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思考
摘要
关键词
思想政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素养
正文
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教育内容的传递,更是学生思想道德的塑造和职业素养的提升过程。在教育实践中,应当进一步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中的融入,通过多样化的教育手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培养他们在教育工作中具备的专业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的教育人才。
一、思想政治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塑造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思想品德、职业素养的塑造具有深远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教育内容的传递和思想理论的引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学前教育专业中,这种影响尤为显著,因为学前教育既涉及到专业知识的学习,更关键的是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同时,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1]。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将来要面对的是儿童,他们需要具备高度的道德修养和责任感。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社会的价值体系和规范,进而在教育实践中秉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为儿童的成长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榜样。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还有助于加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学前教育是文化传承和价值观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在此期间接受的教育将直接影响到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学生可以更深刻地理解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不仅有利于其个人成长,也有助于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教育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通过丰富的教育手段和实践活动,如专题讲座、社会实践等,为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想交流平台和实践锻炼机会。这些活动不仅加深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也促进了学生的思想成熟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升。总之,思想政治教育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塑造作用不可低估。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过程,更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引导和深入实施,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职业观,提升其思想品德素养,使其在未来的教育工作中成为具备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专业素养的优秀教育者。
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与培养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是指其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之外,所具备的一系列与职业相关的综合能力和素养。这些素养不仅涵盖了专业能力的发展,还包括了道德品质、职业操守、社会责任感等方面,是衡量一个专业人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2]。首先,职业素养的内涵主要包括专业能力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培养。在学前教育专业中,学生需要掌握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理论及实践等专业知识,具备设计和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这些能力不仅要求学生能够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还需要他们能够根据不同的情境和学生需求进行创新和调整,以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其次,职业素养还包括了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作为从事儿童教育的专业人士,学生必须具备高度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职业操守。他们需要在教育实践中秉持公正、诚信的态度,尊重每个学生的个性和成长规律,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这种道德品质和职业操守不仅关乎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也直接影响到学前教育的质量和社会的教育效果。进一步来看,社会责任感是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需要意识到自己所从事的教育工作对社会和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承担起培养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历史使命。这种责任感不仅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还包括了对学生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提升的关注与引导。最后,职业素养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社会价值。通过系统的教育和实践培训,学生能够逐步形成和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体系,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同时,他们能够成为社会教育事业的推动者和改革者,为学前教育的现代化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可见,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丰富而多元,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展示,更是综合能力和素质的体现。通过系统的教育培养和实践锻炼,学生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和职业素养,为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职业素养教育方面存在一些欠缺。比如,部分学生对于教育职业的理解和预期不够清晰,缺乏深入的专业认知和职业规划。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教育实践中面对复杂情境时,缺乏应对问题的自信和能力。此外,部分学生在伦理道德和职业操守方面的培养不足。在教育职业中,特别是在与幼儿及其家庭互动时,良好的伦理道德和职业操守至关重要。然而,由于缺乏系统的伦理教育和实践指导,一些学生可能在职业道德选择上表现出不足或不成熟。再者,实际操作和实践经验的不足也是一个问题。学前教育的实践性特点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技能和应对能力,但有些学生在校内实习和校外实践的机会有限,导致他们在真实教学环境中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经验不足[3]。
三、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实践
(一)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整合机制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建立起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的整合机制极为重要。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是灌输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设计,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与学前教育相关的伦理道德、社会责任等问题,从而增强其职业道德意识和责任感。例如,通过组织专题讲座、讨论课和案例分析,学生能够在探讨中意识到教育背后的伦理挑战和社会影响,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职业操守。学校也建立与社会资源的合作与交流机制,对于扩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的外延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可以积极与教育部门、社会组织及企业合作,通过这种合作,为学生提供参与社区服务和实地教学的机会。例如,安排学生到贫困地区进行支教实习,让他们直接面对教育不平等和资源匮乏的现实,从而激发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教育使命感。这种实践不仅仅是对知识的应用,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实践验证,帮助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转化,提升其在复杂社会环境中应对挑战的能力和水平。这种整合不仅仅是课程设置上的统一,更是思想理念和实践方法上的有机结合,旨在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专业人才,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贡献智慧和力量。
(二)开展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课程
