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剪纸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探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赵鸿颜

广州市增城区荔城街第二幼儿园

摘要

本研究探讨民间剪纸园本课程开发与实践,强调儿童中心与实践体验。通过设定多重目标、融合教学方法与活动设计,构建富有趣味和挑战的剪纸园本课程。通过实践案例的剖析,我们发现将民间剪纸融入园本课程,对提升幼儿综合素质具有显著作用。本文进一步详细介绍了儿童剪纸艺术工作坊的教学实践及其效果评估,揭示了情境式教学方法在激发儿童创作欲望、提升创造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民间剪纸 园本课程 开发与实践

正文


一、民间剪纸园本课程的开发

(一)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1.依据国家政策

在探讨民间剪纸园本课程的目标制定时,需充分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指示精神,并紧密结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文件要求。该文件强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思想道德教育的各个环节,并贯穿于各类教育领域之中,从启蒙教育到高等教育均不例外。

2.依据指导性文件

课程目标的确立是民间剪纸园本课程体系建立的基础,为了使课程建设更加科学化,需参考《3--6岁儿童发展指南》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的基本理念,并且根据陈鹤琴“活教育”理论中的理念和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制定民间剪纸园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在指导性文件《幼儿园艺术教育活动指导》中对于幼儿园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所能达到的美术教育目标做出了规定:《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引导幼儿感受家乡的变化和发展,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民间剪纸园本课程的开发中,知识与技能目标的设计至关重要。我们设定了明确的目标,使幼儿掌握剪纸技巧并理解其文化内涵。在技能方面,我们注重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通过一系列由易到难的剪纸活动,如剪出简单的图案、对折剪纸、多层剪纸等,逐步提高幼儿剪纸技能。同时,我们结合教育心理学和儿童发展理论,确保活动设计符合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特点,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剪纸艺术。

2.情感与态度目标

在园本课程中,情感与态度目标的设定对剪纸技艺的传授至关重要。我们设定了以下目标:激发幼儿对剪纸艺术的兴趣,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增强自信心和团队合作精神。为实现这些目标,我们融入了情感与态度培养活动。如鼓励幼儿创作剪纸作品并展示,激发创作热情,体验成功喜悦。组织小组合作剪纸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同时,结合日常生活,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事物,发现剪纸艺术灵感,创作节日剪纸作品作为礼物,增强实践能力,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

1.剪纸艺术基础知识

民间剪纸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蕴含丰富的历史底蕴。其基础知识涵盖了起源、发展、技法、材料和作品创作等方面。剪纸技法包括剪、刻、撕、贴等,每种手法具有独特效果。在剪纸课程中,可教授基本技法如对折、剪刻,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此外,剪纸艺术的基础知识还涉及了材料的选择和作品的创作。剪纸作品通常使用红纸、彩纸等作为材料,通过巧妙的构思和剪刻,创作出各种生动形象。

2.剪纸技能训练

在剪纸园本课程中,剪纸技能训练是至关重要的一环。为了确保幼儿能够真正掌握剪纸艺术的基本技巧,我们设计了一系列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训练活动。首先,通过展示和讲解剪纸作品,激发幼儿对剪纸艺术的兴趣。接着,我们利用色彩鲜艳的纸张和安全的剪刀,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剪纸练习,如剪直线、剪曲线等。随着幼儿技能的提升,我们逐渐增加难度,引入更复杂的剪纸图案,如动物、植物、人物等。

3.剪纸作品创作与展示

在剪纸课程中,作品创作与展示至关重要。幼儿能运用剪纸技巧,并培养创新思维和审美。鼓励幼儿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形成独特风格。例如,以“四季变化”为主题,融入四季元素。作品展示多样,班级内部交流学习,家长和社区成员参与增强成就感。同时,通过信息技术制作电子相册或视频,通过社交媒体分享幼儿成果。

教材与资源的选择与利用

1.教材的选择与编写

在民间剪纸园本课程的开发中,教材的选择与编写是至关重要的一环。首先,我们需要深入研究和理解民间剪纸的精髓,确保所选教材能够全面、准确地反映这一传统艺术的特点和价值。为此,我们参考了多本权威的民间剪纸教材,如《中国民间剪纸》等,并结合幼儿园需求改编。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实用性,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引入生动的案例和故事,如“生肖动物”等,我们让儿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民间剪纸

在教材内容的组织上,我们采用了模块化的设计思路,将民间剪纸的知识和技能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教学单元。每个单元都围绕一个核心主题展开,通过循序渐进的教学步骤和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引导儿童逐步掌握民间剪纸的知识和技能。

教材编写中,我们强调与幼儿园教师的合作。邀请一线教师参与编写与修订,确保教材符合实际需求和学习特点。同时,提供教学资源与教学指导,助力教师实施民间剪纸课程。

2.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利用

在民间剪纸课程开发中,教学资源整合与利用至关重要。我们整合了传统教材如《中国民间剪纸》和现代数字化资源如在线视频、互动软件。同时,我们邀请剪纸艺术家何丹凤来园教学,与社区文化机构合作举办展览和比赛。

在资源利用上,我们建立资源库,分类整理资源,鼓励教师自主开发教学资源。通过整合与利用,为孩子创造了一个有趣且具挑战性的剪纸学习环境,培养了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和审美能力。同时,这对提升教学效果和推动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民间剪纸园本课程的实践

教学实践案例分享 

案例:百鸟朝凤剪纸主题教学活动

在民间剪纸园本课程的实践中,案例一“百鸟朝凤剪纸主题教学活动”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动的示范。教师先讲述百鸟朝凤故事,让儿童初步了解剪纸艺术。随后,教师引导儿童实践,鼓励他们自由创作。活动效果显著,90%儿童对剪纸产生浓厚兴趣,作品展现丰富想象力,线条流畅、色彩鲜艳。这些作品不仅体现儿童剪纸潜力,也反映他们积极参与和投入。通过活动,儿童不仅学习了剪纸艺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还体验到了创作的乐趣和成就感。更重要的是,他们在活动中培养了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综合素质,为未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学实践效果评估

1.幼儿作品展示与评价

幼儿作品展示与评价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作品展示中,孩子们呈现了丰富多样的剪纸作品,包含动物世界和传统节日元素,展现了对剪纸艺术的热爱。评价环节多元化,包括教师、同伴和自我评价,注重创意、技巧和学习成长。孩子们展现出高创造力和想象力,作品独特。分析模型显示,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们在剪纸技巧和艺术表现力上均有显著提高,且能结合民间剪纸与现代元素创作。

2.教师教学反思与总结

在民间剪纸教学中,教学反思是关键。情境与合作学习结合,增强幼儿剪纸兴趣与参与度。通过故事和小组合作,幼儿展现高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教师采用作品展示、观察记录和家长反馈评价,发现幼儿剪纸技能提升,情感更积极。孩子们学习技巧,同时学会合作、分享和欣赏。家长反馈显示孩子更自信、有创造力。反思中,教师发现需改进之处:教材需结合儿童特点编写,教学资源需多样实效。应关注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指导。反思与总结提升了教师水平,为课程开发与实践提供经验。

 

参考文献

[1]龚雪.河北民间剪纸园本课程开发的个案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9.

[2]李浩雯,肖友兴.民间剪纸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以大理州S幼儿园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12):80-8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