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之交的远眺近思——马凤林的西方美术研究
摘要
关键词
马凤林;西方美术;艺术研究
正文
引言
马凤林,1950年生于天津市,1976年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绘画系,1976年至2004年任天津美术出版社编辑,副高职称,两次获国家出版局优秀编辑二等奖(1983、1987)和国家出版局“首届中国优秀美术图书银奖(1991)。现为天津财经大学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会员,主修西方艺术研究和油画创作。在专业杂志和报刊上发表文章数十篇,出版过20余部畅销专著。
一、远眺近思,能够将西方艺术与现实的研究需求充分融合
马凤林在现代背景下,能够从西方艺术研究过程中感受到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性,也能逐渐探究其中的思想内涵。他深刻认识到,从社会形态的发展来说,要实现现代化发展,就要从完成法治化社会建设的基础上,给予个体更多的自由意志和民主机会,西方国家在此过程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方式,想要实现现代社会的发展,也付出了极大的代价。马凤林在进行西方艺术研究过程中曾经了解到,早在19世纪末期就已经出现了强烈的改变。根本意义是现代潮流对传统势力的抗争,而产生在文化方面的思想辩论。这一次的文化革命,渲染到了整个欧洲,其中产生的文化内涵和思想辨析意识非常复杂,也体现人们在不同层面的思想认识。其中蕴含着科学、民主、自由等现代意识对传统封建文化的反对和抨击,还有人们从内心对是非观念的重新认识,封建传统理念中的是非认识已经逐渐向现代道德理念转变,但这种转变是沉溺于封建传统思维中的人们最不愿意看到的。马凤林将19世纪末的世界文化氛围和精神认识称为“悲观主义与享乐主义”,从这可以了解到,世界末日的悲观主义在于人们对生存环境产生的巨大担忧,也有在此过程中出现的严重的愧疚心[1]。马胜林认为,某个国家或民族能否得到发展,要看经济体制;而具体的发展方向和发展定位,则要看政治体制。而民族和社会的整体风气和整体氛围是否健康而值得崇尚,则要看文化建设。马凤林对19世纪末社会风气和艺术发展氛围的独特解剖,与20世纪初处于历史转折点的中国艺术也有着非常相似的特点:在民族艺术思想方面,不断追寻最为传统,也最为真挚的根本,对民族发展的觉醒和个性发展的追求了……这些内容也同样围绕着传统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而展开,马凤林在西方艺术的思想解剖过程中,也希望融合西方的历史经验,结合中国现代艺术发展,迎接全新的发展机会。
二、还原史实,尽可能阐述西方艺术思潮的发展过程
马凤林在展开研究的过程中,认为最重要的并不是进行跨文化的综合研究,而是要针对真实的历史事件,在准确把握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纠正前人的错误认识,也为此提出自己独立而富有特点的思想认识。马凤林将安格尔、德加、毕沙罗作为介绍对象,并结合其中有所关联的内容,认识到安格尔虽然有非常扎实的艺术基础,在创作过程中却受到传统艺术模式的束缚,难以进行新的创作。德加受到安格尔的有效带动,体现了个人在艺术方面的魅力。毕沙罗对光色的艺术配置,也影射到了莫奈,使莫奈在此过程中有了极大程度的艺术变化。
马凤林在进行后现代主义作品艺术探究过程中,还总结出不同性质的女性形象,包括反面女性形象和正面女性形象,这体现了现代风潮和现代思想理念,女权运动逼近后产生的不同意识形态,在男人的认知中,即使自身热爱浪漫,无法钟情于家庭,在内心深处,依旧希望他们的妻子能够忠贞于家庭,并且以贤妻良母的身份固守于家庭。女子的思想同样非常绚烂而不切实际,希望她们的丈夫能够有万贯家财,又能体现浪漫的绅士情怀,这些思想实际上都是世纪末颓败风气的反馈,也是普通的艺术,没有深入贯彻体现的[2]。马凤林在进行艺术分析的过程中也了解到,基本上所有的艺术史学家在践行象征性艺术的讨论过程中,都将高更、雷东等人脱离印象派开展独立创作作为印象派分化的转折点,但在实际探讨过程中,也更加容易将这种转折点看作是印象派的下属艺术门派,实际上,象征派与印象派的艺术发展都有具体的逻辑可循,二者是同时产生的派系。