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有效性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双减” 小学数学 分层作业设计 实施有效性
正文
前言
“双减”是国家为了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发展而实行的政策。在“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展开教学,注意观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的前提下为学生设计分层作业,让学生的少而精的作业中真正掌握数学知识,同时促进学生数学实践应用能力的提升。教师要及时转变教育理念,摒弃过去“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作业设计时注意根据学生不同的层次设计对应的作业,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作业设计有效实施的意义
我国传统的教育模式中,小学数学教学课程的开展往往是教师为学生讲解知识,再为学生布置大量的课后习题让学生进行练习和记忆,这样的教学形式不能让学生在听讲的同时发挥自主学习能力,课后作业也会给学生造成过重的负担,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达不到教学目标,而课后时间都用在作业上也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教师采取分层作业形式为学生布置作业能够有效加强学生的学习效率。
1.减轻学业压力,保障身心健康
双减政策实行的目标是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作业压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要创新教学方式顺应双减政策的要求,实行分层作业设计模式。分层作业的形式能够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能够以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双减政策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分层设计数学作业能让小学生在学业负担较轻的环境中学习、成长,让小学生能够在完成数学作业之后还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综合能力的学习和提升,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2.激发作业兴趣,强化学习效果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数学作业通常是大量的习题,小学生在完成作业时会感到吃力和枯燥,不利于学习效果的强化和数学知识的巩固。在双减政策下教师设计分层作业能根据学生的需求进行安排,丰富的作业形式能引起学生的兴趣,适配学生自身发展的作业设计也能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完成适合自己的作业过程中逐渐形成属于自己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模式,创新作业设计能够在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同时提高作业完成效果和数学学习效果。
3.精简作业数量,提升完成效果
传统的小学数学作业形式是教师布置的大量习题,这样的题海战术不能兼顾所有学生的不同情况和需求,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因为题量太大或者难度较高而完不成作业,即使能完成作业可能也会出现字迹潦草或者错误较多的情况。而在双减政策背景下实行分层作业设计形式,能够在精简的作业数量中考察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作业完成率,能够真正通过作业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作业设计的策略
1.贴合学生实际情况,分层管理
由于每个学生的成长环境、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等条件的不同,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是不同的,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分层作业设计就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够得到相应的指导,在数学学习中实现真正的能力提升。教师在进行分层作业设计之前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学习成绩还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全面考虑学生的情况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贴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的分层作业设计才能达到教学目标,也能让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针对性的教学指导。
教师要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注意观察学生情况,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观察和分析,将学生合理划分为不同的层次。例如,最基本的分层就是将学生分成较好和较差两个层次,可以对学生建立基本的了解,但是想要实现分层作业设计还需要将学生分成更详细的几个层次,比如针对数学基础扎实、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强化学生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作业;针对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但数学实践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在强化数学知识的基础上考察数学思维的作业;而对于数学基础较差也缺乏数学应用能力的学生,教师就要从巩固数学知识入手,为这样的学生布置难度较低的题目巩固基础知识。分层作业设计的形式能够为学生减轻负担,也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相应的指导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2.合理设置作业数量,减轻负担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较小,对学习还没有建立正确的意识,做事常常是以兴趣为引导,在学习过程中也受兴趣驱动,缺乏完成作业的动力。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的不同也决定了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传统的作业模式下每个学生面对的都是同样的作业,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能够较快较好地完成作业,而学习程度较差的学生往往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作业,这样可能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不利于学生的成长发展。
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和能力不同的问题,合理设置作业数量,让不同程度学生完成相应数量的作业,在减轻学生负担的情况下帮助每个学生都实现学习效率提升。例如在进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能力的不同来布置不同数量和不同考察方向的作业,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以布置一些基础计算题,先巩固强化这部分学生的基础计算能力;针对基础较好且学习能力强的学生,教师可以多布置一些考察数学能力的分数加减法应用题,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同时强化数学应用能力。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兴趣和能力差异设计作业才能真正实现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提升。
3.丰富作业设计形式,实践应用
我国多年来的传统学校教育受到应试教育思想影响,考察学生的形式通常是试卷试题形式,而日常的作业形式也是单一的书面作业,传统的“题海战术”让学生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做题,但往往达不到理想目标。在双减政策背景下,教师应该转变教学思想,重视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数学应用能力共同提升,在设计分层作业时不仅要为学生设计书面作业,以习题形式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还要创新丰富多样的作业形式来考察、锻炼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实践活动作业也能引起学生完成作业、自主学习的兴趣。例如在学习“多边形的面积”时,在完成课堂授课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分组学习并完成作业,指导学生小组研究自己身边多边形的物品,根据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计算它们的面积,或者自己动手裁剪各种课堂中接触到的多边形并计算面积。与生活相关的学习任务和作业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并强化数学实践能力,按照学生的不同层次分组作业也能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4.完善作业评价体系,分层指导
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不仅要设计作业任务也要设计评价作业的方式,传统的书面作业形式下,教师对学生作业的评价往往是简单地判断题目答案的对错,这样的作业形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这样的评价形式更加不利于学生的进步,简单的对错判断缺乏指导可能会导致学生失去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在进行分层作业设计时,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不同层次,为学生布置实践操作性强的作业,在进行评价时不仅要看作业的完成结果还要关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对学生的实践过程及时给予肯定,鼓励学生进步,同时也要对学生的实践给予指导,帮助学生在形式丰富的作业中实现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共同提升。
结束语
双减政策的推行是为了让学生在负担减轻的学习环境中实现综合能力的进步,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情况和双减的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按照分层的方式进行教学管理,同时设计分层作业保证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通过创新的数学作业提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秦天.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高质量分层设计浅析[J]. 读写算,2022,(08):195-197.
[2]郭其才. 浅析减负提效在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中的应用策略[J]. 考试周刊,2022,(05):55-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