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的发展趋势及其对特殊教育管理的影响作用探究

期刊: 环球探索 DOI: PDF下载

杨文强

珞珈国际心理学研究院 湖北 武汉430000

摘要

每个人的生活当中都会存在一些遗憾,我们想要拥有健康的身心,但是现实并不总是如意的,我们生活中的周围存在着一些特殊心理障碍群体,因此需要给予特殊的关注,对他们进行特殊教育。在特殊教育的过程中要关注这些人群的心理情况,让他们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习得知识和技术,为他们更好的立足社会做准备。文章探讨了心理学相关知识,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提出合理的建议,促进特殊教育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

特殊教育管理;心理学;教育管理工作

正文


前言

随着现在高校不断扩招,学校里的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同时高校当中也有了一些特殊的群体。他们或者是在生理心理上存在缺陷,或者是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有着一定的障碍。据调查显示,这些特殊的群体占到整个高校学生总数的30%。现在如何对这些特殊的群体进行教育,也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高校学习阶段,正处于学生心理的成熟期,他们的心理压力非常大,和社会的期望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如果长期没有帮助他们缓解这种精神状态,那么就会出现心理疾病。现在随着我国社会不断的进步,各大院校越来越重视心理教育。而作为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特殊教育,也得到了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新时期对教育的质量也有了更高的要求。数据显示,有15%的特殊群体的学生有抑郁,焦虑,自卑,社恐等这种现象,而这也是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问题突出地带。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立足于现实情况做好特殊教育,让这些特殊的人群也能够顺利的进入到社会当中,实现自身的价值。大学在不断扩招,有一些人虽然他们身体上有残疾,但是他们也在不断地努力,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到了大学学校,他们渴望和其他的学生一样接受教育,提升自我为此我们要综合运用心理学知识建立心理咨询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给他们创造机会,采用特殊的方式关注这些特殊的群体,尊重他们,让他们能够享有属于自己的权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正确对待自身,和社会在毕业之后可以顺利找到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实现自身的价值。

心理学在特殊教育中应用的必要性研究

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只是要给学生传递科学文化知识,同时也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运用教育的艺术提升教育的质量,这才是教育的最本质要求,而在此过程中心理学相关的内容不容忽视。心理学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出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心理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同时也有实践性。心理学以人们的精神世界和行为活动作为具体的研究对象,采用一定的方式将个人的积极因素所激发出来,以更好的学习工作促进个体的发展。

在特殊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学习心理学的内容,以更好地让心理学发挥出作用,促进特殊教育的正常开展,使得教育管理工作的质量得到提升。从根本上来说,这些特殊的学生,由于他们存在一定的障碍,因此对他们的心理可能会有一些创伤,他们可能有自卑自暴自弃的心理,这就需要教师立足于这些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利用激烈的方式,运用心理学相关的知识,把这些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让他们能够积极地面对生活?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教师要让这些学生正视自身,爱护自己,不能自暴自弃。大学教育和中小学的教育有很大的不同,大学教育要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真正地让学生成为主体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作用,要利用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帮助特殊群体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能够具备健康的心理,学会用合理的方式去排解自身的压力。总之,特殊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更要关注心理学的内容处理好对特殊人群的教育工作。

特殊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在大学教育的过程中,特殊情况的学生和普通学生在一起共同接受教育,教师要真正地立足于这些特殊群体的实际情况,有效开展教育服务工作,让这些特殊的学生能够顺利地学习生活。通常情况下,大学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开展融合教育,让这些特殊的群体能够适应社会,帮助他们融入社会在融合教育的环境之下。特殊群体和普通学生在相同的环境中共同学习,对于特殊群体来说是非常有益的,能够让他们提前适应社会。如果我们只是针对这些特殊的群体开展教育,而并没有让他们和普通的学生在一起,虽然从表面上看是在保护这些特殊的群体,但是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只有让他们在一个共同的环境当中才会淡化他们对自身的认识,消除他们的自卑心理。做好融合教育至关重要,但是调查显示很多学校并没有采用合理的方式进行融合教育,教育效果和理想情况之下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开展特殊教育需要有完善的管理体系,同时也需要教师接受系统性的训练,并不是任何一个教师都能够开展特殊教育,需要有特殊教育的专业知识。开展特殊教育需要特殊教师不断学习,打造高素质的师资力量,这就需要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加强教师的专业化训练,提升教师的业务素养,尤其是要学习心理学相关方面的知识,提升特殊教师的职业能力以及管理能力。但是调查显示,一些学校的特殊教育教师并没有系统性的学习过心理学管理学相关的知识,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

