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心理学理念在特殊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
关键词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心理学;特殊教育
正文
一、前言
每个人都渴望健康全面的发展,但是由于这样或者是那样的原因,导致我们周围存在着一些特殊群体。这些人他们存在一定的残疾,进而给他们的教育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我国历来非常注重保障残疾人的权益,建立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了残疾人和正常人在政治生活,受教育工作等过程中和普通人一样的权利。从上个世纪的80年代开始,高等教育在不断进步,也加入了对残疾人的教育。国外在此方面起步比较早,我国虽然起步比较昨晚,但是经过了至今将近40多年的发展,残疾人的高等教育已经越来越完善,覆盖了绝大部分的残疾人群体。一些地方也建立了特殊教育学校,专门对残疾人进行教育,让残疾人能够和正常人一样学习,让他们能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习得一技之长,为保障他们的正常生活打下基础。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强调人人平等,不能因为特殊的情况而剥夺了一些权利。现在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在不断进步和发展,在此过程中残疾人的教育事业也如火如荼的进行。所以需要相关工作人员予以重视,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到这项工作当中。做好特殊群体的教育,对于我国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这是促进残疾人事业的重要途径,同时也能够构建和谐社会,为实现中国梦打基础。
一些人他们虽然身体上有残疾,但是并没有放弃,仍然不断学习,考上大学,来到大学学习。相对于正常的大学生来说,这些残疾大学生是比较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是弱势群体。因为生理上并不是很乐观,所以在大学生活,学习中面临着很多挑战,为此需要我们关注这部分群体。怎样能够更好的让这些人在大学接受教育,顺利的度过大学生活是需要我们来思考的。我们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环境,真正的尊重这些特殊的大学生,让他们能够感受到被关爱,同时也要发挥他们自己的优势,真正的成为自立自强的人,帮助他们,让他们能够忽视自身存在的残疾,像我们普通人一样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在学校能够快乐的学习,学会知识,掌握技能,学会生存,而这些问题急需要我们解决,这事比较现实的问题。为此对广大教育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要重视对这部分群体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这就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立足于实际情况,不断探索得到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
在特殊教育的过程当中,要和正常的大学生教育有所区别,对这些特殊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需要相关工作人员能够了解这些特殊大学生的心里所想,以及他们身体上存在的不足,真正的站在这些特殊大学生群体的立场上去思考问题,做好他们的引路人。在此过程中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起到良好的作用,可以促进特殊教育顺利的进行。教师带领这些特殊的大学生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让他们可以更好的学习。虽然他们身体上有残疾,但是要像张海迪那样拥有坚强的心理,掌握一技之长,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身的价值。教师运用积极心理学进行特殊教育,要让这些特殊的群体摆脱自卑的心理。我们每一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虽然没有拥有健全的身体,但是我们还有健康的灵魂,这也是特别重要的。
二、积极心理学相关的内容
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学习心理学相关方面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的辅助教师的教学,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而在此过程中积极心理学便是其中的重要一部分,这是在上个世纪提出来的。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从美德力量等多个方面来探讨,对人类形成一种良好的影响,这一思想是西方心理学家提出来的。在积极心理学出现之前存在变态和消极心理学,而积极心理学和这二者是不同的。强调培养一个人乐观积极的品质,让每一个人都能够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潜能,打破固有思维的局限,树立健康积极的生活态度,能够欣赏自己,包容自己,用开放的眼光去看待问题。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一种非常正面的力量,强调我们要正视自己身上存在的不足和缺点,每一个人都有不足,遇到问题不能自暴自弃,而是要正视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找到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这是积极心理学的本质特点。积极心理学几乎继承了传统主流心理学的一切实证的研究方法,如实验法、调查法等等。积极心理学在2004年还以世界心理诊断标准DSM(第四版)为模型建立了自己的CSV标准 (Character Strengths and Vitues:A handbookand Classification)。在我国,最早开始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的是南京师范大学的苗元江教师。他介绍了,心理学要转向,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并且肯定了积极心理学的作用。尤其是现在人们的压力越来越大,科学合理地应用积极心理学,可以让人类生活得更幸福。
