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性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李晓冰

​(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区锦霞新城幼儿园 ,山东东营257500 )

摘要

游戏贯穿幼儿教育全过程,多样化的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内容,使幼儿学到了诸多知识与技能。在幼儿教育中,自主性区域游戏是一种以幼儿为主体的游戏形式,该游戏活动的实践对于幼儿综合能力的提升有着一定促进作用。在教学中,教师需注重运用自主性区域游戏发展幼儿高阶思维,促进幼儿深度学习,让他们在游戏中探索、在探索中发现、在发现中理解、在理解中成长。基于此,本文先阐述自主性区域游戏与深度学习的概念,再了解运用自主区域游戏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意义,最后提出实践策略。


关键词

自主性区域游戏;幼儿教育;深度学习;综合发展

正文


引言: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我国教育事业已实现了全面的改革,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幼儿教育作为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一阶段的教育质量对幼儿未来的成长与发展都至关重要。在幼儿教育中,教师通常以游戏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让幼儿在游戏中找到学习方向、在游戏中发展思维认知。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的全面实施在培养幼儿综合能力方面发挥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关键途径。在开展幼儿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将幼儿作为主体,让每一位幼儿相应区域自由探索、自主学习,实现高阶思维的发展。而如何有效地开展全面性的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自主性区域游戏以及深度学习概述

(一)自主性区域游戏

自主性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游戏形式之一,其强调“自主性”,是以幼儿为主体,注重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实践的游戏化教育模式。在自主性区域游戏中,有着多样化的游戏环境、丰富的游戏材料、别具一格的游戏活动,这符合幼儿思维认知、兴趣爱好,能帮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探索。

(二)深度学习

深度学习是相对浅层学习而言,是指学习者在已有的认知基础上的又一种更深层次的思维认知过程,其超越了表面的理解与记忆,要求幼儿能自主思考、自主探究、自主实践,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的基础上举一反三、不断创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在自主性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意义

(一)有利于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是每一位幼儿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伴随幼儿终身。在自主性区域游戏中注重幼儿的深度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发展幼儿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理解自主学习的意义、感受到自主学习的价值,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的学习行为和习惯。在自主性区域游戏中,教师不会过多干涉,幼儿会结合自己的学习需求、已有的思维认知和能力选择合适的材料并参与游戏活动,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在教师的指导下了解自身的不足以及优点,在后期进行针对性学习,这是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现。

(二)有利于促进幼儿思维认知发展

在幼儿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的实施中,丰富的活动环境、材料以及活动内容不断吸引着幼儿的注意力、激发着他们的好奇心,幼儿能在一个自由自在的探索环境中自主学习。在这一背景下,幼儿会运用已有的思维能力、生活技能、学习经验去解决问题和探索未知。他们会在不同的游戏区域运用不同的方法完成给定的游戏任务,这会让幼儿在自主思考和实践的过程中学到更多、理解更多。利用多元化的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很大程度上能够发展幼儿思维认知能力,让幼儿的逻辑性思维、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得到进一步提升。

(三)有利于促进幼儿社交能力提升

社交能力是每一位幼儿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之一,培养幼儿社交技能,也是每一位教师必须达到的教育目标。在自主性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对于幼儿社交能力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帮助。自主性区域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一个自由探索的空间,他们在参与游戏活动时,会想方设法地完成游戏任务。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便会充分展现自身表达能力、社交能力,与其他幼儿进行合作,与教师进行有效沟通,以此寻求帮助和支持。