象征派也意味着在思想意识方面的拓展,承接了浪漫主义的思想风格,也呈现了超越现实想象的浪漫意义,这意味着,与现实的发展背景和艺术发展模式有所区别,和写实主义有根本性区别,并且相互对立,在一定程度下对现代社会的发展矛盾与人类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思想错误为鉴,深入探索,但并未真正承认部分问题的存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人们的思想认识依旧存在差异,可能是社会发展变革过程中对社会理解程度不同,也可能所选择的内容与日常所接受的内容有非常明确也非常重要的联系。许多艺术家在开展艺术性艺术的研究工作时,希望能够贴近生活中的案例开展研究。
三、善抓要义,精准把握西方艺术思潮的特点并实现推广
马凤林的认识中,如果要给19世纪的作品一个定义,那么可以以写实主义为主要特点,也需要结合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自然主义,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等不同流派的艺术创作,结合成自然的雕像。在他的思想认识中,19世纪西方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主要和反对资本主义以及帝国主义和对资产阶级利己行为,要求实现民主自由和科学平等的思想理念,对艺术的现代化发展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此过程中,最能体现艺术象征的是写实,艺术家呈现的艺术成果,在许多人开展具体分析的过程中,对西方艺术的思想认识也不够了解,马凤林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西方多方面影响因素的结合了解,并能从过于繁杂和较为丰富的社会文化现象之林中返璞归真,能够及时在各类的艺术评论中寻找真正的定义,化繁为简、抓住要义。
马凤林并没有单纯停留在西方艺术思潮的集合点上,在他的认识中,19世纪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发展史中蕴含了更为复杂的内容,其中不但包括复杂而难以真正意识到的经济、文化、道德等各类综合元素,艺术家也会结合不同时期的创作主张,提出新的艺术认识,并且被后人定义为某一种风格流派,以此来进行艺术类型的简单认知,但在这样过程中,也容易导致学术问题难以得到有效解决,因为这种艺术分析过于简单。例如浪漫主义反对古典主义对社会问题的冷漠,在他的认识中,新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虽然相互之间并没有直接关联所主张的核心思想,也有着根本差别:新古典主义主张借鉴传统内容中的精湛内容,浪漫主义则更重视个性的发展与创造,但这两种方式都是将自然作为参考依据和基础的艺术分析内容,都属于纯艺术型学派[3]。新古典主义被浪漫主义反对,是由于新古典主义在发展过程中逐渐固化,内容难以得到突破,正如浪漫主义被写实主义反对的理由和原因一致。许多艺术家的作品中呈现了不同的意识形态和艺术特征,比如安格尔被认定为是新古典主义学派的艺术家,但其大部分作品又未纳入浪漫主义作品的范畴之内。酷威尔无法定义是写实主义艺术家还是自然主义,又或者象征主义艺术家,在不同的艺术领域,都有其拥护者。因此,在进行西方艺术研究过程中,不能以单一而简单的态度来进行分析。
结束语
综上所述,马凤林在西方艺术研究领域颇有建树,其次,个人认识也是非常真实的艺术研究体验,而非虚妄的个人猜测,他的艺术研究从来都是脚踏实地,有理有据,有明确的艺术分析逻辑,能够让人有恍然大悟之感。马凤林对于西方艺术的研究视角也非常符合中国学者的思想认识,开拓了极为丰富也非常精彩的研究路径,在21世纪的发展过程中,也体现了独特的艺术研究思想。
参考文献
[1]曹天牧.中西方美术理论差异化对比研究——评《现代美术理论研究及作品赏析》[J].科技管理研究,2021,41(22):243.
[2]王晓赟.西方美术作品中的“优美”和“崇高”[J].艺术大观,2021(28):44-45.
[3]戴海涛.18—19世纪西方美术经典与世俗述评[J].艺术家,2021(07):58-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