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摘要
关键词
中职教育;数学教学;批判性思维
正文
引言
在21世纪的教育领域,批判性思维被广泛认为是学生必备的核心素养之一。它不仅关系到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是创新精神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基础。中职教育作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数学教学在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方面扮演着关键角色。然而,传统的教学模式往往侧重于知识传授,忽视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这种现状迫切需要改变。
一、中职数学教学现状分析
(一)中职数学教学目标与内容
中职数学教学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能力,满足其未来职业生涯的需求。教学内容通常包括基础数学知识、应用数学技能以及数学思维方法。然而,当前中职数学教学往往过于侧重于知识的记忆和重复练习,忽视了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模式虽然能够在短时间内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但难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批判性思维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缺失
批判性思维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进行逻辑分析、评估证据、构建论证并做出合理判断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还能够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然而,由于教学资源的限制、教师专业发展不足以及评价体系的单一性,批判性思维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培养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具体而言,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引导和训练,如鼓励学生质疑现有知识、探索不同解题方法、评估解题过程的合理性等。教学评价体系过于依赖标准化测试,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的评估。这种评价方式进一步强化了以记忆和模仿为主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培训以及评价体系等多个方面进行改革。例如,更新教学内容,引入更多与实际生活和职业实践相关的数学问题;采用探究式、讨论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加强教师批判性思维教学能力的培训,提高他们的教学创新意识;改革评价体系,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纳入评价标准。
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践策略
(一)教学方法的创新
传统讲授法虽然在知识传递上具有优势,但不足以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索和深层次思考。因此,本研究提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全面发展。究式学习作为一种主动学习模式,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概念和原理。在此过程中,学生不仅学习数学知识,更学会如何提出问题、搜集信息、分析数据和构建论证,这些技能对于批判性思维至关重要。合作学习则通过小组讨论和协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能。在合作学习中,学生能够相互质疑、辩论和反思,这种互动过程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增强批判性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案例教学通过引入与数学知识相关的实际案例,让学生在分析和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案例的复杂性和真实性要求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逻辑推理能力,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从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反转课堂模式将传统的课堂讲授转移到课外,学生通过视频、阅读材料等方式预习新知识,而课堂时间则用于深入讨论、解决问题和深化理解。这种模式鼓励学生在课前进行自主学习,课堂中积极参与讨论,从而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二)教学内容的优化
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对教学内容的优化是实现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基础性工程。该过程涉及对现有教学材料的深入分析和创新性整合,以确保教学内容既反映数学知识的前沿发展,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经验和兴趣。需对传统教学大纲进行审视,剔除过时或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关联度低的内容。同时,引入现代数学理念,如数据科学、统计学的基础概念,以及它们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案例,确保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应用性。通过跨学科的教学设计,将数学知识与其他学科领域相结合。例如,在数学课程中加入经济学、物理学中的数学模型,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增强其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中嵌入批判性思维的培养点,如在讲解数学定理时,不仅要求学生理解定理内容,更引导他们探究定理的证明过程,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从而锻炼其逻辑推理和证据评估的能力。
(三)教学评价的改革
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对于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至关重要。传统的以考试成绩为主的评价方式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建立多元化的评价体系,包括过程评价、同伴评价和自我评价等,全面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思维发展。将评价重点从知识掌握转移到能力发展,特别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评价。建立及时有效的反馈机制,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水平和提升空间。实践操作方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节课的批判性思维培养目标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如探究式学习指南、合作学习任务和案例库等,为教学提供支持。组织教师培训,提升教师对批判性思维教学理念和方法的认识和应用能力。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成长和进步。定期组织教学反思和评价,收集学生和教师的反馈,不断优化教学策略。
三、教学实践案例分析
(一)教学实践案例选择
选取中职数学《数学文化无限集的奥秘》作为教学实践的案例,旨在通过具体的教学活动,深入探讨批判性思维在中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本案例聚焦于无限集的概念,一个在数学中充满哲学意味且容易引发学生思考的主题。通过这一案例,可以具体展示如何将批判性思维的培养融入数学知识的教授中。
(二)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具体实施
通过引入与无限集相关的实际问题或历史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为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基础。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导学生思考无限集的定义、性质和应用。教师通过提问、讨论和反馈,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证据评估和论证构建,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通过讨论和协作解决问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和深入思考。
(三)实践效果分析
收集和分析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反馈,了解学生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接受度和参与度。通过测试、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逻辑推理、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等方面能力的提升。教师对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分析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的教学改进提供依据。实践操作方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明确每个教学环节的目标和方法,确保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系统性和连贯性。开发与无限集相关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材料、互动软件和在线讨论平台,丰富教学内容和形式。组织教师进行专业发展培训,提升教师在批判性思维教学方面的专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建立学生学习档案,记录学生在批判性思维方面的成长轨迹,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支持。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和评价,收集学生、教师和教育专家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优化教学实践。
结论
中职数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努力。通过创新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评价,以及持续的教学实践和反思,可以逐步提升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瑞,孙虹霞,夏嫱,等.基于提问与对话的互动教学对批判性思维培养的探索[J/OL].基础医学教育,2024,(06):528-532[2024-06-20].
[2]邱青云.批判性思维:思辨写作教学的纾困之策[J].中学语文,2024,(16):14-18.
[3]张美玲.通识教育视角下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4,40(04):72-76.
[4]胡青平,肖雅,张艳青,等.研究生批判性思维养成探析[J].西部素质教育,2024,10(09):74-77.
[5]陈禹旭.让知识富有生命让学习真实发生——HPM视角下小学数学批判性思维培养策略探索[J].试题与研究,2024,(12):145-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