三、自主性区域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策略

(一)创设丰富游戏环境,提供多元化的游戏材料

在幼儿教育中开展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教师要为幼儿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并结合不同的区域提供多元化的游戏材料,让幼儿能选、可选、会选,确保每一位幼儿都能全身心参与游戏活动,在循序渐进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发展他们的综合能力。在具体的操作中,教师要明确如何创设自主性区域游戏环境以及游戏材料的投放。一是遵循生活化原则。教师在创设丰富多样的游戏环境时,要结合幼儿的思维认知、生活经验划分与之相关的游戏区域,如建构区、科学区、户外主题游乐区、美术区等;在投放材料时,教师则可以为幼儿提供各种类型的材料,比如生活中的废旧物品、自然材料、与区域主题有关的配套教学材料等,确保游戏环境的全面创设,为后期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的实施奠定坚实基础。二是遵循主体性原则。教师在布置游戏环境时,除了划分不同的游戏区域外,还应当结合相应的游戏区域营造温馨且安全的游戏氛围,让每一位幼儿走进该区域都身临其境一般,沉浸在主题区域自主探索和活动。比如在美术区,教师可以在该区域的墙面上设立一块“涂鸦墙”,主要用于幼儿们的自主创造、表达,让整体环境变得更具艺术风格;在美术区一角,教师可以设计“作品展示柜”,用于展示幼儿们参与美术活动时所制作的精美作品,提高幼儿们的参与感、增加他们的自信心;教师还可以根据每一次的美术游戏活动主题创设与之对应的活动环境,比如在“六一儿童节”来临之际,教师可在美术区陈列与儿童有关的玩具、摆放各式各样的美术材料、铺上好看的地毯、在墙上粘贴用于绘画的气球等,让幼儿走进此区域便能感受到浓浓的童趣与艺术,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参与感,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中。在投放材料方面,教师可以鼓励每一位幼儿在家中收集材料。比如在一次美术区域游戏活动中,教师设计了“变废为宝”的艺术创作活动,在活动开始前,让每一位幼儿回到家里与家长一起收集各式各样的材料,比如塑料盒、易拉罐、瓶盖、毛线、废旧衣服等。当幼儿将材料统一带到幼儿园后,教师与幼儿进行合作,带领幼儿一起将材料进行分类,分为自然材料、手工材料,鼓励幼儿在自主创作的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材料,这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幼儿管理意识和整理能力,提高幼儿参与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的积极性。三是遵循开放性原则。在环境创设方面,教师要定期更新环境的布局和主题,让幼儿每次走进不同的区域环境中都能保持新鲜感与好奇心,使他们每一次都能全身心参与区域游戏活动。在材料投放方面,教师可以为幼儿选择一些能够启发幼儿思维、让幼儿自主探索的开放性材料,比如在建构区投放各式各样的积木、拼图,让幼儿在此区域利用这些材料自由地组合和创造,构建出一个个精美的小作品,以此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实践动手能力、想象能力,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只有全方位做好环境的创设以及材料的投放,才可以保证后期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的顺利实施。

(二)结合幼儿思维认知,鼓励幼儿参与游戏设计

为全面发挥幼儿园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的实践价值,促进幼儿深度学习,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在教学活动的设计中,教师要将课堂归还给幼儿,时刻体现出区域游戏活动的“自主性”,鼓励每一位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设计,让他们在已有的区域运用现有的材料设计出精彩多样的游戏活动,并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探索游戏魅力、学习多元化知识。在具体的实施中,教师可先利用课前时间与幼儿进行沟通,了解幼儿们的想法和需求,以便于指导后期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在游戏的设计中,由于幼儿思维认知发展受限,教师自身要发挥引导作用,为幼儿提供具有引导性的互动问题,鼓励幼儿自主创新、大胆思考,利用已有的空间和材料创造出新的游戏和玩法,以此发展他们的创新思维、实践能力。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的设计少不了游戏规则的制定。而在这一方面,教师也需要让幼儿参与其中,让他们结合自己所设计的游戏制定游戏规则,并参与游戏活动了解该规则是否有效,最后在教师的引导下优化或创新规则,这有利于培养幼儿规则意识、逻辑思维能力,也能让他们感受到游戏规则的重要性和公平性。

