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的有效路径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王春艳

山东省莱阳市照旺庄中心小学 山东烟台 265200

摘要

阅读作为小学语文教学重要环节,不仅会考察学生识字能力,同时也会影响学生理解能力,对于学生语文学习而言意义非常。可是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大多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生成,学生在阅读课上的理解也大多是浮于表面,无法真正保障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效果。鉴于此,本文则对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意义及有效路径展开了探索,希望借此来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关键词

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

正文


引言

    生成性教学作为一种重要教学理念,更加强调教学环境与学生学习能力的多样性,相较于传统教学模式,其主张将每一节课都视为不可重复的教育过程,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强调生成,需要教师借助多种教学方案、生成资源来有效引导学生自主建构及学习。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不仅是对传统阅读教学模式的革新,还能让语文阅读教学化被动为主动、由静态转变为动态,从而有效强化学生对于阅读文本的理解,切实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一、 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意义

(一) 开放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传统模式下的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大多是基于阅读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学生阅读能力、文化意识无法得到有效锻炼,教师在阅读课上大多是单方面的灌输及知识讲解,虽然保障了阅读教学效率,却忽视了学生课堂主体地位及阅读诉求,最终学生只能被动接收灌输,无法取得理想的阅读教学效果[1]。而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则有所不同,其要求教师关注学生整个阅读过程,在生成性教学指导下为学生开展开放式阅读教学活动,改变以往教师单方面灌输的阅读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教师有效引领下自主生成、深入阅读,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能有效凸显学生阅读主体地位,从而切实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二) 动态化教学,强化学生阅读感悟

    生成性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还强调学生、教师之间的有效互动,能够让整个阅读教学过程更加自由,同时让学生在教师生成性引导下深入到文本内部展开阅读、思考及探究,这样学生语文阅读自然不再是浮于表面的阅读,反而能够更好地助推学生阅读感悟及阅读理解能力提升。总之,生成性教学有效改变了学生定位,学生需要在阅读的过程中同时生成,将自身阅读经验、所学技巧有效应用起来,这不仅能够创新语文阅读教学,还能更好地强化学生阅读感悟。

二、 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有效路径

(一) 教师发起生成,引导学生思考

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活动在推进时,教师需要发挥出自身引导、组织作用,在课堂上主导发起生成,以此来有效激活学生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文本思考中,这样才能确保生成性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2]。具体而言,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围绕着阅读文本来为学生提出生成性问题,借助问题情境来有效引发学生思考,并且在问题情境思考中深入到文本阅读及探究中,这样学生整个阅读过程中自然不再是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反而成为生成性阅读体验,能够真正强化学生阅读感悟,有效增进学生阅读理解。以《落花生》为例,教师在阅读课上要想有效开展生成性教学,教师即可从生成问题、生成情境出发来为学生合理设计阅读教学方案,借由问题情境有效点燃学生阅读兴趣:“落花生就是花生,属于一种仪器,作者用‘落花生’作为题目,你们觉得作者会写什么内容?在这一篇课文作者在创作时并没有写花生的形状、用处及生长过程,那么其究竟写了什么呢?”这样学生就能在教师生成性问题引导下自主阅读、思考,有效凸显学生课堂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阅读过程中深入把握文本情感及内涵,从而切实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

(二) 构建学习框架,提倡主动探究

    部编版语文教材主编有这样说道:“得语文者得天下,得阅读者得语文。”从中即可发现阅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生成性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构建出一个细节化的框架,强调学生主动探究及自主阅读。为此,身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想真正取得较为良好的生成性阅读教学效果,自然要在课堂上加强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及阅读能力的检测,这样才能有效确保阅读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生成性教学强调的是学生的生成及体验,这就需要教师在阅读课上为学生构建学习框架,借此来有效助推学生主动探究、深度阅读。以《牛郎织女》这一阅读课为例,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先了解班级学生各自学习能力,然后再结合学生学情为其设计出一个恰当的生成性教学方案,在阅读活动开展之前借助微课视频引导学生课前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自主预习中生成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基于学生自主阅读过程中的生成性问题展开教学,这样就能切实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有效发挥出生成性教学的作用[3]

(三) 衔接学生生活,激励学生情感表达

    不同学生本就是不同个体,而语文与学生实际生活具有较为紧密的联系,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活动要想有序实施,教师还可以衔接学生生活来激励学生情感表达,这不仅是生成性教学的有效实践,也是强化学生文本情感认知的重要手段。小学语文阅读课文大多是作者情感的表达,而丰富的情感则是源自于实际生活,教师若能在生成性阅读教学过程中,衔接学生生活创新教学,就能切实强化学生文本情感理解,同时有效激发学生对于文本的情感共鸣,从而真正提升生成性教学效果。以《鸟的天堂》为例,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即可指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对比分析作者描写的景象,这样学生自然能够与作者表达的情感形成良好共鸣,此后再基于此引导学生结合阅读文本展开仿写,这样学生就能在生成性教学过程中完成情感表达,最大程度优化小学语文阅读课教学。

(四) 借助模拟实践,强化学生语言应用

    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活动在推进时,除了上述几点之外,教师还可以在教学期间为学生提供模拟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成性表达中逐渐提高自身语言应用能力。不同学生个体在语文阅读过程中产生的阅读感悟也会有所不同,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在阅读课上为学生开展模拟实践体验,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体验中进一步强化自身对于文本的感悟,此后再鼓励学生基于自身阅读感悟及理解以写作、演讲等方式展开情感表达,这样学生整个语言应用能力及阅读理解能力自然能够在生成性教学中得到提升。以《慈母情深》为例,教师在阅读课上即可加大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文本静态化的语言文字表写转化成为动态化视频,这样就能有效激发学生情感共鸣,强化学生对于作者表达的思想内涵的认同,此后基于此来为学生提供生成表达的机会,即要求学生书写读后感,这样学生语言应用、阅读感悟均能得到提升,切实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4]

三、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阅读课中生成性教学强调的是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建构,而非教师单方面的灌输,对于学生深入理解阅读文本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为此,身为小学语文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构建出一个生成性的阅读教学课堂,改变以往枯燥、教师单方面灌输的阅读方式,充分发挥出教师引导作用来有效助力于学生生成,这样才能切实提升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有效促使学生在阅读课上发展与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晓芳.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3,(19):29-30.

[2]胡晓艳.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新课程,2021,(43):50.

[3]吕爱莉.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0,(23):60-61.

[4]谢幼如,吴利红,黎慧娟,等.智慧学习环境下小学语文阅读课生成性教学路径的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06):36-42.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