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的班主任德育创新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双减;班主任;德育;创新
正文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推进,学校德育教育面临巨大压力和挑战。作为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保障,班主任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个背景下,班主任需要不断创新,寻求更好的途径来指导学生完成自我实现的过程。
一、“双减”背景下的班主任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得学生、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受到影响,班主任作为学生日常管理的主要负责人之一,在这种背景下,其德育教育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双减政策的实施可能会导致学校教育资源不足,因此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素质,非常关键。在日常工作中,班主任要注重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和特点,采取个别化、差异化教育,帮助学生理解自己在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并引导他们正确应对。通过这样的方式,班主任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1]。
班主任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对于校园文化的建设起着重要作用。在当前双减政策带来的影响下,学生、教师、家长等各方面的教育资源都在发生变化。因此,班主任应当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方面的思想,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通过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和谐、友爱、文明、进步”的班级氛围,提高全校学生对校园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二、“双减”背景下的班主任德育教育策略
(一)制定德育目标
在现代社会,学生的综合素质成为了教育中的重要考量。而德育作为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应当被高度重视。为了达到高质量的德育目标,班主任需要在制定计划时注重以下几点。首先,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德育目标的设置应当兼顾学生双重需求,既要关注学生道德认知和行为实践的提高,也要注意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性格差异,制定针对性的德育方案[2]。其次,要结合学科教学深化德育内容。德育不是孤立存在的,它应该贯穿于各个学科,与具体知识相互渗透。班主任可以通过针对性的德育讲解和引导,在教学中渗透德育内容。这样既能够充分发挥知识传递的效果,同时也能够深化学生对德育的认知和理解。再者,要注重评估和反馈。德育工作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成长情况,不能局限于知识传授和简单引导。班主任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德育成长手册、设计测试和评价工具等方式,来了解学生的思想品质变化,并对此作出相应的反馈和调整。最后,要在团队中开展德育交流。德育工作需要集体智慧和合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班主任可以与同事们深入交流、分享经验,共同探讨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和实践策略,以期取得更好的成效。因此制定清晰明确的德育目标和计划,是提高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重要方式。班主任要注重学生身心发展、结合学科教学、注重评估和反馈,以及在团队中开展交流[3]。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进德育工作的发展,让学生真正成为具有高度道德素养的优秀人才。
(二)拓展德育内容
德育不仅仅是学科知识的传授,更是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道德素质。现代网络技术为班主任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和互动平台,班主任可以通过网络新闻和社会热点问题的挖掘,开展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感受到德育的意义。首先,班主任应该了解当下社会热点问题,如社会关系问题、道德准则问题等。通过网络平台,班主任可以浏览新闻资讯、专业论坛、公开课等,深入挖掘社会中存在的问题,把握社会热点,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德育教育。譬如:班主任可以就“网络暴力”这一社会热点问题,进行德育辅导,引导学生认为网络暴力行为违反公序良俗,是一种不文明、有害的行为,并倡导大家正确行使网络权利、用网络传递正能量[4]。其次,班主任应该注重教学内容的多元化。德育教育需要涉及多个方面,如品德塑造、情感教育、公民意识培养等,在开展德育活动时也应该根据不同的主题选择不同形式的教学内容。例如:通过小说和电影资源进行德育教育,可以让学生在情感教育方面获益;社交礼仪和沟通技巧的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人际关系素质。最后,班主任要注重德育工作的长效性。德育不应该只是短暂的授课过程,而应该是长期的教育过程。只有通过长期的德育教育,才能在学生心中深植道德准则和价值观,达到德育的目标。因此,班主任需要在日常教育中重视德育工作,将德育元素贯穿于各项课程中,使学生在不同的场合和环境中不断加强道德素养的培养。总之,班主任应该结合素质教育的发展需求和“双减”政策相关要求,通过互联网寻找多元化的教学资源,挖掘社会热点问题,开展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注重德育工作的长效性,使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不断感受到德育的意义及其价值。
(三)注重社会实践
近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开展。这些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的提高,还可以为学生的德育教育提供丰富的素材和场景。班主任可以通过将德育融入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并感受到德育的重要意义,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许多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的社会群体和环境,了解社会运作的规律和机制,了解社会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其原因[5]。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拓宽自己的视野,同时也可以感受到为社会做出贡献的快乐和成就感。在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时,学生需要秉持一种良好的品质和正确的价值观,在行动中践行自己的信念和理想。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情操,从而使他们能够在面对各种挑战时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正确的行为。社会实践活动是一种非常实际的活动,需要学生将自己的知识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完成实践任务并取得实际成果。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增加自己的社会经验,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和生活发展。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可以积极与家庭和社区进行互动,更好地了解家庭和社区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并为其做出贡献。这样的过程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与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和沟通。班主任可以通过将德育融入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德育的重要意义,使学生不断提高思想修养和实践水平,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通过这样的方式,为社会贡献更多有价值的青年人才。
(四)加强沟通交流
一个好的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与发展的必要条件。为了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关系,班主任需要在工作中注重与学生的沟通交流,拉近彼此之间的情感距离。这种互动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班主任应当将学生视为德育的重要主体。在教育工作中,班主任应当注重将注意力放在学生身上,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在教育和管理过程中理解学生、关心学生,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其次,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化表现和行为。学生处于一个非常敏感的时期,因此有可能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行为。对于这些行为,班主任不能急于批评或惩罚学生,而应该耐心倾听、理解和引导学生做正确的事情。最后,班主任要与学生保持平等关系,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参与决策、创新管理,使班级教育变得更加活泼、多样化,并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帮助他们发展才能和性格。
结束语:
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班主任德育教育需要创新。加强班级管理、探索多元化教育、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等是班主任德育创新的关键途径。班主任应该以身作则,不断进修和提高自己的素质,并不断尝试新的德育教育方法,以更好地指导学生走向成长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田传凯.浅谈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做好德育与心理沟通的有效方法[J].天天爱科学(教育前沿),2023(04):145-147.
[2]赵秀萍.“双减”背景下的班主任德育创新探析[J].河南教育(基教版),2023(03):17-18.
[3]陈建均.“双减”背景下班主任“对话式”德育实践[J].江苏教育,2022(87):57-60.
[4]许光明.“双减”背景下高中班主任德育工作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华夏教师,2022(29):7-9.
[5]石超群,徐昊天.“双减”新形势下班主任德育工作策略[J].高考,2022(29):124-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