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路径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路径
正文
前言:就处在初中阶段的初中生而言,正是身心发育和价值观念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所以,初中道德与法治这门学科教学的开展就凸显得尤为重要。另外,基于素质教育这一大环境背景下,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因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这一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将培养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作为一项重要教学目标。
一、注重学生理性思维培养,从客观角度审视问题
(一)创设特定情境,加深学生感受
社会时代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周边问题变得越来越复杂化和分层化,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想要实现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那么则需要坚持以学生为主题,引导学生在特定情境中对问题展开分析。而这就要求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理性思维。具体教师可以立足于问题创设出特定情境,然后将学生带入到特定情境当中,鼓励学生把自己所遇到的问题大胆提出来,然后由教师进行解答。教师在解答学生所提出的问题时,应继续对学生提出新的问题,激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学会通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实质,加深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理性思维,使学生能够学会从客观角度审视问题。
举例说明:在对学生进行“做守法的公民”这一课知识内容教学时,其主要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有哪些以及违法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和所需要承担的相应法律责任,并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起自觉规范自身行为意识。作为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可以先做好教学课件制作,然后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以图片或视频等方式向学生进行播放展示,以此来帮助学生对违法行为有一个更好地认识。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这一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扩展,带领学生观看关于监狱生活的纪录片,以此来带给学生一种真实感受,强化学生遵纪守法意识。
(二)加强互动交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
要想实现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作为教师需要从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入手,加强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交流,转变学生过去以机械记忆为主的学习方式,多组织学生进行探讨,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由此及彼”思维,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探讨这一过程中,教师应做好学生的引导者,及时给予学生帮助和正确引导,鼓励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并尝试自己解决,将理性思维贯穿于整个探讨过程当中。
举例说明:在对学生进行“社会生活讲道德”这一课知识内容教学时,其主要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懂得什么是尊重,并学会怎样尊重他人。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问:“法律已经对人们的行为做出了明确规定,再提倡道德是否有必要呢?”待问题提出以后,留出足够时间供学生思考,鼓励学生大胆回答,然后再进行正式课程内容讲解。待课程内容全部教学完以后,将课前问题再提出一遍,由教师与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具体可以通过辩论会这一形式进行。教师为反方,对提倡道德提出反对意见;学生为正方,对提倡道德提出支持意见,通过激励辩论,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区别道德与法治,加深学生对道德的正确认识。
二、注重情感教育,丰富学生学习体验
(一)扩展教学内容,加深学生学习体验
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时,需要正确认识到学生的思维情感会随着认知水平的提高而不断丰富。所以,要想实现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那么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这一过程中则需要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借助多样化教学活动开展丰富学生的情感和学习体验,帮助和引导学生成为一名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适当扩展课堂教学内容。举例说明:在对学生进行“建设美好祖国”这一课知识内容教学时,其主要教学目标旨在帮助和引导学生正确认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所出现的各种问题,培养和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自信心。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时,教师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适当扩展,带领学生回顾和总结历史的过去,通过对当今社会经济与过去社会经济进行比较,使学生能够了解到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发展这一过程中所克服的种种挑战。
(二)借助实践活动,创设法治环境
要想实现对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有效培养,作为教师同样还需要注重实践活动开展,为学生创设出一种浓厚的法治环境和分为,调动起学生参与热情和积极性,增强学生道德与法治意识,提高学生对我国法治建设的自信心。
举例说明:在对学生进行“理解权利义务”这一课知识内容教学时,其主要教学目标旨在让学生能够了解并正确认识什么是权力、什么是义务,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起自觉遵纪守法意识。在实际教学时,教师可以立足于教学内容进行扩展,将教学内容扩展为简单的庭审程序,组织学生进行法庭模拟活动开展,让学生自由分组,自由挑选案件,自己设计话语和动作,通过这样的一种庭审角色扮演,可以加深学生对庭审程序的了解,提高学生法治意识。
三、利用时事政治,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核心价值观念
(一)组织时事评论活动开展
经大量教学实践证明发现,将时事政治融入到道德与法治教学当中,对于学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培养能够发挥出较好的积极促进作用。为此,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在实际教学活动开展这一过程中,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时事评论活动开展,选择与学生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时政材料,如:校园霸凌、青少年违法犯罪等,从道德、法律等多个方面入手向学生提出相关问题,让学生利用自己所学过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对时政材料做出相应点评和分析,并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二)利用好时政资源
现如今,我们已经进入到了网络时代,作为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做好时政信息收集,然后将其打印出来,粘贴到教室墙上或发送到班级群当中,做好时事热点更新,以凸显出时事政治教育的时效性。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观看《新闻联播》,使学生能够对国内外重大事件和中央重大会议做到实时了解,获得最新实时政治消息。除此之外,作为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与时政相关的书籍、杂志或报纸,放置到班级图书角,供学生观看,营造出一种浓厚的时政氛围,提高学生对时政的关注。
结语:
综上所述,由此可见培养初中生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既可以说是素质教育所提出的一项基本要求,也可以说是当代初中生学习和发展的实际需要。所以,作为新时代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正确认识到这一点,通过多样化教学方法采用和教学活动开展,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培育出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韦海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探析[J]. 文渊(小学版),2020(10):505.
[2]孙乐敏. 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路径[J]. 电脑爱好者(电子刊),2020(11):5437-5438.
[3] 王贵云. 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培养途径探析[J]. 中华传奇,2020(1):1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