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价值和资源开发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查瑜芳

上饶市第四中学 334000

摘要

在高中美术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美学元素和深厚的人文精神,为高中美术教育提供了无尽的宝藏。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全球化的推进,多元文化相互交融,青少年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容易受到各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在这种背景下,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渗透显得尤为重要,它不仅能够让学生领略到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培养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还能够为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和内涵。因此,本文重点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价值和资源开发,旨在提升高中生美术核心素养。


关键词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价值;资源开发;有效策略

正文


引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术资源丰富多样,如古老的书法艺术,其线条的韵律、结构的布局无不展现出独特的美感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传统绘画,无论是山水画的意境营造,还是人物画的传神写照,都体现了中国人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追求;民间工艺如剪纸、刺绣、陶瓷等,以其精湛的技艺和鲜明的民族特色,展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这些丰富的艺术形式为高中美术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和广阔的创作空间。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价值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感知能力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术形式丰富多样,如中国传统绘画、书法、民间艺术等,无不蕴含着独特的审美特质。传统绘画中的山水画,以其空灵的意境、虚实相生的构图和含蓄的笔墨,展现出一种宁静、悠远的美感。学生通过欣赏和学习这些作品,可以培养对线条、色彩、构图等元素的敏锐感知,提高对美的敏感度。书法艺术更是将汉字的形态美与书写者的情感、气质融为一体。从篆书的古朴庄重、隶书的典雅秀丽,到楷书的规范端正、行书的流畅自然,再到草书的奔放洒脱,每一种书体都有其独特的审美价值。学生在练习书法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提高对字体结构和笔画形态的审美把握,还能体会到书法家在创作过程中所表达的情感和精神内涵。民间艺术如剪纸、年画、刺绣等,以其鲜明的色彩、夸张的造型和吉祥的寓意,传递出民间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些作品充满了生活气息和乡土情怀,让学生能够感受到质朴而纯真的美。通过接触和学习这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术形式,学生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丰富而细腻的审美情趣,提升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从而能够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美,拥有更加丰富和美好的精神世界[1]

(二)有利于塑造文化认同与民族精神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承载着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在高中美术教育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让学生深入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艺术特色,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当学生欣赏古代书画作品时,他们能够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了解到中华民族在艺术领域的辉煌成就。例如,敦煌壁画的宏伟壮观、故宫建筑的金碧辉煌,都展示了中华民族在艺术创作上的卓越才能和独特风格。这种对民族文化的深入了解和认同,能够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使他们更加珍视和传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同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美术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念。如传统绘画中强调的“天人合一”思想,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追求;书法作品中所体现的坚韧、自律和修养,传递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学生在学习和欣赏这些作品的过程中,能够受到这些精神内涵的熏陶和感染,从而塑造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2]。此外,参与传统文化美术实践活动,如制作民间手工艺品、临摹古代书画等,能够让学生亲身体验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和传承的责任。这种亲身参与能够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民族文化的情感认同,培养他们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自觉意识,使民族精神在新一代中得以传承和发扬。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发策略

(一)深入挖掘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

现行的高中美术教材中已经包含了一定量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挖掘。教师应细致梳理教材,将其中分散的传统文化知识点串联起来,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例如,在讲解中国古代绘画时,不仅要介绍作品的艺术特点,还要深入剖析其背后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哲学思想以及社会背景。通过这种方式,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传统文化与美术之间的紧密联系。同时,教师可以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和补充。引入更多未被收录但具有重要价值的传统艺术形式,如民间木雕、砖雕、脸谱艺术等。通过丰富的案例和详细的讲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拓宽他们的艺术视野。因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高中美术教育中的美育价值不仅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感知能力上,更体现在塑造学生的文化认同和民族精神上,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文化传承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开展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在高中美术教育中,有效地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实践是巩固知识、培养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古建筑等文化场所,让学生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在参观过程中,配备专业的讲解员,为学生解读展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此外,还可以邀请民间艺人、非遗传承者走进校园,举办讲座和工作坊。让学生近距离观察和学习传统技艺,如剪纸、扎染、陶艺制作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能够更深入地体验传统工艺的制作过程,感受其中的乐趣和智慧。同时,鼓励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主题的美术创作活动。例如,以传统节日、神话传说、历史故事为题材,进行绘画、书法、手工等创作,通过创作,学生能够将所学的传统文化知识与个人的创意相结合,培养创新能力和艺术表现力。

(三)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整合传统文化资源

在信息时代,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能够更高效地整合和传播传统文化资源。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示丰富的传统文化图像、视频和音频资料。例如,通过播放高清的古代书画作品视频、传统工艺制作过程的纪录片等,让学生获得更直观、生动的学习体验。建立在线学习平台,整合各类传统文化美术资源,包括教学课件、学术文章、艺术作品图片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求,自主选择学习内容,拓展学习的时间和空间[3]。利用虚拟现实(VR)和增强现实(AR)技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传统文化场景,通过 VR 技术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古代的书画展览现场,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展望未来,期待看到更多优质的传统文化美育课程和教学资源涌现,让更多的学生受益于传统文化的滋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美育价值,如培养审美情趣、塑造人文精神、传承民族智慧等,为高中美术教育乃至整个教育体系注入了深厚的内涵和活力。通过对这些价值的挖掘和利用,教师能够让学生在美的熏陶中成长,提升其综合素养。在资源开发方面,教师需要不断创新和探索,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理念和技术相结合,为学生创造更丰富、更具吸引力的学习体验。总之,通过深入挖掘教材、开展实践活动和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策略,能够有效地开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为高中美术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文化修养。

 

参考文献:

[1]孙甜甜, 王新.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J]. 文化产业, 2023(1):4.

[2]燕飞, 郭凤凤. 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意蕴及实现路径探究[J]. 汉字文化, 2022(2):3.

[3]赵艳. 高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及路径探析[J]. 汉字文化, 2022(15):3.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