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幼儿园和小学协同背景下幼小衔接对策研究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小学;幼小衔接;对策
正文
引言
幼小衔接工作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研究工作,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以及教育部门共同努力,同时,根据幼儿的发展规律制定科学有效的措施来落实衔接工作。幼儿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能够为幼儿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实现顺利的过渡。目前,我国幼小衔接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如幼儿园小学化现象、片面追求知识数量、忽视全面发展、相关制度规定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因此,要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刻不容缓,这对于我国教育体系的整体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幼儿园教学小学化现象明显
当前,国家与教育部门所提倡的幼小衔接目的是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而不是要求幼儿园在幼儿即将步入小学前的学龄段对幼儿进行小学化的教育。目前有很大一部分幼儿园对幼小衔接工作的解读不够深入,片面地将幼小衔接理解为提前进行小学化教育就是实现幼小衔接的有效措施,从而在教学上出现一系列的不合理的教学方式,如一些幼儿园要求大班幼儿的作息时间基本与小学一致,甚至是上课的方式也与小学的课堂形式比较相似,并且要求纪律严明。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要求幼儿掌握的内容较多,远远超出其接受的范围,违背了幼儿教学的趣味性原则。这种小学化的教学方式会增加幼儿的学习负担,也不符合幼儿的发展规律,还容易使幼儿产生厌学的心理。因此,这种采取小学化的教育进行有效衔接工作的做法是十分不可取的[1]。
(二)幼儿园与小学缺乏沟通联动
幼儿园与小学分属于不同的教育系统,因此,小学教育中常常忽视幼小衔接的问题,教师只能按照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没有对幼儿的前期学习进行针对的分析,从而造成一些学习内容的忽视,导致幼儿接受一些新的知识会比较吃力。这些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和联动,教育部门对这方面的问题没有引起一定的重视,使幼小衔接工作出现断档,教师之间没有沟通的机会,从而使幼小衔接工作达不到一定的预期效果。
(三)家长盲目进行衔接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才越来越多,许多家长具有错误的教育理念,认为孩子的教育培养越早越好,或者对幼小衔接过于焦虑和看重,于是在家中进行盲目的衔接教育,或者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以防孩子跟不上小学教学的进度,这对幼儿的身心健康来说是一种不可逆的伤害[2]。
幼儿在本该无忧无虑的年纪进行本不属于这个阶段的学习,实际上是一种揠苗助长,而且由于幼儿在家中接受一种教育,在幼儿园接受一种教育,很容易造成认知上的混乱,导致幼儿找不到明确的学习方向,或者产生一定的负面情绪。当然,也不排除一部分接受能力较快与学习能力较好的幼儿,他们可能学起小学知识也是比较轻松的,但是其提前学习过了小学知识后在正式迈入小学后对于学过的知识可能就会产生松懈,或对知识失去学习的兴趣,久而久之不利于正确学习习惯的养成。因此,一些家长的盲目教育对幼小衔接工作容易产生很大程度上的影响。
二、幼儿园和小学协同背景下幼小衔接的对策
(一)避免幼儿教育小学化,实现科学衔接
幼儿园与小学协同背景下,要实现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就要从幼儿的身心健康与发展需要出发,避免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的现象,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方式进行科学的衔接与过渡,并落实幼儿的素质教育[3]。
首先,教师可以实施多样化的教育进行衔接工作,为幼儿打好心理基础,以比较轻松的方式开展相关工作,如选择合适的时间带领幼儿参观小学校园,并为幼儿讲述小学校园中的一些规则和教学的方式,尽量描述一些有趣的元素,增强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憧憬;其次,在教学中适当地延长教学时间,或者循序渐进地增加一些教学内容,让幼儿逐渐适应小学的学习节奏,同时,注意合理把握教学长度与内容,知识难度不宜过高;最后,在教学形式上应采用相对欢快、活跃的方式,提升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如通过一些现代科技教学手段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以古诗教学为例,通过单一的口头讲述幼儿接受起来难度比较大,而通过融入绘本、动漫、儿歌等形式,就能有效地调动幼儿的学习热情,也能促进幼儿对内容的理解。因此,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要以幼儿能够接受的方式开展教学,从而实现科学的衔接。
(二)加强小学与幼儿园联系,实现有效联动
在幼儿园和小学协同背景下,只有加强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联系才能推进有效衔接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广大小学与幼儿园应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并进行有效的联动,才能促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实施。
首先,相关教育部门应重视到加强小学与幼儿园联系对于促进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应的交流机会或平台,促进双方之间的交流与深层互动,使双方更加了解对方的教学情况与教学内容,包括学生的发展特征等;其次,双方教师应制定具体的交流计划,如进行课程旁听,教学设计展示等,并及时进行记录与总结,方便进行经验交流与探讨,同时,可以在本区域内进行多家幼儿园与多所小学的教学联动,扩大幼小衔接的交流范围,集思广益,并建立长期的联系,有效推进幼小衔接工作;最后,可以建立幼小衔接的相关真实档案,记录真实的幼小衔接取得成效的案例,为今后的联动提供理论支撑与参考,同时,也能为幼小衔接工作树立典型,促进今后教学合作的有效开展[4]。
(三)转变家长教育理念,促进家园共育
要实现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推进,除了教育部门、幼儿园、小学以外,家庭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一环,家长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对于幼小衔接有着很大程度的影响,尤其是那些抱着错误教育理念的家长,只有转变他们的教育理念,才能从一定程度推进幼小衔接工作,实现家园共育。
首先,教师在进行幼小衔接的教育过程中,应积极与家长进行沟通,可以通过定期举办家长会的形式,转变家长的幼小衔接理念,通过介绍园内的具体课程以及课堂培养模式等缓解家长在幼小衔接方面的焦虑,端正其心态,使家长认识到要采取科学的教育方式才能达到良好的衔接效果;其次,引导家长对幼儿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给予必要的关注,并且与幼儿园进行有效联系,共同致力于幼儿的衔接发展,实现家园共育;最后,教师可以开展具体的活动促进家园共育,如让家长培养幼儿自己整理内务,整理书包、叠被子、打扫房间等,锻炼其独立的能力,为小学生活做准备。这样一来,家长能够成为幼儿园的好帮手,通过家庭教育推进幼小衔接工作的有序进行,也能从一定程度上减轻幼儿园的压力,同时,也能避免错误的教育理念与方法给幼儿园教学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最终,实现幼小衔接的家园共育。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当前我国的幼小衔接工作中还存在着各种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幼小衔接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教育部门、幼儿园、学校以及家长的共同努力,教育部门要积极为幼儿园与小学提供交流机会,幼儿园与小学应科学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关注学生全面发展,加强双方联动,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为有效衔接工作增添助力。这样才能有效地推动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同时,促进幼儿向小学的顺利过渡,积极地迎接小学生活,开启崭新的学习生活。期望本文关于新时期幼儿园和小学协同背景下幼小衔接对策的探讨能够引起教育部门以及相关领域的一些思考。
参考文献:
[1] 谢文斯, 吴慧贤, 黎明蕙,等. 幼儿园和小学协同背景下幼小衔接对策研究[J]. 科教导刊, 2022(2):3.
[2] 盛心怡, 吴玲. 综合治理,相向而行——"幼小"与"小幼"双向衔接的策略[J]. 安徽教育科研, 2021(21):3.
[3] 杨洋. 幼小协同 科学衔接——浅谈幼儿园大班幼小衔接的策略研究[J]. 好家长:创新教育, 2018.
[4] 黄佳琳. 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衔接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