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摘要
关键词
语境;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内涵意义
正文
引言:词汇的意义是由其所处的语言环境所决定的,脱离语境的词汇难以用具体的含义来确定。以往的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容易忽略词汇的语言环境,导致学生难以吃透词汇的意义与用法,影响词汇教学的质量和效果。语境是英语词汇教学的关键,而词汇教学又是英语教学最基础的环节部分,因此探索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对于提升英语词汇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一、初中英语词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重均衡用力,轻主次分明
初中英语教学中会涉及大量的词汇,对于词汇教学英语教学大纲做出了明确的要求,针对不同的词汇的教学要求也不相同。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未能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对涉及的所有单词均按照统一的标准教学,即对所有单词均按照听、说、读、写最高标准进行教学。而实际上有的单词只需要学生能听懂即可,有的单词要求能听、说、读即可。一味按照最高标准教学不仅会影响教学效率,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使得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甚至存在畏难情绪,同时也会影响学生学习的信心。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在于教师未能吃透英语教学大纲,教学未能做到主次分明。
(二)重孤立讲解词义,轻语境创设
词汇的意义是由其所处的语言环境所决定的,因此有的单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表达的意义也不相同。如在Run for President中“run”表示竞选,而在Is he running in the 100 meters中“run”则表示赛跑,除此之外,“run”还有播放、管理、放映、跑步等含义。由此可见,词汇具有多义性的特点,词汇教学中应将词汇置于相应的语境之中,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汇含义,才能正确应用词汇。但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孤立地讲解词义,未能结合语境开展教学。如有的教师扮演着“词典专家”的角色,教学中将单词的所有意义都灌输给学生,要求学生强行记忆。如“dark”为例,教学中教师向学生灌输单词的含义包括黑暗、愚昧、无精打采的、深色的、意义不明的、神秘的等,并要求学生在课后将所有含义背诵下来。这样的教学便是脱离语境的词汇教学,不仅会导致教学枯燥,而且会增加学生学习负担,更重要的是脱离语境的词汇教学难以取得理想的效果,学生只能强行记忆词汇的所有含义,但并不能正确使用相关词汇。
(三)重字面含义,轻文化内涵
语言是最主要的交际工具,但在实际的交际过程中有的人虽然掌握得扎实的英语词汇,并且具有较强的口语能力,但依然难以与他人之间进行高效的交流与沟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原因在于未能掌握词汇的文化内涵。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只是围绕单词的拼写、音标、词性以及搭配等内容进行教学,忽视了单词的文化背景与文化内涵。实际上词汇教学中融入文化习俗等方面知识,既能帮助学生了解词汇文化背景与内涵,也能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词汇教学的趣味性与吸引力。如在受到他人夸奖时,中国人通常会自谦一番,这是因为在中国文化中将谦虚看作是美德。而当西方人受到他人夸奖时则会直接回应“Thank you”,他们会坦然。开心地接受他人的夸奖,否则容易引起称赞者的不满。这充分体现了中西方在文化习惯方面的差异。初中生由于长期受汉语的影响,因此会产生母语定势心理,这会给学生的英语学习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需要教师向学生渗透文化内涵,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词汇的背景与内涵,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阅读和在语境中学习是帮助学生增加英语词汇量的重要途径。词汇与语境之间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一方面词汇存在于语境之中,另一方面词汇的意义会直接受到语境的影响,只有将词汇置于相应的语境之中才能得到准确的意义。因此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与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通过语境推测词汇的外延意义
社会文化意义、内涵意义、外延意义分别代表着词汇意义的不同层面。其中外延意义通常也被称为认知意义或者概念意义,理解词汇外延意义对于词汇学习至关重要,而如何帮助学生高效习得词汇的外延意义则是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关注的重要问题。
分析词汇的结构、语音、意义与用法,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进行大量的练习,这是传统初中英语词汇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对学生掌握基本词汇是有用的,但初中英语词汇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局限于帮助学生掌握基本词汇,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提升词汇运用能力,帮助学生不断增加词汇量,这便需要教师创新传统词汇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语境推测词汇的外延意义。教学过程中将词汇置于相应的语境之中,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线索,在已掌握的词汇的基础上推测词汇的意义。这样的教学既能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率,也能使学生加深对相关词汇的理解,同时也有利于学生正确应用词汇。
可以用于进行词义推测的语境线索很多,如可以结合句子中涉及的例子来推测。以“Many employees in this company are polyglots. Mr Lee, for example,speak four languages.”这句话为例,句子中的例子说明李会说四中语言,结合例子便可以推测出“polyglot”的意义应是表示能够使用多种语言的人。除此之外,可以结合上下文中的同义词或者反义词来推测词汇的意义。例如在“Her eyes never shifted; she only star.”中“shift”与“stare”是一对反义词,学习过程中只要理解“shift”便可以结合上下文推测出“stare”表示注视或者凝视的意义。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注重分析词汇的结构、语音、意义以及用法等,同时还要引导学生找到语境线索,结合语境线索推测词汇的言外意义,充分发挥语境理论的优势和作用,帮助学生降低词汇学习难度,提升词汇学习效率,同时加深对词汇意义的理解并能正确使用词汇。
(二)通过语境理解词汇的内涵意义
