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引导下初中体育“区别”教学方法
摘要
关键词
“双减”;初中体育;“区别”教学;方法
正文
“双减”政策的实施使得初中体育教育在教学方法和内容设计上迎来了新的转折点。“区别”教学方法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和需求,个性化地进行教学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因此,教师应重视探讨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策略,为初中体育教师提供有效的教学指导,推动体育教育向更加健康、平衡和全面发展的方向迈进。
一、“双减”政策与“区别”教学的关联性
“区别”教学法是一种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学习需求,差异化地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教学策略。它的核心理念是承认每个学生独特的学习方式和能力,以及学生在认知、情感和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性,从而通过个性化的教学设计,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他们的学习成就和整体发展。在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双减”政策的提出进一步凸显了“区别”教学法的作用。在初中阶段,体育教育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面临着如何在“双减”政策指导下进行有效改革和发展的挑战。因此,如何在政策指导下,做好体育教学,实现“区别”教学有重要的价值[1]。首先,理解“双减”政策的核心目标对于探讨其与“区别”教学的关联至关重要。该政策通过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时间,旨在保障学生身心健康,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这一背景下,体育教育不再仅仅是传授技能和知识,而是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生活能力。因此,“区别”教学方法的引入显得尤为重要,它强调根据学生的个体特点和学习需求,差异化地设计和实施教学内容和方法。通过“区别”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提升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符合“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教育理念和目标。其次,体育教育的本质要求也与“区别”教学方法相辅相成。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侧重于技术训练和规定动作的模仿,而“区别”教学强调的是个性化的教学设计和多样化的学习体验。在实际操作中,教师可以通过分层教学、个性化指导、任务驱动等手段,根据学生的兴趣、能力和学习风格,灵活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和方法。例如,在体育课上,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身体条件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难度和形式的运动项目,鼓励学生参与并发挥个人潜力,从而达到个性化发展和全面提升的教育目标。此外,“区别”教学方法的实施还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学效果的提升。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教师不仅需要掌握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先进的教学技术,还需具备适应学生多样化需求的能力。通过“区别”教学方法,教师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个体差异,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定期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在体育课程中的持续进步和成长,为实现体育教育全面发展的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二、“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体能下降
一直以来,体育课程被视为培养学生身体素质和健康的重要途径,然而,随着学业负担减轻和校外活动限制,学生日常运动量显著减少,导致其身体素质下降的趋势日益显著。主要表现在学生缺乏足够的体育锻炼机会。根据“双减”政策的要求,学校减少了体育课程的数量和时间,以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用于学术学习和课外活动。这也导致了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机会减少,特别是在学校之外,如社区或家庭环境中的体育活动。由于时间的限制,体育课往往只能进行基础的体能测试和简单的体育运动,缺乏长期系统的训练计划和深入的体能发展。这种情况可能导致学生的体能水平无法有效提升,甚至出现逆退步。另外,社会文化环境的改变也对学生体能产生了负面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学生更愿意通过电子设备和互联网进行娱乐和社交,而不是通过体育活动来消耗能量和锻炼身体。这种现象进一步削弱了学生对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参与度。因此,学生体能普遍下降的问题不仅仅是教育体制内部的挑战,也反映了社会文化环境对学生健康成长的影响。
(二)学生体育兴趣和参与度不高
随着“双减”政策的实施,初中体育教学面临的另一个显著问题是学生体育兴趣和参与度的下降。体育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中的一部分,其既定目标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体能水平,还包括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热爱,以及通过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学生体育兴趣的下降与传统体育课程设计的单一化和缺乏吸引力有关。在“双减”政策的影响下,一些学校为了节省时间和资源,可能将体育课程简化为单一的技能训练或简单的体能测试,缺乏足够的趣味性和挑战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度受到学业压力和课外活动时间限制的影响。随着学生学业负担的减轻,他们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用于学习的时间,而不是用于体育锻炼的时间。这种情况导致了体育课堂上学生的参与度下降,甚至出现了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消极态度。此外,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体育兴趣和参与度的影响也不容忽视。一些家长可能更注重学术成绩而忽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或者由于时间安排的原因无法支持孩子参与更多的体育活动。社会文化中对体育活动的认知和重视程度也可能影响学生对体育兴趣的形成和维持。
