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与实践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亚兰

新晃县晃州镇第二完全小学 湖南 怀化 419200

摘要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对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小学语文教学面临内容单一、方法陈旧等问题,急需借助信息技术进行变革。本文探讨了如何利用信息技术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展示、网络资源利用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丰富教学内容,突破课堂的重难点。同时,结合具体案例与实践经验,展示了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育优势,为小学语文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

信息技术;小学语文;创新;实践策略

正文


语文作为小学教育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体现了人文精神和工具性功能的深度融合,另一方面,还体现出了实践应用与文化传承价值,语文课堂教学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网络信息呈现出爆炸式增长,对日常生活产生了重大影响,尤其在教育领域的影响更为显著2022年课程标准强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宽语文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提升专业素养,提高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能力,构建更高效率的课堂环境,从而满足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

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创新

一、基于信息技术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的优势

小学语文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基石,而信息技术凭借其即时性、高效性、综合性和延展性等多种优势,能够为语文教学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因此将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课堂将展现出显著的优势。

首先,信息技术以其多元化的技术工具,如生动的图像、视频、文本和音频,极大地激发了课堂活力,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些元素刺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主动性,使得教学过程充满趣味且富有内涵。借助信息技术,课堂得以克服传统模式的局限,充分释放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更高效地参与学习。

其次,信息技术通过互联网的海量资源,极大地扩展了教学内容,丰富了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在短时间内提供多样化的知识,突破传统课堂的限制,使学生沉浸在深度学习的环境中,获取更为广泛的知识和技能,进而充实学生的知识库产业互补全面发展。

最后,信息技术利用其广泛的学习领域和强大的探索功能,深化了课堂的教学层次,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并提供丰富学习体验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拓宽他们的学习视野,从而持续增强其探究能力,实现真正的深度学习。

二、小学语文课堂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一)信息技术应用目标不明确

从目前语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情况来看,一是未能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互动功能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教师未能时革新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观念和手段课堂上的信息技术应用往往局限于基础功能,如标注、批注和手写等。由于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观念滞后。如有的课堂对电子白板、多媒体功能的误用导致了其成为单纯的技术展示,教学目标不清晰。以《海底世界》一课为例,教师试图通过播放海参蠕动的视频帮助学生理解“蠕动”一词,随后让学生模仿动作,最后又展示毛毛虫蠕动的动画,这种多媒体呈现的方式过于冗余,消耗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实际上,更有效的方法是先让学生通过模仿动作体验蠕动的缓慢,再借助视频加深对速度的理解既能精准达成教学目标,也能保持课堂节奏的紧凑,节约时间。

(二)过分依赖,教学策略单一

在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中,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能力是课堂的核心。信息技术的融入必须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适应文本特性及学生语文素养发展水平从教学实践情况来看,部分教师为丰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及营造活跃氛围,常过度依赖电子白板PPT等工具,却忽视了对课堂活动的精心布局和引导。以《蟋蟀的住宅》为例,教师在学生初步阅读后展示大量相关图片和资料,随后提出问题:蟋蟀的住宅有何独特之处?要求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显然上述的教学内容过于注重教材文本知识,而忽略了小学生思维活跃性和好奇心理,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想象

(三)信息技术课堂互动参与不足

信息技术融入于语文课堂,依赖于师生的协同努力才能实现最大化效益。所以在语文课堂运用信息技术要精准设计互动策略,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交互特性,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与参与性,在课前进行周密规划,课中适时引导,并在课后进行反思总结。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部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课堂的设计能力、组织能力以及掌握能力都有所不足,以《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为例,学习“千里眼”“顺风耳”“腾云驾雾”等难以理解的词汇时,一位青年教师设置了“词语大比拼”环节,要求学生将电子白板上显示的词汇与相应的含义进行匹配。然而在指定学生上台操作时,未对台下学生提出具体任务,导致一部分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无事可做,甚至和其他同学开小猜。

基于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路径

(一)利用信息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兴趣是最好的导师”,高品质的语文教学强调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与提高。在传统语文教学中,课堂情境创设多以“讲故事、做游戏为主,内容十分老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消磨殆尽,无法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进而导致学习效率下降。而运用信息技术,有助于丰富语文课堂的空间,充分利用网络的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料,将语文知识转换成具体的形象情景,给学生以真实的感受,从而激发他们的语言思维。如学习二下《我是一只小虫子时,在教学“一只小虫子一点儿也不好”的段落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找出小虫子不仅可能被苍耳刺、犬尿所淹,还可能被小鸟所吃的语句,基于文章内容,运用视频、音效创设真实情境。让学生感受被苍耳刺痛、掉进深水的感觉等。让学生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体会小虫子的烦恼与乐趣。

(三)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合作探究

在语文课堂中,高效学习应该同时具备学习效率和学习深度。合作探究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利用信息技术教学工具可以更好地实施合作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在多样的学习渠道和软件的支持下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多样学习,激发多样思维,提高学习的热情与动力。比如学习二年级《羿射九日》,一是开展猜字谜游戏,“广阔土地,禾苗长,家家户户,笑开言”在白板上给出谜面,但是把答案隐藏,由小学生作答,最后再显示答案验证正误。二是开展“我会填词语”活动,同样运用白板隐藏呈现的功能,将成语中一些关键的字隐藏,让小学生填空,如“( )( )炎热、( )( )融化”。三是“快乐大转盘”这个游戏中,采用白板抠图的形式进行,结合字形设计转盘转轴,比如,将“熔”作为转轴,将其他字作为复习巩固的内容。