内涵意义即词汇的逻辑内涵,通常也被称为联想意义,内涵意义是附加于外延意义的意义。内涵意义会受到地域、文化以及经验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有的词汇的内涵意义可能仅局限于某个人或者几个人,有的词汇的内涵意义则可能是年龄与性别相同、背景与文化相同的人所共有的。因此在不同的语境之中词汇的内涵意义也有所不同,要想理解词汇的内涵意义则需要借助相应的语境。以“child”为例,其定义为儿童,但由于人的态度或者是经历不同,使得“child”的内涵意义也不相同。如有的人认为小孩过于吵闹并且十分调皮,因此他们不喜欢小孩,对于不喜欢小孩的人而言,“child”的内涵意义便是“irritating”、“noisy”。反之,有的人认为儿童天真、活泼,因此十分喜欢小孩,而对于喜欢小孩的人来讲,“child”的内涵意义便是“amusing”、“lovable”。由此可见,针对相同的词汇,由于人们所联想到的特征不同,使得词汇的内涵意义也会出现较大的差异。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语境来理解词汇的内涵意义。例如“Tom is a pig.”在这句话中“pig”一词有着不同的内涵意义,如“dirty”、“fat”以及“lazy”等,而要想正确理解“pig”的内涵意义,则需要将“pig”置于相应的语境之中,结合上下文准确理解“pig”的内涵意义,这样才能了解作者所要传递的信息。
(三)利用语境消除歧义
初中英语教学中涉及的很多词汇都具有一词多义的特点,以往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会向学生讲解词汇在课文中的意义,学生学习过程中便会将意义与相应的词汇对应起来理解和记忆。这样的教学与学习方式过于僵化,一旦词汇所处的语境发生变化学生便会对词汇产生歧义,出现理解错误。为避免出现类似情况,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语境消除歧义。
例如“I'm going to class”,这句话可以直译为“我去上课”,主语既可以是“我”,也可以是“老师”,因此容易产生歧义。针对这种情况便可以利用语境来消除歧义,如将“I'm going to class”改为“I'm going to listen to the teacher's class”或者“I'm going to teach the students”。为避免学生对词汇产生歧义,应避免一味围绕词汇表进行教学,尽量将词汇置于相应的语言环境之中,引导学生结合语境来理解词汇,让学生认识到不同语境下词汇的不同含义,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正确理解词汇,即使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也能避免产生歧义,进而消除理解障碍。以“peace”为例,“peace”有和平、融洽、安静、和睦等含义,因此学生在理解过程中容易产生歧义。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词汇置于相应的语境之中,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词汇。如“After year of war, people want to live in peace.”学生可以根据这句话中的“war”的词义推测出人们渴望的是和平,进而理解“peace”即和平之意。再以“Mistake”为例,“Mistake”有看错、误会、错误、口误等方面的含义,教学中要想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汇含义,应将其置于相应的语境之中,如“Tom made some mistakes. He felt very sorry so he apologized to Lily for what he did.”在这句话中学生可以结合“sorry”以及“apologized”判断出Tom应该是做出了伤害他人的事情,因此才需要向他人道歉,这样一来便可以准确判断出“Mistake”应为错误之意。由此可见,英语词汇往往都有多重含义,容易使学生在理解时出现歧义。而要想准确理解词汇,则需要将其置于相应的语言环境之中,借助语境来消除歧义,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汇。
(四)借助非语言语境理解词汇意义
语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上的语境是指非语言语境,狭义上的语境则是指语言语境。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不仅可以利用语言语境开展教学,也可以借助非语言语境开展教学。非语言语境通常是指文化语境,文化反映在语言上的现象是不均匀的,这种情况在词汇中的表现最为明显,因此词汇问题往往也可以看作是文化问题,相应的文化也会对词汇的意义产生重要影响,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的词汇意义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受社会、传统、习俗、环境以及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即使同一词汇在不同的文化语境中所表达的意义也相同,甚至会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便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词汇与相应的文化背景相结合,增加词汇教学的深度与广度,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准确理解词汇意义。
初中英语词汇教学过程中,针对那些被赋予文化意义的词汇,需要教师向学生介绍词汇的文化背景,帮助学生了解词汇的文化意义,并使学生能够正确使用相关词汇,这样才能保证教学与学习的效果。例如,“He is married,and has a lioness at home.”这句话的意思是married的家中有头母狮子,如果不理解词汇的文化背景则很难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在汉语文化背景下人们无法理解家中怎么会有一头母狮子,如果掌握了词汇“lioness”的文化背景便可以准确理解这句话。在西方文化中的“母狮子”便如同汉语文化中的“母老虎”,认识到这一点便不难理解为什么married家中会有头母狮子了。再比如,在汉语文化中东风的内涵意义包括“春天”、“温暖”等,人们心目中往往都会期盼东风。但在英国则不同,受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英伦三岛的东风是从欧洲大陆北部刮过来的,因此相对寒冷。相反在因果西风才能送来温暖,因此对于英国人而言,他们往往更加喜欢西风而讨厌东风,因此在英语文化中才会有“西风报春”一说,这与汉语文化中的“东风”有着相同的内涵意义。如果学生对这方面的文化背景缺乏了解,则必然会增加学习与理解的难度,同时也无法准确使用词汇向他人传递信息。因此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将词汇与相应的文化背景相结合,借助非语言语境帮助学生正确理解和使用词汇。
结束语:
词汇的意义会受语境的影响,只有在相应的语境中才能准确理解词汇。因此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语境理论的应用,将英语词汇教学与运用置于相应的语言环境之中,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质量与效果,才能帮助学生在准确理解词汇的基础上正确使用词汇,增强学生灵活运用语言的能力同时发展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魏秀娟,徐园园.新课标框架下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2024,(02):49-50.
[2]李定山.新课标框架下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校园英语,2023,(42):85-87.
[3]张晓红.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中学生英语,2022,(04):22-23.
[4]张强梅.小议新课标框架下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校外教育,2018,(09):104+128.
[5]李方园.新课标框架下语境理论在初中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J].才智,2015,(09):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