能。未来,这种创新的设计方法将继续推动建筑行业向低碳、可持续方向发展,为实现绿色建筑和应对气候变化挑战提供有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王志伟,姜立,崔召鑫.装配式混凝土框架的BIM正向设计应用探索[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术,2024,16(01):67-71.

[2]李波,李梦琴.基于BIM技术的山地建筑全过程正向设计[C]//中国图学学会.2023第十二届“龙图杯”全国BIM大赛获奖工程应用文集.基准方中建筑设计股份有限公司南宁分公司;,2023:10.

[3]李丹,马健民.BIM正向设计在装配式机电设计中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23,(14):61-64.

[4]李仲,杨树英,蔡秋婉.BIM正向设计在EPC项目设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广东土木与建筑,2022,29(12):5-9.

[5]刘爽,龚鑘,周理.BIM技术在装配整体式结构正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22,(08):64-6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