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构建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晓露

怀远县古城镇幼儿园 安徽省蚌埠市233400

摘要

幼儿园是幼儿在人生成长过程中接触的首个重要教育阵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对幼儿的习惯养成和各方面能力发展都大有影响作用,其中,区域活动有着不同的主题与特色,能够予以幼儿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若想要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作用,就需要教师立足于儿童视角设计区域环境、丰富区域活动,以幼儿为主体,关注其实际发展需求与成长特点,进而推动幼儿全面发展。本文就针对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构建展开策略研究。


关键词

儿童视角;幼儿园;区域活动

正文


前言:幼儿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中是重要的参与者也是教师的重要引导对象但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可以发现许多幼儿园一直忽略幼儿的主体地位这一问题导致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无法获得对自身发展有益的知识与经验影响其学习感悟对此就需要幼儿教师能够明确教育的本质目标同时站在儿童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并逐步优化教育内容与引导过程确保区域活动既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能够满足其实际发展需求这将对其未来的人生发展大有裨益。

一、基于儿童视角优化区域环境

    人是环境的产物,人的发展亦是环境影响下的结果环境之于幼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也是至关重要的。所以若想要提高教育有效性调动幼儿的活动参与兴趣,就需要使教师能够首先优化区域活动的环境让环境予以幼儿熏陶与带动,使幼儿在轻松愉快丰富有趣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与掌握技能。在儿童视角的带动之下,区域活动的环境应符合幼儿的年龄发展特点,也要贴合教学内容,确保幼儿可以感受环境与所学知识的交融而非相互割裂[1]
    首先,幼儿的年龄阶段活泼好动好奇心较强想要推动其个性化发展,教师就需要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勇于探究,这就需要拥有足够多的活动材料作为支撑教师可以借助生活当中的废弃物品来开展活动纽扣果壳毛线等在运用生活中的材料时,教师也需要秉持以幼儿为本的思想不干涉幼儿的操作和创新发挥自身个性化潜能去运用这些材料进行创造。
    其次区域活动是幼儿园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区域均有其特色与主题,所以科学规划区域势在必行。想要帮助幼儿获得全面发展,教师就要关注各个区域的独立性并在区域活动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求来调整区域的物品摆放和环境设计秉持着就近拿取的原则,将幼儿常用的工具与材料以从上至下的顺序悬空挂放于靠墙位置与桌面上方可以使幼儿在有所需求的时候及时获取提高活动实践效率。同时教师可以为所有工具与材料粘贴标识鼓励幼儿在活动结束以后将物品放归原位,有效培养其归纳意识与生活自理能力

二、以幼儿为主体设计教学提问

    在儿童视角导向之下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明确幼儿的主体地位在满足其学习需求与成长需要的同时通过恰到好处的引导与合理设疑来调动幼儿自主思考意识也十分重要培养幼儿的学习自主性和独立性亦是教育改革背景下的重要教育目标在区域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教师需始终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给予其尽可能多的时间和空间,让幼儿创造和思考同时根据幼儿这一年龄阶段存在认知能力较弱的问题,教师可以结合活动内容展开提问通过合理设疑、科学提问,让幼儿的思考更有方向,并在教师的带领之下更有目的性思考问题,掌握知识[2]
    比如在阅读区域中组织幼儿展开阅读活动,阅读小马过河这一趣味故事教师可以首先引导幼儿自主阅读,结合生动的图片与简洁的文字来了解整个故事过程。想要加深幼儿的阅读效果,教师可以提出以下几个问题供幼儿思考此篇故事讲述了什么内容?小马过河时都遇到了哪些小动物?这些动物都给小马提出了怎样的建议?谁给小马鼓励?最后小马有没有过河?为什么每种动物提出的建议都不一样在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怎样的道理?让幼儿带着问题展开对故事的深度阅读,提高其阅读有效性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鼓励幼儿结合自身阅读想法展开讨论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创意让幼儿可以站在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进而使对故事产生更为精准的认知也可以为阅读区域活动营造生动氛围,使之感受阅读的乐趣。在这一过程中,幼儿既获得了思考空间,又在群体讨论中得到思维的发散,对其综合素养的发展大有裨益

三、结合活动情况及时加以引导

    立足于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需要教师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不限制其思考想象与实践行为但同时教师也要了解幼儿这一年龄阶段存在自理能力较弱规则意识不强等问题,所以在留有幼儿自主活动空间时也要做到及时干预结合活动开展情况予以幼儿引导,这样才能够提高区域活动的质量对此,在区域活动的实践过程中,教师需做到认真观察,留心幼儿的行为举止及时介入到活动中,保障活动秩序[3]
    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想要做到有效干预,需要明确以下几个要点首先要注重干预的频率为了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品质,教师要避免对幼儿展开过多干预,影响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其次要把握引导时机避免盲目干预影响活动氛围,当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应鼓励幼儿尝试自主解决,当幼儿无法解决时再给予一定帮助在开展超市的区域活动时,有些幼儿表现出无所事事的情况,教师可以将自身带入游戏中扮演一个找不到物品的顾客并做迷茫焦急状引导幼儿前来询问让幼儿帮助顾客寻找其所需要的物品此种引导的方式能够让幼儿在不受到干扰的情况下获得游戏体验。除此之外在幼儿出现消极情绪时,教师可以适当停止活动避免活动对幼儿产生更多不利影响。

四、结合幼儿表现设计合理评价

    评价是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客观科学且合理的评价能够做到总结幼儿的学习过程聚焦学习重点,加深幼儿对所学知识的记忆与把握以往传统教育模式中以教师为主导的区域活动评价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教师应当在儿童视角的指引下优化评价方式与评价内容,从而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作用。
    首先,除去以活动目标作为评价重点之外,教师也应当关注幼儿在活动中所展现的能力和诸多品质,比如在活动中有些幼儿会发生口角有些幼儿会帮助他人,有些幼儿会畏惧退缩这些行为皆为幼儿个性品质的展现,应当融入评价当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行为进行批评和表扬让幼儿得到更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
    其次在儿童视角带动下,教师应当尊重幼儿的实际想法鼓励自主总结活动过程通过幼儿之间的相互评价以及自我评价来突出幼儿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同时秉持着发展性的眼光完善评价幼儿的各方面能力与综合品质发展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发展性的评价来了解幼儿取得的进步以及存在的问题,以便能够更有针对性调整接下来的教学活动。
    最后,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实际发展需求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比如通过录像回放来带领幼儿回顾自己的活动过程鼓励其针对录像内容反思自己的行为以便能够使幼儿对自己的活动成果有更深层次了解

结论:综上所述教师是幼儿的引导者,也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应当充分发挥自身专业引导者职能在生活与教学活动中予以幼儿恰到好处的引导和点拨,这样才能够推动幼儿全面发展。区域活动可以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为了突出幼儿的学习主体地位,教师应当站在儿童的视角下设计教学内容,活跃活动氛围,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与感受结合其需求调整教学方式打造出符合幼儿成长特点满足教育改革需求的区域环境助力幼儿综合素养发展

 

参考文献:

[1]邓润林. 儿童视角下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组织与实施策略 [J]. 贵州教育, 2024, (01): 24-26.

[2]潘娟. 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实施策略 [J]. 中国教师, 2021, (09): 98-101.

[3]王文娟. 儿童视角下的幼儿园区域活动探究 [J]. 读写算, 2019, (21): 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