(三)教师专业发展压力增加
教师作为教育改革和教学质量提升的关键推动者,其专业发展和教学能力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全面发展具有直接影响。随着政策实施,教师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和压力。首先,教师需要应对新政策带来的课程调整和教学内容变化。随着体育课程时间和频次的减少,教师需要重新设计和调整教学计划,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目标,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兼顾学生的学习需求和体育活动的多样性。其次,教师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面临更大的挑战。传统的体育教学往往侧重于技能训练和体能测试,而在“双减”政策下,教师需要探索和应用更多的差异化教学方法,如何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区别”教学法,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是当前需要教师不断探索和改进的问题。再者,教师在课堂管理和学生指导方面也面临挑战。随着学生体育兴趣和参与度的下降,教师可能面临课堂秩序管理的困难和学生动机激励的挑战。如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激励手段,提升学生对体育活动的认同感和积极参与度,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如何支持和促进教师的教育技能和教学能力提升,成为当前教育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四)体育设施和资源不足
体育教学的有效实施不仅依赖于优质的教师和科学的教学方法,还需要充足和适当的体育设施和资源支持,以提供学生多样化的体育活动和学习体验。部分学校的体育设施条件有限,就会导致体育教学的基本需求无法得以满足。例如,缺乏足够的运动场地、器材设备和健身房等,限制了学生进行各种体育运动和活动的可能性,影响了体育课程的多样性和教学质量。一些学校可能由于财力有限或者地理条件限制,无法提供和优化体育教学所需的各类资源,这导致了学校间在体育教学条件和机会均等性方面的差异。另外,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能面临资源调配和利用不足的问题[3]。即使学校拥有一定的体育设施和资源,但如何有效地调配和利用这些资源,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教学目标,是教师们在实际教学中需要面对和解决的挑战之一。因此,体育设施和资源不足的问题不仅影响了体育课程的开展和实施,也制约了学生体育活动参与的广度和深度。
三、“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区别”教学方法的应用
(一)多样化教学内容与活动设计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对于初中体育课程显得尤为重要。长久以来,体育课往往侧重于传授基本技能和体能训练,但随着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变化,单一化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完全满足多元化的教育目标。因此,多样化教学不仅仅是为了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活跃度,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和兴趣,促进其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通过多样化的教学设计,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选择空间,使他们能够根据个人兴趣和特长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或者角色扮演。例如,在《篮球》课程中,除了传统的技能训练和比赛模式外,可以引入三对三小组比赛、技术挑战赛或者篮球战术讨论等活动。这些不同形式的活动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机,还能够有效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战术意识。此外,多样化的教学内容设计也可以帮助学生在体育课程中获得更广泛的知识和经验。比如,在《花样跳绳》课程中,除了基本的跳绳技能训练外,可以引入跳绳表演赛、跳绳艺术创作或者跳绳健身操等内容。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不仅能够提升跳绳技能的熟练程度,还能够发展创造力和表现力,丰富他们在体育课堂上的学习体验。可见,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不仅能够有效提升初中生体育课程的吸引力和实效性,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多元化运动技能和综合素质,符合“双减”政策背景下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和要求。
(二)强化实践与体验式学习
实践与体验式学习是体育教育中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尤其适合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进行。体育课程往往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和技能训练,但实际操作和真实体验往往是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掌握体育知识与技能的重要途径。在实践与体验中,学生不仅能加深对运动规则和技术要求的理解,还能够培养解决问题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果和参与度。在《花样跳绳》课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多种跳绳技能训练和挑战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例如,通过设立跳绳技能闯关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步掌握和提高跳绳的基本技能,如单脚跳、双人跳等。随后,可以组织跳绳艺术表演赛,让学生展示创意和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在实践中提升他们的技能水平和表现能力。实践与体验式学习不仅仅限于技能训练,还可以扩展到体育运动的战术讨论和比赛模拟等方面[4]。比如,在《足球》课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比赛的战术规划和实施,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战术分析,加深对足球比赛策略和团队配合的理解,提升他们的运动智慧和团队精神。因此,实践与体验式学习不仅有助于学生在体育课程中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创新思维,符合“双减”政策背景下体育教育的发展需求。