多样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与课程是引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策略之一。通过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增强其学习的深度和广度。例如,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小组,定期开展学习讨论和研讨会。在这些小组中,学生们可以通过团队合作和交流互动,深入探讨和思考与学前教育相关的伦理道德、社会责任等问题。这种形式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术兴趣,还能够促进他们在理论学习中的深刻领悟和思想成长。另外,开设与职业素养直接相关的课程也是关键。例如,诸如《职业道德与教育伦理》、《学前教育实践与案例分析》等课程,旨在帮助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职业所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通过案例分析的方式,学生能够在教育实践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中,运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和解决。这种实践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还能够提升其在教育职业中的应对能力和专业素养水平。这些多样化的教育活动和课程设置,不仅丰富了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教育背景,还培养了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这些活动和课程的参与,学生不仅仅是在理论上学习知识,更是在实践中培养和锻炼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这些策略的实施,有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和职业素养教育的实际需求有效结合起来,为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全面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三)运用先进的教育技术和工具支持教学实施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丰富了教学手段和方式,还能够深化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实践能力。首先,利用虚拟现实(VR)技术和在线教学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学习和模拟实验,是一种创新的教学方式。通过VR技术,学生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和体验各种现实生活中的情境,例如伦理冲突和道德选择。比如,学生可以参与虚拟场景中的教育伦理决策模拟,面对各种教育实践中的伦理困境,通过模拟实验加深对伦理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提升其职业判断力和道德抉择能力。其次,信息化教学手段如网络课堂、电子教案和在线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灵活和便捷的学习途径。通过网络课堂,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充分利用电子教案和在线资源库,深入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还培养了其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使其能够不断适应和应对教育领域中的新挑战和变化。这些先进的教育技术和工具不仅提升了教育的互动性和参与度,还大大丰富了教育教学的形式和内容。通过创新的教育技术,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素养教育得以更加全面地融入学生的学习过程中,使其在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中能够更加有效地结合和应用所学知识。这种综合运用先进教育技术和工具的教育模式,不仅提高了教育质量,也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能力的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实施个性化辅导和导师制度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实践中,这一策略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进展,更注重其个性化的成长需求和职业发展规划。高校为学生分配专业导师或心理辅导员,能够建立起一个贴近学生个体情况的学习支持体系。导师制度不仅仅提供学术指导和职业建议,更重要的是在学生面对学习、生活和职业发展中遇到困惑和挑战时,能够及时给予关怀和支持[4]。例如,导师可以通过定期的个别辅导,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和心理状态,帮助他们解决学习方法问题、调整学习策略,甚至是应对心理压力和情感问题,从而稳定学生的学习状态,为其在学前教育领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导师制度还能够在学生思想认识和职业发展选择时,提供专业的咨询和引导。导师通过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学习兴趣和职业志向,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成长计划和发展路径。例如,针对不同学生的专业需求和发展方向,导师可以提供相关的学科建议、实习机会推荐,甚至是职业规划的指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职业发展方向。总之,个性化辅导和导师制度在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素养教育融合方面,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通过这一制度,学校能够更加全面地关注学生的学习和成长过程,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服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这种个性化的关怀和支持,不仅有助于学生在学术上的提升,更能够培养其全面发展的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其未来在学前教育领域的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导师制度的建立和有效实施,不仅符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特点和需求,也为学生个人成长和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持。
(五)开展跨学科整合与实践教学
跨学科的整合是为了打破学科界限,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学前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创设多维度的学习场景和实践机会。为此,学校可以开设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或项目,例如结合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内容,探讨和分析影响儿童成长的各种因素和机制。通过这样的跨学科学习,学生不仅可以深入理解学前教育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还能够从多角度思考和解决实际教育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还可以利用实践教学活动,如实习、实训和社区服务等,将学生置身于真实的教育环境中,进行跨学科的综合实践。例如,安排学生到学前教育机构进行实地教学实习,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感受和理解教育工作的挑战和乐趣,通过与儿童、家长及社区的互动,提升其沟通能力、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再者,跨学科整合与实践教学还可以促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深入的社会实践,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和认识社会现实,增强对社会问题的敏感性和责任感,从而在教育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观念。跨学科整合与实践教学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有效融合的重要途径,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更为丰富和深刻的学习体验。
(六)加强社会实践与校外交流
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和校外交流,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社会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培养其跨文化交流和应对挑战的能力。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各类社会实践活动,如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偏远地区支教、儿童保育服务等。这些实践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还能够提升其与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儿童及其家长交流的能力。例如,通过参与社区教育活动,学生可以了解社区的教育需求和挑战,为未来的职业发展积累宝贵的实践经验和社会资源。还可以利用校外交流与合作项目,促进学生与其他院校、教育机构及社会组织的交流与合作。通过参与跨校区的教育研讨会、学术交流和实地考察,学生可以拓展视野,了解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下的教育实践和政策,从而提升其全球化意识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此外,建立和完善社会实践与校外交流的评估机制,及时反馈学生在实践中的表现和收获,对其进行指导和激励,帮助其在实践中不断成长和改进。通过评估机制,可以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其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可见,加强社会实践与校外交流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有效融合的重要途径[5]。
结语:
总之,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引领作用不可忽视。通过本文讨论的多项策略,我们可以看到,建立整合机制、开展多样化活动与课程、运用先进技术和实施个性化辅导,以及加强跨学科整合与实践教学以及社会实践与校外交流,这些策略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还能有效促进其职业素养的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在其中扮演了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的重要角色,引导学生在学习与实践中,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和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 于莉莉.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引领高职学前专业学生职业素养教育的思考[J]. 教育教学论坛,2020(26):72-73.
[2] 李彩彦.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政策注意力配置透视[J]. 昆明学院学报,2024,46(2):87-96.
[3] 王园,张盼,朱希彦. 高职"学前儿童游戏"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23(1):129-132.
[4] 魏艳红.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提升路径探究[J].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4(1):132-134.
[5] 孙晓林.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以“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为例[J]. 赢未来,2021(10):157-1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