比如在户外自主游戏区,教师通过课前的互动,了解到幼儿们特别喜欢“寻宝”“探索”类游戏活动,基于这一方面,教师可以为他们创设一个“自然探索”的主题,将幼儿带到户外自主游戏区,鼓励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自由想象、大胆创新,根据教师所创设的主题,结合区域中的材料和游戏设施设计出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并制定相应的规则。在这一过程中,幼儿们本身就具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他们能够想出十分具有操作性的游戏活动。比如有的幼儿设计了“森林宝藏猎人”的户外自主游戏活动,游戏规则是参与者需要走进所设计好的迷宫中,寻找摆放在迷宫中的宝藏,在拿到宝藏后带回起点即可获得胜利。在这一个游戏活动中,他们所运用的材料是木棍、易拉罐、绳子、纸箱等,先利用不同长度的木棍围成迷宫外形,再在迷宫内部运用易拉罐、绳子、纸箱的组成障碍,最后加入一些“宝藏”。这一游戏活动设计得十分巧妙,教师需要在幼儿设计好这一游戏活动并讲述游戏规则后,及时表扬他们,让幼儿感受到被教师的认可和关注,使他们更加积极地参与游戏活动。有的幼儿则根据主题设计了“森林动物运动会”的游戏活动,这一游戏活动的主要内容以“运动会”为主,运用了多样化的游戏材料设计了不同的运动项目,扮演不同“动物”的幼儿需要用该动物的“行走方式”完成运动项目,方可挑战成功。幼儿们设计出了“双脚跳”“爬行”“搬运”等运动项目,分别利用了呼啦圈、障碍桶、小篮球等材料。比如在“双脚跳”的运动项目中,“动物”们需要双手双脚同时跳进呼啦圈内,一个接一个跳到终点方可获胜;在“爬行”项目中,“动物”们要用该动物的行走方式绕过障碍桶走到终点。这些多样化的游戏设计全部源于幼儿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不仅丰富了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的内容,还有利于促进幼儿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

(三)基于幼儿学习需求,设计层次性的游戏活动

每一位幼儿都是不同的个体,他们之间有着不同的差异性,教师在开展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时,为全面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理应结合每一位幼儿的思维认知以及学习需求,设计层次性的游戏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并参与其中,从而实现能力上的发展。

在设计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前,教师要结合平时的观察、与幼儿的互动,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设计不同难度层次的游戏活动。在游戏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全方位观察与指导,让幼儿能有效地参与游戏活动并完成活动任务,激发他们参与兴趣、提高了他们学习信息。比如在建构区,教师结合幼儿的不同需求和学习基础为他们设计了不同难度的建构游戏,并让幼儿根据他们自己的需求进行选择。在游戏中,教师明确告诉幼儿完成不同难度的建构游戏获得相应的奖励,以此激发幼儿参与信心,让他们能够在自己的能力和认知范围内完成活动后继续挑战,不断超越自我。在幼儿们参与游戏时,教师也要对幼儿进行即时评价,给予他们积极的反馈和相应的奖励。以这样的方式实施自主性区域游戏活动,能提升游戏教育质量,促进幼儿深度学习。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中的自主性区域游戏是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有效途径,教师在开展这一游戏活动时,去做好全方位的思考与创新,充分发挥幼儿的主观意识,与他们一起创设丰富的自主性区域游戏环境,鼓励他们设计多样化游戏活动,结合他们的思维认知和能力需求设计层次性区域游戏,让每一位幼儿都全身心参与其中,实现深度学习和综合能力发展。

参考文献:

[1] 潘安娜.自主性区域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究[J].世界儿童, 2023(2):0052-0054.

[2] 曾娇娇.自主性区域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究[J].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2(25):0121-0123.

[3] 张丽.自主性区域游戏中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探究[J].才智, 2020, 000(018):2.

[4] 徐诗娴.在户外自主游戏中促进幼儿深度学习的实践研究[J].赢未来, 2020(36):72-74.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