(三)引入创新技术与工具支持
在“双减”政策的背景下,引入创新技术和工具能起到支持体育教育发展的作用。实践中,我们发现体育课程往往依赖于教师口头讲解和学生实际操作,缺少一定的创新性,尤其是忽视对新技术手段的应用。现代技术的引入不仅可以增强教学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还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技能水平。例如,利用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为体育课程注入新的教学元素和互动体验,使学生在实践中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体育运动的技术要求和战术策略。在《武术》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展示不同武术动作的执行方式和历史文化背景。通过虚拟现实设备,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体验武术高手的技艺表演和历史战役的场景重现,从而加深对武术文化和技术要求的理解和认识。这种创新技术的引入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体育运动的深入探索和学习动机。创新技术和工具支持还可以扩展到实时数据分析和个性化学习支持等方面。例如,在《羽毛球》课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视频分析工具对学生的比赛录像进行战术分析和个性化指导,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改进自己的技术问题,提高比赛表现和战术应变能力。可见,引入创新技术和工具支持体育教育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的效率和效果,还能够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全面发展,符合“双减”政策背景下体育教育的发展内核。
(四)结合社会实践与体育文化教育
在“双减”政策的指导下,结合社会实践和体育文化教育,不仅可以丰富初中体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体育课程注重学生的运动技能和体能发展是毋庸置疑的,但社会实践和体育文化的结合能够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和体验体育运动的社会意义和文化内涵,从而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人文素养。比如,在《民族民间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传统体育赛事或民俗活动。例如,学生可以前往当地举办的传统射箭比赛,观摩参赛选手的技艺和比赛过程,深入了解射箭运动在该地区的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通过实地参观和互动体验,学生不仅能够加深对民族民间体育项目的理解和认同,还能够体验到体育在社会文化中的融合和发展,增强其文化自信和身份认同感。此外,结合社会实践和体育文化教育还可以通过体育艺术表演、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等形式来展开。比如,在《花样跳绳》课程中,教师可以邀请专业跳绳艺术团体来校进行表演和指导,向学生展示跳绳的多样化艺术形式和技术要求。学生通过观摩和亲身参与表演,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技能水平和表现能力,还能够感受到体育艺术在文化传承中的重要作用和价值。因此,结合社会实践与体育文化教育不仅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还能够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促进其全面发展和成长。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双减”政策背景下对体育教育多样化和深化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更加丰富和有意义的学习体验[5]。
结语:
综上所述,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促进其多种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强化实践与体验式学习则通过实际操作和体验,加深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其自主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引入创新技术与工具支持则为教学增添新的教学元素和互动体验,提升教学效果和学习动机;最后,结合社会实践与体育文化教育使学生能够在体育运动中感受社会文化的融合与发展,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自信心。这些策略不仅符合“双减”政策背景下对初中体育教育的要求,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和个性化发展。这些策略的实施能够为初中体育教育注入更多活力和创新,使每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都能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成长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尹海孟. 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课分层教学的规划与实施研究[J]. 体育画报,2022(5):152-153,160.
[2] 阴艳君,王紫雯. “双减”背景下的初中体育分层教学探究[J].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2022(49):144-146.
[3] 孔双六. “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作业的设计与实施[J]. 网羽世界,2021(26):64-65.
[4] 傅志彬. "双减"政策下优化初中体育作业设计[J]. 新课程,2023(25):175-177.
[5] 傅锦花. 双减背景下初中体育如何利用课堂教学提高体育中考成绩[J]. 运动-休闲,2023(5):10-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