(三)利用信息技术突破课堂重难点

一般重难点课程都会涉及很多重要的知识点,一次性全部讲完,对于基础不够扎实的学生来说会感到十分困难。而利用微课教学,将教学难点分解成几节小课,每节课程都力求精益求精,注意细节,前后连贯,有助于学生反复观看,突破学习难点。另外微课视频,通过添加卡通图片、视频以及音乐等方式,与学生日常生活进行连接,从而建立起相应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学生深化理解。比如二年级区分“的、地、得”教学中,传统教学方法效率较低,而利用微课可以丰富知识点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快速区分三者的区别,具体内容如下:

分一分:1)“的”的用法,名词跟在后面跑,成功(的)喜讯,会唱歌(的)蝈蝈。(2“地”的用法,地字站在动词前,感动(地)流下了热泪,深情(地)唱道。3)“得”的用法,形容词前要用得,狐狸谗(得)直流口水,它唱(得)多好。

记忆口诀:“白勺的”名词跟在后面跑,“土也地”地字站在动词前,“双人得”形容词前要用得。

 

基于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堂的创新实践策略

(一)基于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前实践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前阶段,教师可以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来丰富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通过制作精美的PPT课件,将课文内容以图文结合的形式呈现,让学生在预习时就能感受到课文的魅力。同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料和背景知识,让学生在课前就对所学内容有个大致了解。比如在学习六年级上册第25课《少年闰土》时,通过班级群提前布置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在网络平台收集相关资料。

1.在教师在课前为学生分组,并发放学习单,学生们通过互联网与校内资源库等方式,搜集《少年闰土》与作家鲁迅相关资料(如图1,各组选取感兴趣的主题,在课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课上选取代表,利用多媒体工具面向全班做探究汇报。

2.每位同学可准备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视频等内容,以及这些照片、视频背后有趣的回忆,进行整理,利用多媒体教学设备为辅助,在课上教师抽取部分同学向全班分享自己的准备的有趣故事。

3.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刺的猹,是一种什么动物?准备有关猹的视频与科普知识,向学生描述闰土在月下刺猹的故事。

 

1   课前导入图片

 

(二)基于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中实践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堂阶段,教师可以充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来丰富课堂内容和提升教学效果。通过展示生动的图片、播放有趣的动画或视频,教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此外,利用电子互动白板等现代教学工具,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增强了课堂教学的互动性,也促进了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与掌握。少年闰土》课堂教学为例,信息技术应用情况如下。

1.阅读课文,整体感知通读课文,解决生字、识字的困难,对文章主要内容与主人公和闰土产生一个整体的认知。(1)通过认真看少年闰土朗读视频,将刚才自读不认识的字词,联系上下文分析其中的意思。(2)同学们说说对闰土和两个少年的认识,两个少年分别是什么样的孩子?

2.再次通读课文,小组讨论探究划分出作者在这篇文章中共讲述了几件闰土的趣事?雪地捕鸟海边拾贝看瓜刺猹潮汛看鱼使用多媒体出示四幅相应图片出示雪地捕鸟操作视频、多彩多样的贝壳图片,跳鱼儿相关视频帮助学生直观感受。

3.外貌描写学习。(1找出“我”与闰土初次相见时闰土的形象。如图2、图3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准备绍兴小毡帽相关的图片,使用多媒体展现。2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现闰土刺猹的视频片段,感受一下闰土在月夜刺猹是一幅怎样的场景。提问:这一自然段中闰土的形象是什么样的?给人什么感觉?

 

2《少年闰土》视频人物      图3 绍兴毡帽           图4 月下刺猹

 

(三)基于信息技术小学语文课后实践策略

在小学语文课后阶段,信息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通过在线教育平台布置和收集作业,实现及时反馈与指导。此外,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拓展阅读材料和学习视频,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通过社交软件或学习APP,分享学习心得和技巧,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持续的支持与帮助。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小学语文课后学习更加多元化和个性化。

1.想象表演“我”与闰土一起度过了一个春节,朝夕相处了一个月,已经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可惜正月过去闰土就要离开了,那我们分别的时候会有什么感情的场景呢?“我”和闰土都有什么表现呢?同学们可以结合课文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派出同学来进行场景复现。并将表演视频上传至学习平台。

2.课外讨论:课文最后说,“我”与闰土相互送过礼物,但是再也没有见过面。但是三十年后,两人又见面了,然而闰土变化太大了,已经不再是少年时代的闰土。那么三十年后的闰土变成什么样了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闰土的变化?为学生准备鲁迅先生的相关作品。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学科素养培育要求语文教学进行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是语文课堂革新的路径。在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时期,除了对其进行文化素养的培育,更重要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这就要求在语文教学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使信息技术语文教材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习的效率。

参考文献

[1]马少锋.让时代之花,绽放在课堂之中 ——浅析利用信息技术辅助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0(31):82.

[2]曹勃.信息技术融入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11):66.

[3]莫洁琳.信息技术下小学语文教学策略探究[J].小学时代,2019(36):2.

[4]盛伏根.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讨[J].中小学电教(教学),2019(7):31.

[5]冯爱敏,陈加甲.信息技术视域下的小学语文教学策略[J].天津教育,2022(35):75-77.

[6]焦少娟.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与优化策略探究[J].语文新读写, 2020(8):12.

[7]钱树霖.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策略探究[J].语文课内外, 2019(9):2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