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养成的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彭杰

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巴宜区中学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阅读素养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语文学科的学习和学生个人成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一些策略和方法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素养。


关键词

初中语文教学;学生阅读素养;策略

正文


引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阅读已成为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重要途径。然而,当前初中语文教学中存在着学生阅读素养不足的问题。本文的目的是通过研究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的养成策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一、阅读素养的概念和重要性

一)阅读素养的定义和内涵

1 阅读素养的概念

阅读素养是指个体通过阅读活动,掌握并运用阅读技能,从而实现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分析和评价的能力。它不仅包括对文字的识别和理解,还涉及到对文本背后的意义、作者意图以及与自身经验和知识的联系等方面的理解。

二)阅读素养的重要性

1 对语文学科学习的意义

阅读素养是语文学科学习的基础和核心。通过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可以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把握。这对于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活动和文学鉴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良好的阅读素养也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成绩。

2 对学生个人发展的意义

阅读素养对学生个人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第一,良好的阅读素养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分析问题。这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上的发展,还能够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第二,阅读素养还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增加对世界的了解和认识。这对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个人成长都具有重要意义。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阅读兴趣不高

1 信息技术的普及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学生们更多地倾向于通过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获取信息和娱乐。他们更喜欢阅读网络小说、微博、短视频等媒体形式的内容,对传统的纸质书籍和文学作品的兴趣逐渐下降。这种情况导致学生对于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内容缺乏兴趣,影响了他们的阅读素养的培养。

2 兴趣引导的不足

在语文教学中,一些老师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魅力和创造力,无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教师对于阅读内容的选择和引导不够灵活多样,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此外,一些教材和题目的设计也缺乏趣味性和吸引力,不能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缺乏兴趣引导导致学生在阅读中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了他们的阅读素养的提高。

二)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不足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存在阅读速度过慢和阅读准确性不高的问题。他们在阅读时往往停顿较多,缺乏流畅的阅读节奏。这导致了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无法阅读大量的文字,从而影响了他们的阅读效率和理解能力的提升。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缺乏对文本的深入理解和分析能力。他们可能只停留在表面意思的理解上,而无法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和分析。学生可能对生词、难句、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的理解不够到位,导致对文本的深层次意义理解不足。

三、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策略和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 多样化的阅读材料

为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可以选择多样化的阅读材料,包括文学作品、科普读物、报纸杂志、经典名著等。通过提供丰富多样的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激发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同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引导他们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材料,增加他们对阅读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2 阅读活动的设计和组织

教师可以设计并组织各种形式的阅读活动,如读书分享会、阅读比赛、阅读沙龙等。这些活动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共同的阅读平台,促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体验到阅读的乐趣和价值,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引导讨论、写读后感等方式,培养学生对于文本的深入理解和思考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1 阅读技巧的培养

教师可以通过教学引导和实践训练,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例如,教授学生如何快速浏览文章,提取关键信息;教授学生如何分析句子结构和理解上下文的关系;教授学生如何运用词典和工具书查找生词和解决问题等。这些阅读技巧的培养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准确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本内容。

2 阅读策略的指导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一些有效的阅读策略。例如,教授学生如何预测文章内容,通过标题、段落开头等线索进行推测;教授学生如何提炼和总结文章的主旨和要点;教授学生如何展开对文本的批判性思考,分析作者观点和逻辑等。这些阅读策略的指导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解读文本,提升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

三)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1 提出问题和思考

教师可以在阅读过程中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他们对文本的思考和探究。通过提出问题,学生可以深入思考文本中的细节、主题、观点等,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互动,促使他们在思考过程中加深理解,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2 促进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创新,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在阅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观点,并鼓励他们在写读后感、作文等方面展示个人独特的思考和创新。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练习,帮助学生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得出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策略和方法,包括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些策略和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阅读态度和方法,提高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文存.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养成的策略[J].学周刊,2024,(03):128-130.

[2]俞淑英.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养成的策略[J].新校园,2022,(03):39-40.

[3]马翠萍.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阅读素养养成的策略探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5):1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