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摘要
关键词
初中数学;分层教学;分析探究;培养构建
正文
分层教学灵活性极强,可以将学生分成相对的层次,让学生在适合自己学习的环境中掌握知识,从而提高学习的能力与成绩等等。作为新时期的数学教师,若想有效开展分层教学,需要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掌握更多的教学技能,科学且有效的引导学生,让学生高效的学习与发展。
一、分层教学的内容
分层教学是一种将学生按照不同的学习能力、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分层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旨在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个人需求和能力的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一)学生能力分层
学生能力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基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智力水平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这样可以更好地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为后续的分层教学提供基础。
(二)教学目标分层
教学目标分层是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相对较高,注重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相对稳定,注重培养其基础知识和技能;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学目标可以相对较低,注重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三)教学内容分层
教学内容分层是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学内容可以更加深入和拓展,注重培养其创新能力和思维深度;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教学内容可以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应用性,注重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教学内容可以更加注重基础性和趣味性,注重培养其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四)教学方法分层
教学方法分层是指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采用更加自主和探究的教学方法,鼓励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对于学习能力一般的学生,可以采用更加互动和合作的教学方法,鼓励其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采用更加直观和形象的教学方法,帮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二、分层教学的优势
(一)提高教学效率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需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其个人需求和能力的教学服务,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和发展。这种教学方式避免了传统“一刀切”的教学方式中,能力强的学生“吃不饱”、能力弱的学生“吃不消”的问题,使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提高了教学效率。
(二)增强学生自信心
分层教学针对学生的不同能力水平和需求,设定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中取得成功和进步。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和挫折感,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和积极性。
(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分层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能力水平,选择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法,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方式。这种教学方式需要教师具备更加广泛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需要教师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三、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方法
在使用分层教学方法之前,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的能力与素质,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级,根据层次为学生制定相应的学习计划,以促进学生的学习发展。具体而言,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结合学生的层级开展教学。
(一)教学目标分层
1、知识掌握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掌握的目标可以细分为以下方面:
A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注重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培养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B层学生:要求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举一反三的能力,提高学习自信心。
C层学生:要求了解数学基本概念、定理、公式等基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2、技能应用
技能应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目标之一。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技能应用的目标可以细分为以下方面:
A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数学基本技能,如运算、推理、作图等,培养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提高数学素养。
B层学生:要求掌握数学基本技能,并能进行简单的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C层学生:要求初步掌握数学基本技能,如加减乘除、简单几何作图等,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3、逻辑思维
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逻辑思维的目标可以细分为以下方面:
A层学生:要求熟练掌握逻辑推理、归纳分类等方法,培养严密的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
B层学生:要求初步掌握逻辑推理、归纳分类等方法,培养简单的逻辑思维能力。
C层学生:要求了解基本的逻辑推理、归纳分类等方法,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方法分层
1、自主学习
对于A层学生,可以采取自主学习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培养其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习惯。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引导学生自主制定学习计划和进度。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如教材、参考书籍、网上资源等,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其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自我评价和反思,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进度。
2、合作学习
对于B层学生,可以采取合作学习的方式,通过小组合作、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培养其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设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任务,鼓励小组成员互相讨论、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鼓励小组成员之间互相评价和反馈,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和进度。定期组织小组交流和分享,促进小组成员之间的知识共享和经验交流。
3、探究学习
对于C层学生,可以采取探究学习的方式,通过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其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线索,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分析、归纳等探究活动,培养其探究能力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创新思考和提出新问题,激发其创新思维和创造力。
(三)学生作业分层
1、题目难度分层
在进行数学作业分层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将题目难度分为不同的层次。一般来说,可以将题目难度分为基础题、提高题和拓展题三个层次。基础题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必做题,提高题是针对B层和A层学生的选做题,拓展题是针对A层学生的选做题。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题目。以此,促进各层级学生的学习与发展。
2、完成时间分层
由于学生能力水平和知识掌握程度不同,完成作业的时间也会有所差异。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将完成时间分为不同的层次。一般来说,可以将完成时间分为定时完成和延时完成两个层次。定时完成是针对全体学生的必做题,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延时完成是针对B层和A层学生的选做题,要求学生在课下完成。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完成时间。
3、题目类型分层
在数学作业中,可以根据不同的知识点和技能点设计不同类型的题目。因此,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要求,将题目类型分为不同的层次。
基础题:针对全体学生,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这类题目包括计算题、概念题、作图题等,要求所有学生都必须掌握。
提高题:针对B层和A层学生,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解题技巧。这类题目包括证明题、应用题等,要求B层和A层学生选做。
拓展题:针对A层学生,主要考查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这类题目包括一些开放性问题、研究性问题等,要求A层学生选做。
总之,分层教学符合学生学习的情况,能够满足多数教师教育教学的需求,属于正确且有效的教学方法。基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分层教学的方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相应的学习效能,还能够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在高效便捷的氛围中实现学习的目标。同时,学生自信心有效提高,将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为此,分层教学是值得广大教师学习的教学方式。
参考文献:
[1] 林瑞坤. 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策略 [J]. 基础教育论坛, 2021, (01): 14-15.
[2] 余发辉. 分层走班模式下的宏志班初中教学浅议 [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0, (17): 154-155.
[3] 孙科. 浅议分层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J]. 试题与研究, 2019, (06): 72.
[4] 余秀荣. 漫议初中数学分层教学 [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8, (12): 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