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瑞

陕西省榆林市吴堡县第二中学 718299

摘要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着重强调了在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被培养具备扎实的语文核心素养。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生应能够深切感受到语言文字的韵味美,领悟文学作品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及艺术价值。同时,鼓励学生结合个人经历,去理解、欣赏和初步评价各类语言文字作品,从而丰富个人的情感体验和精神世界。鉴于古诗词文本所蕴含的独特育人价值,如何在初中阶段有效实施古诗词教学,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已成为教育界专家和一线教师共同关注的焦点。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正文


前言

古诗词,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其深邃的意境和博大的内涵,是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宝贵资源。为了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使他们深切感受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并激发他们主动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教师需高度重视古诗词的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深入研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和教材内容,精准把握古诗词的精髓,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古诗词的丰富内涵,品味其语言的精炼和意境的深远。通过这样的教学,我们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贡献青春力量。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扎实语文基础,提升综合素养

古诗词作为古代文化的瑰宝,其语言文字的精练、含蓄、韵律和节奏等特点,不仅为学生提供了美的享受,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通过古诗词教学,学生能够在品读中感受语言的精妙,领略诗词的韵味,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言、思维、审美和文化等多方面的素养。同时,古诗词教学还能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提升语文认知水平,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古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内涵。在初中阶段进行古诗词教学,有助于让学生在古先贤的影响下,深入了解并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魅力。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更好地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培养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塑造正确观念,提升人文素养

初中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生对世界、人生和价值的思考日益增多。优秀的古诗词是每个时代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结晶,也是人生经验的浓缩。通过学习古诗词,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社会、人生和价值观的内涵,从而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古诗词中蕴含的深刻哲理和人生智慧,也有助于学生领悟处世之道,提升人文素养,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二、初中古诗词教学的当前挑战

(一)缺乏深入诵读赏析

古诗词内含的深情厚意需通过诵读赏析来体会。然而,当前部分初中古诗词教学过于侧重背诵默写,忽视了诵读赏析的重要性。这种应试导向的教学方式,虽能确保学生“字无纰漏”,但实则割裂了古诗词的文化内涵,未能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其中的情感魅力,限制了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

(二)内容感悟不足

古诗词教学应强调“悟”的过程,即学生通过对古诗词的深入理解和感悟,体会作者的情感世界。然而,当前的教学实践中,往往过于注重理性分析,如介绍作者背景、翻译词句、分析篇章结构等,而忽略了对古诗词情感内涵的深入感悟。例如,在《登幽州台歌》的教学中,仅通过解释分析很难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的孤独与悲炝,更需要引导他们了解时代背景和作者心境,以达到更深的情感共鸣。

(三)学生兴趣不浓

由于初中生特定的心理特征和当代流行文化背景的影响,很多学生对古诗词缺乏兴趣,视其为枯燥无味的“古董”。他们往往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机械地背诵名句,缺乏主动学习和深入理解的意愿。同时,部分教师也未能将古诗词教学与时代元素相结合,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被动接受,进一步降低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素养发展。

核心素养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一)诵读诗词,深化语言理解与运用

在培养语文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诵读诗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教学方式。诵读不仅有助于学生积累丰富的语言知识,还能增强他们的语言感知能力,使他们能够更有效地进行语言交流。在古诗词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诵读,可以使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古诗词的语言艺术,从而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水平。

首先,诵读有助于学生感知古诗词的语言特点。在诵读过程中,学生可以逐渐掌握古诗词的词句运用、韵律、节奏等语言特点,从而培养起良好的语感。例如,在学习曹操的《观沧海》时,通过集体诵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工整与磅礴气势,加深对古诗词语言艺术的理解。

其次,诵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通过诵读不同题材和结构的古诗词,学生可以感受到不同诗人的情感和表达方式,从而提升自己的艺术鉴赏水平。比如,在学习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时,通过依次序朗读,学生可以感受到作者那种豪迈而惆怅的心境,并理解到作者如何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情感。

此外,诵读还可以帮助学生培养对语言词汇的感悟能力。通过聆听名家的诵读,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准确地运用语言词汇,以及如何把握口语表述的最佳形式。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望岳》时,学生可以反复聆听朗诵家的诵读,从中感知到作者如何通过精妙的句式和遣词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为了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诵读,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和形式,如朗诵比赛、朗诵表演等。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诵读兴趣,还可以让他们在实践中提升语言理解和运用能力。通过不断地诵读和感悟,学生将能够真正掌握古诗词的语言艺术,并在日常生活中加以运用,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二)多元化教学策略,促进思维发展与提升

在古诗词教学中,为了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与提升,教师需要采取多元化的教学策略。这包括创设情境、利用思维导图、整合对照资源以及结合情境培养批判思维等多种方法。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古诗词的世界。例如,在学习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角色扮演的活动,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两位老友在江南重逢的情境。这种情境化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体验感,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和诗词的主旨。

其次,利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梳理古诗词的脉络,加深对诗词内容的理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不同题材、类型的诗词进行分类整理,并绘制出相应的思维导图。例如,将抒情类的诗词如《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夜雨寄北》等汇总到一起,通过对比不同诗词的主题、情感表达方式等,提炼出共同点与差异,从而加深对每首诗词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整合课内外资源,扩大诗词学习的范围。通过群文阅读、古诗词视听等多种方式,将课内外接触到的诗词进行整合,培养学生的联想和判断能力。学生可以通过这些资源,提炼自己对诗词的看法和感悟,形成独特的思维视角。

最后,结合情境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诗词中的观点、情感表达等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例如,在分析一首诗词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作者为什么选择这样的表达方式?”“你对这种表达方式有什么看法?”等,从而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总之,通过多元化教学策略的运用,教师可以有效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与提升,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深化情感体验,提升审美能力

在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中,审美能力是不可或缺的一环。古诗词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不仅具有优美的意境和丰富的艺术表现力,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底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引导学生从古诗词中感受情感,把握意象审美,以提升鉴赏能力和丰富个人情感。

以陆游的《游山西村》为例,教师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深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审美能力。首先,教师可以通过介绍陆游的生平背景和文学成就,让学生了解到他是一位情感丰富、关心国家命运的伟大诗人。这种背景介绍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内涵,并产生更强烈的共鸣。

接下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诗歌,感受其中的意象和情感。在《游山西村》中,陆游虽然没有直接使用“游”字,但整首诗却处处透露出游玩的痕迹。这种独特的写作手法值得学生学习和借鉴。同时,诗歌中的风景描写也蕴含着作者的惆怅和意兴阑珊,但他对家国天下的关心却始终未变,正如诗中所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这种情感意象,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艺术魅力。在审美能力的培养上,教师可以通过对比不同诗词的风格和意境,让学生认识到古诗词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诗词,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创作水平。

结语

   在核心素养的指引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审美情趣、文化修养和家国情怀的培育。通过引导学生深入品读古诗词,我们旨在让他们领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作者的情感世界,进而提升个人的语文核心素养。希望每一位教师都能以满腔的热情和专业的素养,引领学生在古诗词的海洋中遨游,让他们在感受美的同时,也能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
参考文献:

[1]何艳.初中语文古诗词的高效教学探究[J].科普童话新课堂(下),201902) :89.

[2]刘小均.新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初中),202011):23.

[3]刘洁.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D].乌鲁木齐:新疆师范大学,202020):3.
[4]梁春凤.文本细读在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J].求知导刊,2020(6):68-69。

[5]侯慧敏.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古诗词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0(30):17-18.

[6]姜华.依托古诗鉴赏提升核心素养:试论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J].考试周刊,2019(91): 7-8.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