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幼儿在乡土资源中快乐成长——谈竹资源在区域活动中的运用
摘要
关键词
幼儿成长;乡土资源;竹资源
正文
引言:乡土资源指的是自然跟文化两大资源,自然资源毋庸置疑就是我们的大自然环境了,文化资源就包括了我们的乡土乡情、民族风俗、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乡土资源在我们的幼儿教育中将起到很大的作用,首先,乡土资源中的自然环境能够让小孩子们亲切感受自然的魅力,为孩子们亲近自然爱护环境奠定基础。其次乡土资源中的人文资源可以带给小孩子知识面上的扩展,同时也能让孩子们了解乡土资源中的一些传统技艺等内容,对小孩子形成基本的价值观、世界观是有一定帮助的。因此,乡土资源对于幼儿的教育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
一、乡土资源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如今我国多地区的幼儿园教育机构认识到了乡土资源的重要性,特别是市区的幼儿园他们认为小孩子应该多接触自然环境,多了解认识自然界,但无疑这样的认识是不足的。因为我们知道,单单了解自然环境并不是真正的学习乡土资源,这在一定程度上是没有做到对乡土资源的学习的。在一些幼儿园机构,他们只是片面的开发利用了自然资源,比如在学校种植多种植物,在学校周围开发美丽环境,这样做的目的也还是为了能够让小孩子们能在课余也能够接触到自然。但是,他们忽视了人文资源,从而呢就失去了更好的更多的乡土资源对幼儿的教育,以至于不能够更好的领略乡土资源的魅力。当然,在乡土资源教育中,教师本省=身也有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只是做着没有深度的内容,这不能使乡土资源在孩子们身上发挥重要作用。
二、乡土资源在幼儿成长中的积极意义
我们国家的乡土资源是非常丰富的,不论是自然还是人文。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特点,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尽可能的为幼儿提供更加油体验感的乡土资源。比如我们国家少数民族地区的特色服饰、服饰配件等,我们可以提供给小孩子穿戴体验,这么做的积极意义有,一来让幼儿从小就对我国56个民族的服饰有一定的认识了解,二来我国的少数民族服饰是有一定艺术美感在的,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幼儿建立基础审美技能。再比如,我国一些低去的编织技术,这些技术简单的内容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可以提高小孩子的动手能力、专注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总之,用极大的可能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在幼儿教育中,对我国幼儿的教育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三、乡土资源在幼儿教育中的具体实现——以竹资源为例
(一)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在学校中种植竹子。竹子在我国历史文人中总是被冠以君子之称,在幼儿园能种植竹子,我们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给小孩讲解竹子品质的时候将会更加的形象。比如我们的竹子品格虚心能自持,竹的特质弯而不折,折而不断,象征柔中有刚的做人原则,凌云有意、强项风雪、偃而犹起,竹节必露,竹梢拔高,比喻高风亮节;品德高尚不俗,生而有节,视为气节的象征[1],那具体我们怎么给小孩子解释明白就比较难了,但是此时我们的老师就可以跟孩子们按照平日里对竹子的观察进行讲解了。或许有可能的条件下,老师可以安排小孩子们挖竹笋活动,体验农收快乐与幸福感,让孩子们更有成就感。如果能够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在用竹笋带领孩子们做一顿简单的饭菜,这无疑是更好的了,又体验农收快乐,又吃到了自己亲自劳动的成果,很好的锻炼了孩子们勤劳、自食其力的能力。
(二)带领幼儿在手工课上制作竹制品。竹制品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是被广泛应用的,它们被用在餐桌上,被用在田间地头,被用在装饰品上,竹制品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就显现出来了。课堂上,幼儿园的老师们就可以把竹制品安排上了。首先,给小孩子们观看美丽的竹篮子、灯罩等物件儿,又或者可以直接购买一些成品展示给孩子们,让大家对竹制品产生兴趣,然后就可以拿出我们准备的竹片竹丝等原材料,带领幼儿们慢慢的进行竹制品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保证小孩子的安全问题,可以给小孩子带手套,保护小手,防止划伤。制作竹制品,不仅可以锻炼大家的动手能力、增强小孩的审美,还可以锻炼小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和专注力。因此,安排手工课做竹制品是可行的。
(三)以竹为题材,引导小孩子写简单的诗词文章,背诵简单的诗词。竹子在我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古代不少文人墨客都对竹子的品质用唯美的诗词进行推崇与赞誉,因此老师们可以将竹作为切入点,增加一些具有时 代气息和特色的教学内容[2]。因此,在语言区,教师可为幼儿设置“竹”文化室,在这里可以放置一些与竹有关的绘本、书籍、工艺品等,如,竹简、竹扇、竹伞等,这能够让幼儿更好的了解与竹子有关的生长过程、实际用途、文化故事以及竹子所代表的君子品质等。或者也可以为幼儿简单的设计以“竹”为谜底的谜题,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交流和游戏[3]。同时,尽管我们的幼儿知识能力跟词汇含量有限,但是我们老师可以一步步的引导并教授小孩子更多的优美词汇。看着多媒体中美丽的竹林,小溪水潺潺,鸟儿叽叽喳喳的叫着,这美丽的环境更能引导孩子对美丽环境的共情与想要急切表达对此美景的喜爱,也能更好的帮助小孩子们对诗词的理解。
(四)在表演区可以为孩子们设立竹笛、竹萧教学。传统乐器笛和萧是我国文人墨客常备之物,它们拥有悠扬的、美妙的声音,可以表达表演者的喜怒哀愁,壮志雄心,它们拥有跟诗词歌赋同样的功效。把笛萧安排在幼儿教学中,在表演区,则可让幼儿介绍竹笛,利用其进行简单的吹奏发声练习;利用卒双响练习奏乐;利用竹快板进行小品表演,或练习安全儿歌。这些都是我们乡土资源充分利用的体现。
(五)开展亲子活动。利用竹资源,学校组织亲子活动。可以安排家长跟小朋友一起完成一件竹篮子或者竹灯罩、竹扇子的制作,对于做的漂亮又快的小组进行奖励。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能够增加亲子之间的联系,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当中,体验孩子成长的快乐,同时小朋友也能在父母的帮助下,更自信的去做一些活动。在这件事情上,对于幼儿、家长以及老师都是有极大好处的。因此以竹资源为切入点组织亲子活动是一成功且可行的项目。
结束语:综上所述,幼儿园的老师们需要以发展的眼光对待幼儿教育,深刻理解乡土资源教育的真正意义与背景,然后老师们要及时更新且丰富自己的乡土资源知识跟教学水平,从不同的角度和方向挖掘乡土资源,然后引导幼儿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同时,幼儿园老师们还应该对区域活动这一概念有所理解,分模块、分区域的幼儿园教育模式,可以根据小孩子学习规律和知识接受能力对其进行有效的创新和改革,利用竹资源为其注入乡土气息和特色,使实际的区域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和实情。此外,老师们还必须要了解掌握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们之间存在的不同点跟相同点,这样就方便教育者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能力水平来设置不同的、丰富的区域活动场地,以达到引导幼儿积极的进行实践、探索、交流、学习的能力。这样不仅能够使幼儿轻松的学习、快乐的成长,同时也能为借助竹资源助力幼儿区域活动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秀红,公海英.利用乡土资源,提升农村幼儿园课程品质的有效策略[J].山东教育,2020( Z6) : 12-14.
[2]陈雪玲.竹子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运用[J].家长,2020( 11) : 135,137.
[3]吴津津.挖掘乡土资源 开展区域活动[J]. 当代家庭教育,2020( 4) : 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