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思、导、学”——历史教育史观下高中历史学习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现增

莘县莘州中学,山东 莘县 252400

摘要

本文以“高中历史教学”为主题展开论述,首先对当前的教学现状进行了简要阐述,其次,重点针对“引、思、导、学”——历史教育史观下高中历史学习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进行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引、思、导、学”;历史教育史观;高中历史

正文



0引言

教育史观是教育史领域中的世界观,反映的是教育历史理解的眼光与视野。历史教育史观下高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构建,符合高中历史教育的发展方向,在整个历史教学工作的推进中,高中历史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指引,促使学生学会正确思考,还要通过恰当的引导,促使学生更加高效参与到历史课程的学习中来。总体来看,高中历史教师要在“引、思、导、学”理念的指引下,对每一环节的教学工作进行合理把控,从而构建起比较高效的历史课堂。

1教学现状分析

作为高中历史教师,要能够树立正确的历史教育史观,了解当前教学中的不足,是进行教学改进的重要前提。从当前的教学现状来看,一些高中历史教师在课堂上习惯性长期依赖于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通过教学方法的恰当调整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思考,而且无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在这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长期得不到提升,历史课程信息的传递效率并不高,这并不利于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因此高中历史教师有必要作出相应的教学改进。

2“引、思、导、学”——历史教育史观下高中历史学习培养高效课堂教学策略的运用

高中历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历史教育史观,在认识上述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将“引、思、导、学”理念融入历史课程教学中,在具体的实施中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2.1引入史料

在高中历史课程教学中,通过史料的合理引入,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思考,在思考中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以此提升历史课程信息的传递效率,再加上历史教师的正确引导,以此构建起比较高效的历史课堂。这一教学方法运用的关键在于教师需要结合课程内容选择关联度较高的史料,向学生呈现更为广泛的历史场景,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更为广泛的学习思考。比如,在《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教学中,教师在课内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可以通过相关史料的大量引入,如唐朝的鉴真东渡、与薛延陀结盟、吐蕃和亲,又如宋朝的与朝鲜、日本、越南、西域之间的交往,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建立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相关场景,进而帮助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立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途径有一个更为细致而全面的了解,并在史料的佐证下,使学生对我国古代建立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的特点及意义有一个更为深刻的理解。通过上述教学活动的安排,高中历史教师要培养学生以史为鉴的学习思维,促使学生可以借助史料对历史问题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在教师提供史料的基础上,高中历史教师还应当引导学生学会自主获取历史资料。具体而言,教师要求学生结合教材中的历史事件,通过阅读课外书籍或网络搜索的方式获取与此相关的历史资料,在广泛阅读史料后再回头思考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在这一过程中对教材中的相关知识点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在《辛亥革命》一课中,教师在课内知识讲解的基础上,指引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在搜索引擎中输入辛亥革命、孙中山、林觉民、黄兴、徐锡麟等关键词,从中了解关于辛亥革命的相关史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获取到大量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信息。通过上述史料的搜集和学习,使学生对辛亥革命中包含的历史事件及历史人物产生更为广泛的了解,在这一过程中使学生加深对辛亥革命的感知,并更加深刻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2.2安排学生合作探究

高中历史教师安排班内学生开展合作探究,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学习思考的重要途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会得到锻炼,还能够在深入探究中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此促进高效历史课堂的构建。该教学方法的运用的关键在于教师课程内容为学生合理设定学习任务,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各项任务,随着任务的高质量完成,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有效训练,并完成课程知识的内化与吸收。以《两宋的政治和军事》一课为例,教师结合本课内容可以为学生设定三项任务,一是在自主解读和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梳理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分别在国家军事、财政、科举、教育等方面提出的主张,二是分析王安石变法所产生的影响,三是思考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围绕第一项任务,教师要求各个小组通过内部分工协作的方式对教材中的历史知识点进行系统梳理;在后两项任务的完成过程中,教师要指引各组学生进行激烈的讨论和分析,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另一方面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碰撞,教师要鼓励学生在深入思考后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而且在观点说明的过程中要做到有理有据。需要注意的是,在上述活动中高中历史教师要扮演好指导者的角色,当某小组学生在探究中遇到瓶颈时,教师可以对该组学生进行适当的提醒和暗示,但是不可直接给出答案,仅仅为学生提供新的思路即可,促使学生在自主思考和探索中寻得答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得到锻炼,使“引、思、导、学”理念得到落实,以此构建更加高效的历史课堂。

2.3注重短视频教学方法的使用

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高中历史教师可以通过录制短视频的方式对学生提供学习指引,而且要将该教育方法运用于难点知识的讲解中。一些高中生因无法理解难点知识而在历史学习中推进缓慢,然而学校为教师分配的课时有限,历史教师无法在课上花费大量的时间对难点知识进行反复讲解,对此,高中历史教师可以将难点知识的讲解录制成多个短视频,在进行必要的加工后将教学短视频向学生家长发送,学生利用周末或其他空余时间对视频中的难点知识讲解进行观看和学习。相较于常规课堂上的学习模式,学生利用空余时间对短视频内容的学习过程中,可以不受时间方面的限制,对历史教师在视频中讲解的内容进行随时暂停或者反复观看,花费大量的时间仔细思考教师讲解的内容,从而对历史课程中的难点知识形成进一步理解。短视频的运用,可以使传统的教学指导方法得到改进和优化,指引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学习和思考,在这一过程中产生更大的学习收获,以此构建起更加高效的历史课程。

上述教学方法的使用,很大程度是受当前社会所流行抖音、快手的启发,因为很多青少年对刷短视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上述教学活动的安排能够极大的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为了更好的发挥该教学方法的实际作用,高中历史教师在教学短视频的制作中需要尽可能将动画、音乐等趣味元素融入其中,以此为学生带来视觉上的享受,减少学习的枯燥感。在日常教学中,高中历史教师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反馈学习问题,然后结合各种问题为学生录制相应的解答视频,通过这一方法的使用,可以为每一名学生的学习提供针对性指引,以此提升整体教学效率。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围绕高中历史教学工作的开展,高中历史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历史教育史观,主动将“引、思、导、学”理念融入到历史课程教学中。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对传统课堂上的教学环节作出适当的调整,通过恰当的指导,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上产生更为深入的学习思考,在这一过程中锻炼并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为学生带来更为明显的学习收获,以此构建更加高效的历史课堂。

参考文献:

[1]杨琨.核心素养下问答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2023(32):3-5.

[2]李志芹.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2023(32):21-23.

[3]王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学苑教育,2023(32):37-39.

[4]戴永国.探究性学习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研究[J].中学课程辅导,2023(34):30-32.

[5]黄秋娟.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家国情怀的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24(01):73-7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