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图 写好文——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进行看图写话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罗月霞

广西河池市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四把镇下里小学,广西河池546400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有效地指导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看图写话活动。看图写话作为一种基础写作训练,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分析了看图写话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和当前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随后,通过文献综述和教学案例分析,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包括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引导学生进行有序观察、教授写作技巧等。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系统的训练和策略指导,可以显著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文章最后总结了教学策略的有效性,并对未来的教学实践和研究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看图写话;低年级学生;写作指导

正文


引言

小学语文教学中,看图写话作为一种基础且关键的写作训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具有深远影响。在部编版教材的背景下,如何指导低年级学生有效进行看图写话,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研究聚焦于低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培养,旨在探索和构建一套科学、系统的指导策略,以促进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协调发展。

一、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现状分析

(一)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学生在观察图片时往往缺乏系统性和细致性,导致写作内容表面化,无法深入挖掘图片所蕴含的深层含义。学生的想象力未得到充分激发,写作时容易陷入模式化和单一化的困境,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学生在语言表达上也存在诸多不足,如句式单一、词汇贫乏、逻辑不清等问题,这些均严重影响了写作的质量。低年级学生在观察图片时常忽略细节,无法全面捕捉画面信息,导致写作内容空洞,缺乏生动性和感染力。受限于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学生在看图写话时难以展开丰富的想象,写作内容显得平淡无奇。学生在组织语言、运用词汇、构建句式等方面存在局限,难以准确、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二)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影响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效果的因素众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部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依赖传统的讲授法,缺乏互动性和趣味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受限于学校条件和教学资源,部分课堂缺乏丰富的图片材料和辅助教学工具,影响教学效果。现有的评价体系往往过于注重结果,忽视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关注和指导,不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家庭文化氛围和社会语言环境对学生的写作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不良的语言环境会限制学生的写作发展。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满足低年级学生好奇、好动的特点,需要探索更加生动、互动的教学方式。教学中需要引入多样化的图片材料,包括自然风光、人物动态、生活场景等,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建立全面、客观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写作过程,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评价的激励性和指导性。加强家校合作,引导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写作学习中,共同营造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环境。

二、看图写话教学策略的构建

(一)观察力的培养

观察力是指个体对事物细节的注意能力、辨识能力以及对观察对象全面性的把握能力。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系统地培养观察力不仅能提高其对图像信息的捕捉和理解,还能促进其认知结构的完善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有效提升学生的观察力,教育者需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设计富有创意的观察训练活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序观察,教授他们如何按照从整体到局部、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来观察图片。例如,先观察图片的主体内容,再逐步聚焦到背景、色彩、光影等细节上。通过对比观察法,让学生比较不同图片之间的差异,培养他们的辨识和区分能力。教师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使他们在愉悦的氛围中主动观察。利用“我眼中的图片”等活动,鼓励学生描述图片中的色彩对比、形状特征、人物表情和动作等,以此培养他们对细节的敏感度和描述能力。教师可以引入思维导图等视觉工具,帮助学生组织和整合观察到的信息,形成有逻辑的观察报告,从而提升他们的信息整合和表达能力。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应注意观察力培养的层次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逐步提升观察任务的难度,引导学生从简单的图像识别过渡到复杂的情境理解。

(二)想象力的激发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式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图片中的故事情境。例如,在教学中展示一幅描绘“小蝌蚪找妈妈”的图片,教师可以提问:“如果你是小蝌蚪,你会怎么寻找你的妈妈?”或者“你想象中青蛙妈妈会在哪里?”这些问题能够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思维活跃性。教师可以利用角色扮演和故事接龙等互动游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让学生扮演小蝌蚪,通过角色扮演来体验寻找妈妈的旅程,或者在班级中进行故事接龙,每个学生贡献一段小蝌蚪的冒险故事,这样的活动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将图片内容与现实生活经验相结合,来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你在现实生活中有没有像小蝌蚪一样寻找过某样东西?那是什么样的经历?”通过联系学生自身的经验,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扩展图片内容,创造出更加丰富和个性化的故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如动画、音乐等,来营造情境,增强学生的沉浸感。例如,播放一段小蝌蚪游动的动画,配上轻松愉快的音乐,可以让学生更加生动地感受到小蝌蚪的旅程,从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

(三)写作技巧的教授

文章结构的教授是基础。教师需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文章构造,即引言、正文和结尾。例如,在引入“小蝌蚪找妈妈”的写作任务时,教师可以示范如何写一个吸引读者的开头:“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池塘里的小蝌蚪们开始了他们一天的冒险。”接着,教师可以展示如何发展故事正文,描述小蝌蚪寻找妈妈的旅程,以及如何用一个令人满意的结局来结束故事。教师应教授学生使用多样化的句式和词汇。通过“词汇宝库”活动,教师可以提供与“小蝌蚪找妈妈”主题相关的词汇,如“游动”、“探索”、“困惑”等,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这些词汇。通过“句式变变变”活动,教师可以展示如何通过改变句式来增加文章的表达力,例如从简单句到复合句的转变,使用疑问句或感叹句来表达情感。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文章的修改和润色。在学生完成初稿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思考如何改进叙述的流畅性、逻辑性以及语言的准确性。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的小蝌蚪是如何表达对妈妈的思念的?”鼓励学生反思并增强情感表达。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为写作教学提供了新的途径。教师可以利用在线写作平台,让学生在数字环境中撰写和提交作品,平台的即时反馈功能可以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写作中的不足,并进行修改。教师可以利用平台的共享功能,让学生相互评价同伴的作品,从而在互动中学习和进步。

三、看图写话教学案例分析——以“小蝌蚪找妈妈”为例

(一) 教学案例选择与背景介绍

本案例选取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小蝌蚪找妈妈”作为分析对象。该故事以生动的情节和形象的画面深受低年级学生喜爱,具有很高的教育价值。案例背景介绍包括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水平以及教材内容,为教学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

(二) 教学过程与策略应用

教师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故事的兴趣。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注意蝌蚪的特征、周围环境等细节。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对图片内容的理解和想象。教授学生如何组织写作结构,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观点。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教师给予正面评价和建设性建议。

(三) 教学效果评估与反思

通过学生的作品、课堂表现和反馈来评估教学效果,关注学生观察力、想象力和写作能力的提升。教师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如教学方法是否有效、学生参与度是否足够、教学资源是否充分利用等。根据评估结果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如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优化评价方式等,以提高教学效果。

结论

看图写话教学策略的构建与实施对于提升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语文素养具有重要意义。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营造一个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环境,为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一代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杨天叶.幼小衔接视角下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现状与提升对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22.

[2]刘瑞雪.小学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天水师范学院,2022.

[3]王晗.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D].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21.

[4]沈逸.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的教学策略研究[D].苏州大学,2020.

[5]陆婷婷.小学低年级语文看图写话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