虽然很多人研究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运用积极心理学,但是大部分研究是针对正常群体来开展的。对特殊群体运用积极心理学,相关的研究还比较少,但是仍然具有很现实的意义。运用积极心理学可以帮助特殊群体的大学生开发出潜能,让他们能够正视自身,敢于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压力和挑战,拥有健康乐观积极的心态,提升自身的技能,甚至要比正常的学生还要好,努力完善自身,实现自身的价值。
二、 积极心理学在特殊教育中的运用
1. 显示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教师对特殊群体进行教育,要让他们成为主体,教师需要站在一定的高度去引导这些特殊的大学生,真正的立足于这些特殊的大学生的具体情况,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而努力,这是教师的职责。这些学生由于先天或者是后天的原因,并不能够像正常的学生一样,这就需要教师拥有同理心,能够设身处地的为这些特殊的群体所着想。从这些特殊的群体进入到学校开始,教师就要关注他们,用心去体会,关爱他们,真正的为他们服务,提升服务的质量。而这也充分体现出了积极心理学的相关内容。在积极心理学里面强调要利用人本主义的理论,真正的体现出人文关怀,实现人类的价值。所以教师要带领其他学生,给这些特殊的群体创造出一个良好的环境,显示出特殊群体主体地位,让他们能够感受到在一个集体当中大家对他们的爱,进而也可以让他们更好的成长,健康快乐。
比如,我们在平时对青少年教育时,采取积极心理学,可以让孩子知道不管挫折和失败都是人生必修的课题,是需要我们经历的,因为只要经历了我们才会明白,才会汲取经验,得到教训。人生并不完美,这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我们用积极的心态去面对,任何问题都是可以朝着好的方向发展的。然后,教师可以引申到对成年人的教育中,这也是教师工作的立足点,我们要培养这些特殊大学生,让他们能够具备自理能力,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心理,让他们能够自立自强,不要自暴自弃。运用积极心理学,具有很现实的意义。教师要让这些特殊的大学生找到自身的兴趣爱好以及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不让他们变得萎靡,而是要让他们热爱生活,对生活的满意度提升。利用积极心理健康教育,让他们拥有良好的品质,可以顺利的开启大学生活,珍惜青春年华,促进这些特殊大学生的发展。
2.主动探索,运用体验式教育
学校要给予这些特殊的群体足够的机会,让他们能够展示自我,运用积极心理学,主动探索,进行体验式教育,让这些特殊群体具有良好的自我体验,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这是非常重要的。传统时期,在心理学研究的过程中,更多的是关注一个人存在的心理问题,但是积极心理学恰恰是相反的,让一个人能够主动迎接,可适应自己存在的不足,学会怎样和自身的不足去相处。学会处理生活以及学习中的问题和心理障碍。每一个人都或多或少的存在心理问题,这是非常正常的,所以我们不能逃避。应用积极心理学,让这些特殊的群体有一个积极的心理品质。改变传统时期只是给他们灌输心理学知识这样的方式。利用理论加实践的方式,让这些特殊的群体能够把学习心理学的内容内化,变成自己的良好行为。从自身的需求出发,进行主动转化。所以在特殊教育中。教师应该注重让这些特殊的大学生参与进来,让他们有不一样的体验。这些特殊的大学生由于身体存在着残疾,在日常生活和学习的过程中会需要别人给予帮助,这是非常正常的。但是对于他们自身来说,可能会存在着自卑心理,所以这就需要教师运用积极心理学,让这些特殊的大学生摆脱身体残疾带给自身的负面影响。鼓励这些特殊的大学生自立自强,做一些自己能够做的事情,独立生活,学习,参与到活动中。对这些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利用建议劝告,让他们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真实想法,鼓励他们勇于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和其他的大学生一样,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完成任务,培养自己的自信心。
总结
在高等学校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积极心理学开展特殊教育。这项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相关教师不要放弃,要有恒心,有耐心,真正的帮助这些特殊群体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 张晓丽 , 李新征 , 王壮生 , 张玉梅 . 残疾大学生 163 名心理健康状况比较分析 . 中国学校卫生 [J].2010, 31(5): 608-609.
[2] 辛宪军 . 大学资助视域下困难学生的发展路径探索———以肢体残疾大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发展为例 [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1,10(24):155-156.
[3] 张东良 . 积极心理学理念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J].渤海大学学报 ,2017,01(037):155-15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