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建数字化课堂,开展智慧化教学——探索信息技术与高中音乐课堂的有机结合
摘要
关键词
数字化;信息技术;高中音乐
正文
前言:信息技术能够有效实现对学生知识储备量的丰富,并使教学活动具有趣味性和多样性。对于正处于关键阶段的高中生而言,充满趣味性的音乐学习可以减轻其文化课学习负担,达到助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而高中音乐教师也应当在数字化背景下搭建更加科学合理的教学活动,开展智慧化学习,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与价值的同时,实现对学生的全面引导。以此,切实推动高中音乐课堂的有效性建构。
一、依托信息技术,助力学生审美体验
良好的审美能力是学生通过对音乐学习所需要掌握的重要素养,因此,高中音乐教师在教学活动建构时,便需要转变传统教学观念,能够从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这一角度出发,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搭建智慧化课堂。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依托教学内容,根据音乐主题为学生收集与其有关联的其他音乐[1]。通过对同一主题的多个乐曲进行鉴赏,可以有效丰富学生学习内容,并助力学生的音乐审美体验。使学生更为直观地了解到歌词、旋律、节奏对音乐整体所能够产生的不同影响,也让学生逐渐挖掘到自己最喜欢的音乐类型,从而帮助高中生形成个性化的审美素养。又或者,教师也可以基于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收集丰富多样的音乐素材,吸引学生学习注意力的同时,鼓励学生实践与探索,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育需求。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进行《我和我的祖国》《祖国颂》等红色主旋律音乐展开学习时,就可以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收集与其有关联的《红日》《唱支山歌给党听》《映山红》等乐曲。通过引导学生对其进行倾听并分析音乐的旋律和特点,使学生学会从更为客观的角度进行音乐审美。基于同一主题的多首音乐,使学生更为直观地感受到乐曲中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内涵,也有效实现对高中生音乐知识储备量的拓展。又或者,教师在带领学生对音乐剧进行学习时,可以为学生播放更为直观的画面,让学生对乐曲有更为深刻地认识。最后,通过引导学生对视频画面进行模仿等形式,增添教学趣味性,也丰富学生的音乐学习体验。使学生能够更为深刻地对教学内容进行感知与探索,让学生爱上音乐学习,也愿意主动参与到后续的音乐活动当中。
二、依托信息技术,助力学生趣味学习
由于高中生即将面临高考这一重要人生转折点,因此文化课学习会给学生带来相对繁重的负担和心理压力。在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推进下,要求教师能够实现对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培养[2]。那么,面对这一需求,高中音乐教师便可以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将音乐游戏融入课堂活动当中,助力学生的趣味学习,也使学生能够感受到音乐学习的魅力。有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让高中生愿意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当中,进而不断提高音乐课堂教育质量,也助力音乐学习的数字化与智慧化。
例如,高中音乐教师可以将音乐连线游戏融入课堂,作为课前导入环节。依托信息技术手段,带领学生通过玩耍对音乐有更为深刻地认识。如教师首先为学生播放音乐片段,而学生则需要通过倾听分析这首乐曲的名字。以游戏为驱动,更有利于搭建灵活且欢乐的学习氛围,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使课堂教学质量得以有效提高。又或者,结合一系列节奏音乐的融入,可以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节奏进行感知,培养学生乐感的同时,也为其核心素养的发展赋能,充分展现信息技术在课堂活动中的应用价值。
三、依托信息技术,助力学生自主思考
对于高中生而言,良好的实践能力可以为其今后的发展与成长提供前提。高中音乐教师也应当在时代发展下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在教学活动设计时,从助力学生自主思考的角度着手,让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优势,进行更为深刻的音乐学习。那么,教师便可以选择以信息技术为辅助,为学生搭建微课学习活动。根据本节课将要进行学习的内容,收集与其有关联的信息制作成简洁且直观的微课视频。与此同时,结合当前年龄阶段学生的思维水平以及其所掌握的音乐知识,为学生设计由简至难且具有联系性的探索任务。让学生真正成为音乐学习的主体,也在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展开更加深刻且自觉的知识探索。
例如,教师在带领学生对《自由探戈》《天鹅湖》《小步舞曲》等外国舞蹈音乐进行学习时,可以同样收集“桑巴”“华尔兹”等舞蹈音乐,助力学生对音乐的鉴赏。在这一过程中,为学生布置分析和思考的任务,让学生探索这些知道音乐具有哪些特色。并且教师也可以选择将舞蹈视频融入课堂,助力学生的思考,使学生能够从舞步和音乐的旋律中,更为直观地感受其节奏与特点。以此使学生能够发现探戈和桑巴的热情,也能够了解到华尔兹的舒缓与优雅。以数字化为辅助赋能高中音乐课堂活动的高质量建构,让学生的音乐学习更具有效性,在自主探索和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使学生对音乐知识有更为恰当且深刻的理解。
四、依托信息技术,助力学生创新合作
新课标背景下要求教师能够归还学生主体地位,并切实延续学生的想象力与创新意识。那么,高中音乐教师在课堂活动建构时,便需要给予学生更多自主机会,运用科技手段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逐渐拥有运用所学知识,展开编曲或实践的意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为学生搭建小组合作活动,以小组为主体,更有利于助力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达到推动学生共同成长的作用。学生的沟通过程可以使其学会从不同角度看待问题,并吸取他人的长处,以此弥补自身不足。并且,小组活动建构时,学生也可以在同伴的帮助下突破学习瓶颈,降低其学习负担与压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展现自己的才能与优势[3]。
例如,在现如今AI等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与应用之下,高中音乐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利用相对应的数字化软件,推动学生对音乐的自主创编。在对教材音乐进行学习过后,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由组成多个小组,在小组内部沟通想要创编的乐曲主题,以及渴望在音乐中展现出怎样的情感。其次,由学生与同伴自主编写歌词,充分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与想象力。在这之后,为学生提供数字化软件,让学生与同伴利用软件在不断尝试和探索过程中,创造出贴合小组主题以及歌词的旋律。这一过程能够有效实现对高中生创新意识的激发,也可以使学生尽情展现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在思想交融的过程中,为推动高中生音乐核心素养及各项能力的共同发展赋能,使课堂能够具有智慧性,充分展现出学生的能力与个性。
结论:综上所述,高中音乐教师应当能够在数字化背景下,依托信息技术手段,丰富高中生音乐学习体验。从拓展学生学习内容的角度着手,助力学生审美体验,使学生对音乐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结合游戏以及微课教学的渗透,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使音乐学习不再是单纯的歌曲演唱。最后,注重展现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想象力,依托数字化手段,使学生能够进行音乐创编和实践,从而落实对高中生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
参考文献:
[1]王丽娟. 新媒体背景下高中音乐教育面对的挑战与完善措施 [J]. 数据, 2021, (07): 161-163.
[2]杜春生. 现代教育技术在高中音乐新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J]. 北方音乐, 2020, (18): 136-137.
[3]方桂香. 例谈信息技术与高中音乐课堂有效融合的意义 [J]. 北方音乐, 2017, 37 (12): 1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