运用心理学提升特殊教育的质量

(一) 做好融合教育

我们的周围存在着特殊群体,这是客观存在的,针对这些特殊群体,我们要做好融合教育,国际社会也一直在倡导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完善融合教育的理念帮助残疾学生学习,学校要给予相应的物质条件,保证融合教育可以顺利进行,加强学校的教育资源投入,建设无障碍教室设施,这样可以为这些残疾的学生提供更好的条件,为他们带来便利。另外学校也要注重招聘一些特殊教育的教师,对这些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师要运用心理学相关的知识,开展特殊教育工作。学校要给予一些政策上的支持,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到特殊教育的队伍当中,提升特殊教育的质量。

(二) 从需求层次理论出发,做好管理工作

开展特殊教育,要真正的尊重这些特殊的群体,给予他们足够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展示自我,同时也要帮助他们学习,让他们能够掌握一些技能,这也和马斯洛提出的心理学理论相一致。开展特殊教育要能够激励特殊群体的内驱力,让他们可以有学习和生活的动力。一个人需求的层次越低,相对来说力量也就越强大,在这其中他的潜力也就越大,所以教师从这一方面出发,开展特殊教育能够让特殊教育工作取得良好的收效。学校要着力营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让这些特殊人群更好的融合进来,同时学校也要给予特殊教师更好的条件,让这些特殊教师的积极性得以发挥出来,让特殊群体在学校当中找到归属感,让他们能够真正的感受到周围的人对他们的关心和爱护,在一种良好的氛围当中共同学习、共同进步。特殊教育要和普通教育区别对待,所以学校要给予特殊教育足够的支持,解决经费问题,如果学校没有重视特殊教育,在此过程中缺少相应的资金,那便不足以让特殊教育顺利的进行下去。现在科学技术不断进步,特殊教师要运用心理学相关的理论,保证这些特殊的学生能够正常享受教育的权利,提升自身能力,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

(三) 加强对特殊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教师要从这些特殊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帮助他们解决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这样这些特殊的学生才能够放下对他人的心理芥蒂,愿意向教师袒露自己的心声,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教师也要教育引导其他的学生,正确地对待这些特殊群体。这些特殊群体的心理健康情况并不是很好,容易出现困惑冲突的心理,甚至自暴自弃,作出一些过激的行为。普通的大学生也会存在着人际关系、就业、学习、情感等方面的挫折,这些问题在特殊大学生的身上表现地会更加的明显。面对如此多的压力,需要教师能够正确去引导他们,让他们可以利用合理的途径去发泄自己的情绪。教师需要采取特殊的方式对这些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这些特殊群体的必修课,让他们能够具备健康的心理、坚强的意志。教师要站在这些特殊大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了解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积极地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给他们讲解心理学相关方面的知识,做好干预工作,帮助这些特殊群体大学生,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让自己能够与自身的缺陷和谐相处,不断丰富自身的精神世界,提高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培育和塑造良好的三观。

总结

综上所述,对特殊群体教育教学,需要教师应用心理学相关方面的知识,明确培养目标,加强学校的硬件设施和软件设施建设,对教师进行培训,提升教师的综合能力,给特殊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激励特殊群体,敢于克服困难接受,自身不断学习,习得一技之长,找到工作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更好的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 王介锁. 新时期教学管理若干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评《教育管理心理学》[J].领导科学,2020(22):126-127.

[2] 张明辉.心理学理论在大学教育管理中的作用探讨[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10):38-39+54.

[3] 李华平,黄江.教育心理学在大学教学管理中的应用[J].成人教育,2019,32(03):87-8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