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昌石牌坊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索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奕佳瑶 张媛媛2

(内江职业技术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内江 641000)

摘要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关键。当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师资队伍、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教学资源等方面还存在短板,进而导致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效果不佳。隆昌石牌坊作为一部“立体史书”,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具有独特的历史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将石牌坊文化作为教学资源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性,进而有利于实现高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

石牌坊文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路径

正文


2023年6月,习近平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指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1]优秀传统文化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的新生长点,将优秀传统文化注入思政课程建设全过程,可以帮助大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为共产主义事业不懈奋斗的理想信念,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一、历史呼唤:石牌坊文化中的思政资源

隆昌市,素有“中国石牌坊之乡”的美誉。目前隆昌境内现存石牌坊17座,有13座分布在南、北两关的古驿道上,其余4座则散布于境内的其他镇。石牌坊具有孝道、勤政、廉政、仁政、德政等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入挖掘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本着继承和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发挥它应有的思政教育功能,可以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一)德政坊中的教化思想

隆昌现存五座德政坊——牛树梅德政坊、刘光第德政坊、肃庆德政坊、李吉寿德政坊、觉罗国欢德政坊。五座坊最大的共同点是坊主坚持以民为本,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因而成为了百姓感念的父母官。教化作为推进中国古代意识形态运行的主要方式之一,是建构中华民族形成独特精神世界的重要精神生产方式。德政坊中的教化思想对于新时代国家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关键就在于以创造性继承发展为手段,促成古代教化向现代教化的转变,建构现代教化思想框架,使其发挥好思想教育功能。

(二)节孝坊中的传统孝文化

“孝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既是一种始基性的核心文化观念,更是一种实践道德。”[2]隆昌现存六座节孝坊——郭陈氏节孝坊、孝子总坊、节孝总坊(一)、节孝总坊(二)、杨邱氏贞节坊、杨林氏节孝坊。中国传统社会中,孝是道德所宣扬的五伦之首、百善之先。将孝文化提升至国家层面,培养公民的孝意识可以激发爱国精神、提振民族信念以及构建和谐社会,这便是孝文化从古至今存在的意义。现如今,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深、影响广、形势严峻。在此背景下,要想保证社会稳定和家庭和谐,创新和传承孝文化就显得意义重大。

(三)功德坊中的传统慈善文化

民间慈善中承载的儒家理念也是现代慈善事业的思想基础。隆昌现存两座功德坊——郭玉峦功德坊和郭王氏功德坊。郭玉峦的功德主要在于捐资修建义馆、栖流所和验尸亭。郭王氏家族创办的育婴堂,是古代一种慈善性收养孤儿的社会组织。两座功德坊上都刻有“乐善好施”四字匾额,这四字基本概括了坊主的功德。我国各类社会公益组织发展日益成熟,如何更有效地发挥慈善事业在扶贫济困、社会救助中的作用,这是现代化征程上需要重点关注的社会问题。

二、现实可能:石牌坊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

作为时代的产物,文化本身就是“人文化成”的过程,只有最广大人民成为历史的主体力量,文化的进步才有深厚的群众基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论是思政课程亦或是课程思政建设,都需要充实教育教学资源。隆昌石牌坊文化中孕育的教化思想、传统孝文化和传统慈善文化可以助力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因此,二者有融入的可能。

教育资源有限、教学任务繁重等主客观原因,思政课教师很难有时间和精力跳出教材的界限,利用其他的资源进行教学。不可否认的是,当前,思政课教师在开发利用校史文化、红色文化、网络教育等资源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由于学校和教师对这类资源缺乏科学的管理,出现了利用率低、娱乐化倾向严重、形式主义盛行等消极影响,这类新兴资源的教育价值并未得到真正有效地发挥。要想补齐短板提高实效,就需要着力丰富教育教学资源。而借助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开展系列教育活动,不为是一种接受度高、参与性强的方式。

三、路径探索:石牌坊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路径

将石牌坊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并不是简单地在课程中加入一些相关的文化元素,而是应该以开拓创新的教育理念进行系统地改革。在坚持教师引导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将石牌坊文化资源贯穿教学全过程,使思政教育真正地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

(一)教育主体专业化

坚持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思政课教师、政工干部、辅导员的指导作用。在提高教师队伍质量的前提下,着力扩大教师队伍的规模。通过创新教育理念和转变教学方式,提高思政课教师的综合素质,实现教育主体的专业化。

一是要创新教育理念。改变以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传统思维,树立给学生分享知识的新思维。教师首先要增强自己的政治素养、文化修养和学术水平,用自己的人格魅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二是要转变教学方式。通过一些课外实践活动、专题讲座等方式,打破课堂教学的局限性,对学生进行思政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同时提高教学效率。例如,组织课外实践调研活动,设定研讨主题,前往隆昌参观石牌坊群,通过小组合作调研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强思政教育的效果。

(二)教育客体意识化

大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其复杂性最突出的表现是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这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有着直接影响。一般而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要求获得尊重的意识就越强,反映到思想政治教育上,就是要求教育者要尊重受教育者的精神需求。但是,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流仍然没有摆脱传统教育模式,其教学模式主要还是一种由教师到学生的单向传播模式,缺乏对大学生独立性和自我意识的尊重。因此,协调好大学生不断增强的自我意识和仍然滞后的思政课效用之间的关系,是实现教育客体意识化的关键。

坚持大学生自我意识的作用,首要就是判断其在自我意识选择下的教育内容是否合理,是否违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方向。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前提下,师生合作共同开发新的教学模式。同时,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增强,必然要求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通过自我教育不断完善自己,实现价值是大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认识到教育的根本目的和实质,在教育实践中真正做到尊重大学生的价值,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的人格完善结合起来,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同个人全面发展结合起来,激发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进而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为大学生的内在诉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有效地指导大学生的实践活动,最终实现教育客体的意识化。

(三)教学资源多样化

丰富教学内容,借助互联网平台收集隆昌石牌坊相关的优秀文化资源,将其中一些有代表性的、实效性的、学生感兴趣的内容截取下来以专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讲解是思政课教师实现教学资源多样化的重要路径。

从内容转换上看,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教化的主要内容,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人们的价值观在人们的精神世界中实现内化,提升个人的思想境界和道德素质,全面培育国民的精神品格。学校及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学术研究和知识的传输,应当承担好教化的使命,在个体教化和社会教化中发挥正能量。学校的首要任务是让教育者先受教育,让老师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教学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因此教师的任务首先是让学生成为“人”,其次才是成为“才”。

隆昌石牌坊是历史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挖掘石牌坊独具的文化价值,是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推进民族复兴的生动实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项具有持续性的教育教学工作。深入挖掘地方思政教育资源,让学生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的同时,还能培养自身的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理想信念、道德修养,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这也进一步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育人的温度。

 

参考文献

[1] 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23-09-01(001).DOI:10.28655/n.cnki.nrmrb.2023.008971.

[2] 肖波.中国孝文化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65.

[3] 江军毅.隆昌石牌坊雕刻艺术的造型特征分析[J].美术教育研究,2019(01):38-39.

[4] 熊欣.浅析四川隆昌石牌坊群的数字化保护[J].戏剧之家,2014(13):168-169.

[5] 张全.隆昌石牌坊群[J].四川文物,1993(03):7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