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视角下幼儿教育中家园共育方式探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洁

西咸新区金湾第七幼儿园 邮编:712000

摘要

“家园共育”是幼儿园与家长紧密协作、相互促进的一种新的教育方式。它突出了家庭与幼儿园共同养育、共同教育的思想,以家园和幼儿园的协作为基础,为幼儿提供更加全面、细致地关爱和教育,让幼儿在幼儿园和家中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在此基础上,通过“家”与“家园共育”的方式,实现了“家”与“校”的有机结合,共同推进幼儿的整体发展。文章从实施“家园共育”的意义出发,对“家园共育”在早期教育中运用“家园共育”的战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家园共育;幼儿;教育;应用

正文


家园共育”这一教学方式运用到学前教育领域,是一项十分必要的工作。在推动父母对早期教育的投入、推动教育资源的分享和交流、提高幼儿整体素质、推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相结合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家园共育”的新思路,即“家园共育”,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提高了幼儿的素质,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与保证。所以,将“家校合作”作为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是促进幼儿健康发展,提高幼儿整体素质的有效途径。

 

1.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重要性

1.1 促进家长参与幼儿教育

幼儿成长过程中,父母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但是,很多父母因为工作、生活等方面的压力,导致了他们对幼儿早期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运用“家校合作”的教学方式,能促使父母更主动地介入学前教育,并对幼儿的生长与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借由幼儿园的协作,让父母能够认识到世界上最先进的教育观念、教学方法及教育目的,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帮助。

1.2推动教学资源的交流和分享

一般来说,幼儿园在教学设施、教学经验、教学材料等方面都比较专业化。另一方面,家庭也有其特有的家庭生活经历和亲子关系等家庭教育资源。通过实施家园共育”,可以有效地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和交换,让幼儿得到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力。此外,透过与幼儿园的配合,父母亦能得到更多的专业辅导,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及家庭教育水准。

1.3提高幼儿整体文化素质

实施“家校合作”模式,有利于提高幼儿整体素质。通过幼儿园与家长的协作与协作,使幼儿得到全面发展,在认知、社会和情感等多个层面上得到发展。在幼儿园里,幼儿们能得到标准化的教学,学会与他人沟通、协作;而在家中,则能持续与父母保持密切的联系,感受到温馨与支援。实施“家校合作”可以有效地推动幼儿的整体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升。

1.4推动中小学和家庭教育相结合

在实践中运用家园共育”教学方式,可以有效地推动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的结合。然而,二者在教育观念、教育方式及目的上却不尽相同。在实践中运用家园共育”教学方式,可以为“家校”之间的沟通与协作搭建起一个“对话”的平台。运用家园共育模式,父母与老师能够相互理解彼此的教学理念与预期,一起制订出一套合适的幼儿教学目标与方案,将教学方法进行统筹与整合,在家校间构建紧密的教学协作关系。这样的整合能够使幼儿在家中与校园两种教学情境之间实现更平稳的转换与调适,达成统一的教学观念,并能提供更持续、更协调的教学经验

 

2.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教育中应用策略

2.1 促进家园合作联动,促进家园共育模式落实

通过与父母的密切接触,增强了父母对幼儿园的信赖与支持,促进了家庭教育的顺利开展。同时,父母亦可依其专长及爱好,向幼儿园提供有价值的支援,例如参与教学活动、义工工作及父母训练等。为了更好地了解幼儿们在幼儿园里的生活状况,以及他们的发展,我们应该与他们保持良好的沟通。可以通过家长会,家庭走访,幼儿园网站等方式将相关的资料传达给父母,并且与父母沟通幼儿的学业状况以及遇到的问题。在此过程中,要充分听取父母的意见与建议,并针对存在的问题加以改善。在幼儿成长的早期阶段,家人也应主动介入。父母要营造一个适合幼儿成长的家庭气氛,激发幼儿的自我探究能力。父母也可以与幼儿园进行紧密接触,掌握幼儿在幼儿园里的学业情况和成绩,并与幼儿园一起进行教学计划的统筹,一起对幼儿的好习惯和社交行为进行培养。

家园共育”是一种对幼儿身心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的教学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和谐社会的对策。通过对“家校合作”活动的深入研究,发现“家校合作”是一种有效的教育方式。

