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陈国敏

利川市凉雾乡旗杆小学 湖北省利川市 445400

摘要

核心素养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教育改革后的重点教育理念,指导我国教育实践的具体发展方向与发展内容,旨在培养具有高素质,综合能力全面发展的人才。《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印发报道指出,课程建设要以核心素养为导向,让核心素养落地,课程回归到知识学习为人服务的初心。本文通过分析核心素养对于小学数学建设的重要意义,讨论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提出主题式教学方法与游戏式教学方法两条教学策略。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等教育;小学数学;课堂实践

正文


引言: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在我国教育改革形势下的新要求,其内涵表述为学生所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核心素养并不是单一的某一素养,而是多方面的综合素养,包含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学习水平、技能、情感、世界观、价值观等方面。核心素养具体可以概括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个方面,作为学生日常接触的主要社会环境,学校成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环节,在课堂中如何塑造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现代教育的重点。

一、核心素养与小学数学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数学课程所培养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以及创新意识;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数学是一解释现实世界的学科,通过数学教学让学生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逐步形成立新精神,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科学态度;用数学的语言表达世界,数学可以被用于描述和与他人交流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现象,解决问题,形成数学的表达与交流能力,发挥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在不同的义务教育阶段,对核心素养的表现、内涵以及要求也有所不同,小学数学阶段,注重培养学生的数感、量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几何直观等方面。

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有别于传统教学的地方在于它注重学生多种能力的综合培养,不单独只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应试能力,将核心素养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育的指导思想,能够通过数学实现对学生的综合培养。首先,数学作为逻辑思维能力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日后的生活和学习,其次,数学是一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学科,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倾听、沟通、协商等社交技能。此外,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数学美感,进一步发展为审美能力。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课堂实践策略

(一)主题式课堂教学

主题式课堂教学模式注重知识的整体化和结构化,教师在教学中要整合知识内部要素,扩大知识逻辑关系,为学生呈现一个生活、趣味、真实的主题探索空间[1]。主题式教学的整体性强,是一个完整且具体的过程,主题式教学将学习内容整合,围绕一个中心主题来展开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优点在于它通过真实、有意义的情境来知识的学习与应用,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象的现实生活所关联,提高学习的趣味性与实用性。

主题式课堂教学在教学设计中要关注以下几点:第一,主题选择,主题的选择要尽可能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贴近的主题能够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进行学习,减少知识的陌生感,拉近学生与课堂的距离;第二,问题驱动,主题式教学的关键在于问题导向,通过问题驱动的模式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在问题设计时要注重提问具有挑战性,让学生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并且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寻找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第三,合作学习,小组合作是主题式教学中较为常用的一个学习形式,这种形式的优点在于能够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如倾听、交流等,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其他社交能力,是对学生综合发展的考虑。第四,教师地位,主题式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自己教学地位的转变,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要将自己的地位调整到引导者、协助者、合作者的方向上,在课堂中引导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能够根据课堂中学生的需求与反馈及时且灵活地调整教学策略。

以小学二年级数学内容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以商店为主题的课堂教学方案。教学目标如下:通过教学让学生理解货币的概念与价值,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与货币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沟通能力与社交能力。教学内容如下:首先让学生学会认识货币,对硬币、纸币进行识别,了解他们的面值与用途。其次,要让学生们学会看价格标签,理解数字与货币单位。最后,让学生们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运算,采用购物、售货等模拟情境计算零钱。教学过程的设计分为教学导入、认识货币、制作标签、购物体验、总结共计五个环节。教学导入环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来进行,准备一些卡通动画或实拍视频引入小小商店主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导入环节结束后,教师向学生展示不同面值的纸币与硬币,让学生辨识货币并了解货币的价值,学生可以通过小组活动来讨论了解货币,模拟货币交易情况,加深对货币的认知和理解。教师可以打印一些商品图片分发给各个小组,让小组学生讨论后为每个商品进行标签制定,并将价格标签贴在相应的商品图片上。在这一环节结束后进入购物体验环节,教师在教室内进行商店情景模拟布置,让学生分别扮演商店收银员与顾客角色,并且使用模拟货币进行购物,在这一环节内加强学生对于加减法的计算。最后还要设计总结环节,回顾在这一堂主题课中的学习经历,分享学习收获,讨论在购物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方案。教师还要在各个环节中适当穿插教学评价,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能力与计算能力,以及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二)游戏式课堂教学

游戏式课堂教学是将游戏融入教学过程的方法,其特点在于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动力,适合小学学段的学生使用。游戏式教学游戏教学法不仅能够为孩子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降低他们对数学的畏惧感,还能通过游戏的设计和引导,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游戏中,孩子们可以自由地探索、尝试和创造,他们的每一个想法和行动都能得到及时的反馈和鼓励,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造力[2]

游戏式课堂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点一是游戏的选择与设计,要与教学目标相符,要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既可以使用现成的游戏设计,也可以教师自行设计。二是要注重游戏与知识的紧密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完成对数学的学习与应用,三是游戏的形式和性质,可以是个人竞争性游戏,也可以是团体合作式游戏,竞争游戏能够激发学生的求胜心理,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合作性游戏则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与社交技能。四是在游戏要有明确的规则与奖励,规则能够约束学生正确参与游戏,奖励则能提高学生对游戏和学习的热情。在游戏中和结束后都要及时给予学生教学反馈与教学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进度与学习成果。

三、总结语

小学数学是数学教育的基础阶段,其难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抽象与具象世界的转换,理解具象世界如何被抽象为数学关系、数学理论。基于核心素养的指导能够更好地让学生理解这一内容,并且将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通过合作、挑战、自主探究等学习方法,能够提升学生多方面的综合能力,达到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效果,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郭琪霞.小学数学主题式学习的构建与实现思路[J].启迪与智慧(上),2022,(04):2-4.

[2] 吴广红.游戏化 促教学——小学低年级数学游戏教学法应用探索[J].读写算,2024,(15):83-8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