2.2多元管理,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实际上,家园共育会涉及很多管理内容,幼儿园教师需要建立一个相关的管理体系,能够保证家园共育模式可以顺利进行。首先,幼儿园教师要对幼儿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与管理,要从比较专业的方向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同时,也要为家长设计一些相关的教育任务,给家长留出空间,让他们积极参与到其中,并积极配合幼儿园教师,能够形成家园共育。幼儿园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向家长传授一些关于幼儿教育方面的技巧,以便家长能够树立新的教学理念,放弃一些错误的教育方法。幼儿园教师要对家园共育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及时找到解决方案,进行有效的解决。在进行家园共育模式推进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幼儿家长方面,问题会比较多,对此,幼儿园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工作职能与主导作用,注重更多有利的因素,给家长提供更多的帮助。例如,在幼儿园中,有的孩子受到家庭影响,导致平时比较娇惯,时常以自我为中心,并且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也经常会遇到难题,因此,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家园共育的良好品质,幼儿园教师应该让家长为幼儿准备多种形式的教育活动,可以在家庭教育当中为幼儿安排一些体育锻炼,在家庭当中开展一系列亲子互动游戏,从而提升幼儿的个人能力。幼儿园教师为能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幼儿教育氛围,可以组织家长进行网络互动交流,对于幼儿教育方面知识和技巧进行交流与沟通,对提升家园共育品质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家园共育是一种新的教育形式,幼儿园教师在幼儿教学内容、教育形式、活动创新以及活动评估等方面的研究提出更多新的教育方式。因此,幼儿园教师要提前做好规划,进行不断创新与探索,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投入更多丰富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成长。

2.3利用多种资源,加强家园共育合力

我们不难发现,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有很多家长愿意为幼儿活动提供有力的支持和相应的教学资源,但对于这种情况,只有少部分教师比较重视。幼儿在成长阶段,会受到来自幼儿园、家庭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为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进行教育,幼儿园教师可以将家庭和社会当中的相关资源放到实际的幼儿教学活动当中来,这样能够更好地完成对与幼儿的教育工作。例如,可以根据每个家长的实际情况考虑,通过家长不同的职业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资源。我们举一个具体例子来进行说明,拿“我是一名医生”活动来说,可以让在医院工作的家长,来为幼儿讲解关于医院中事情,作为一名医生的职责,与日常的具体工作,在工作当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在这样的情况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幼儿的兴趣,也能促进孩子、家长与幼儿园教师之间的友好交流,从而促进家园共育制度的有效实施。

2.4在教学中融入“家校合作”的教学观念,明确教师的角色

通过开展“家庭共建”活动,提高父母对“家园共育”的认识与认同,促进“家园共育”的落实。父母教育的课程主要包括家庭教育理念,亲子沟通技巧,幼儿良好的生活方式,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方式,使父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家庭教育理念,并且学会一定的教养方法。开展家庭教育辅导活动,有助于提高父母的素质与教养能力。家庭教育训练主要有心理健康教育、亲子互动游戏、家庭教育互动体验等方面,以此来增长父母的养育能力,增强父母对家庭教育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在家园共育”的过程中,也要对父母的家庭角色进行界定与界定。针对幼儿的发展需要,本园可以通过举办家庭协作研讨会或父母座谈会等形式,与父母沟通,了解子女的发展需要及培养的目的,并制订家庭教育方案。通过与父母进行有效的交流与配合,幼儿园能够使父母在家庭中的职责与义务更加清晰,从而使父母能够主动地介入到幼儿的生活与学业之中,为幼儿的综合发展做出贡献。

2.5充实家校合作的内涵,实现家校合作的价值

要使之更好地实现幼儿园教育的功能,就必须进一步充实幼儿园教育的内涵。首先,可以举办亲子活动,例如家庭游戏日,亲子阅读活动,让父母和幼儿共同参加游戏阅读,增进亲子互动,增进感情。在此期间,还可以通过组织一些家庭教师的专题讲座、研讨会等形式,让父母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并解决幼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其次,可以对幼儿进行专题访问,让父母与幼儿园老师一同去幼儿家里,对幼儿们的居住条件和家庭状况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以便对父母进行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通过开展社区互助活动,使父母和幼儿共同参加社区公共福利,从而提高幼儿的社会责任感和团体协作精神。

 

结语

总结来说,将家园共建模式运用到幼儿教育中,必须推动家园协作互动,采用分层引导的方式来推动,充分利用网络互联的优势,将家园共育的观念融入其中,同时也要让家园共育的内容更加充实,从而让家、园之间能够更好地结合起来,让幼儿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更好的发展。要想构建一个和谐的家庭协作,就必须在家庭中开展好的家庭协作,给幼儿们提供更加全面和优质学习和发展的氛围

 

参考文献

[1] 李欣欣,王晶. 幼儿园家园共育网络构建的问题及对策[J]. 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23,37(02):129-132.

[2] 宁晓琴. 家园共育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研究[J]. 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22,39(03):6-7.

[3] 林瑶. 家园共育模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策略探究[J].现代职业教育,2021,(07):196-197.

[4] 瞿丽君. 农村幼儿园家园共育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J]. 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20,(12):21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