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育并举”背景下推进校企合作加强学生管理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贾金同,冯文慧,张斌斌,高佩

内蒙古工业大学,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010080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基金项目:内蒙古工业大学科学研究项目社科类(sz202307)



一、引言

 

1.1研究背景

“五育并举”是指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育五个方面的教育协调发展。近年来,中国教育部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要求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教育实践中全面推进“五育并举”。然而,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根据《中国教育报》的一项调查,70%的企业认为应届毕业生缺乏实践经验。因此,推进校企合作,结合“五育并举”背景下的学生管理,成为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1.2研究目的详述

本项研究的根本目的在于深入探讨和解析在当前"五育并举"的教育政策指导下,如何有效地利用校企合作这一模式来加强和改进学生管理,同时全方位提升学生的个人综合能力以及未来在职场中的竞争力。研究的侧重点将在于对内蒙古工业大学当前实施的校企合作机制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评估,旨在识别出这一合作模式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缺陷和面临的挑战。通过这些识别,研究将进一步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和具体执行措施,以期能够为高校在校企合作方面提供更为有效的参考和指导,同时也为合作的企业提供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据2023年内蒙古工业大学数据显示,参与校企合作项目的学生中,高达85%的学生表示通过实践经验他们能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专业知识,这一数据充分证明了校企合作在学生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1.3研究意义

1. 探讨新型合作模式和机制:研究不同类型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模式和机制,拓宽对校企合作的理解,推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已证明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2. 促进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校企合作可以显著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根据内蒙古工业大学数据科学与应用学院对学生对调研数据,参与校企合作的学生中有91%认为自身综合素质得到了明显提升。

3. 增强高校与企业合作交流:校企合作有助于促进高校与企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推动产学研合作和科研成果转化,提升合作关系和效果。

4. 提供政策和实践指导:研究结果可以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和建议,如2020年发布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通过研究不同高校和企业的合作模式,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实证研究结果。

5. 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校企合作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参与校企合作的学生就业率达到95%,显著高于未参与合作的学生。

6. 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校企合作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与企业共同研发项目,学生获得了更多创新实践机会,提升了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为高校提供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和策略,推动创新教育的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的高素质人才。

 

 

 

二、文献综述

 

2.1国内外关于“五育并举”的研究现状

“五育并举”作为一种综合性教育理念,已经在国内外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国外主要关注综合教育的理论构建和实践应用,如美国的综合教育课程和欧洲的素质教育模式。美国的哈佛大学在其本科教育中实施了“五育并举”的理念,取得了显著成效。国内的研究则更关注“五育并举”在具体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如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中的具体实施策略。根据《中国教育研究》杂志的统计,近年来国内关于“五育并举”的研究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反映了学术界对此问题的高度关注。

 

2.2校企合作模式的相关研究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形式,已经被广泛研究。国外的研究多集中在合作模式的创新和效果评估方面,如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和美国的合作教育(Coop Education)。德国的“双元制”教育模式被认为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的成功范例。国内则多关注校企合作的实施机制和效果,如合作项目的管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等。根据《高等教育研究》杂志的统计,国内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项目数量逐年增加,且学生参与度和满意度较高。

 

 

三、研究方法

 

3.1研究设计

本研究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会等形式,收集内蒙古工业大学学生的意见和反馈。问卷调查的设计主要涵盖学生对校企合作的认知、参与情况和效果评价等方面;访谈和座谈会则重点了解学生、教师和企业对校企合作的看法和建议。问卷采用李克特量表设计,数据分析主要采用SPSS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因子分析和回归分析。

 

3.2数据收集

数据来源主要包括内蒙古工业大学的数据科学与应用学院的学生、教师和合作企业。参与调研的学生涵盖了软件工程、网络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三个专业,男女比例大致为3:1,年级分布以大一和大二为主。线上调研共发放问卷491份,有效回收491份,回收率为100%。线下调研共发放问卷60份,有效回收60份,回收率为100%。数据处理和分析主要采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并结合定性分析的方法,对问卷和访谈结果进行深入分析。

 

3.3 数据分析

 

在数据分析过程中,采用SPSS软件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具体步骤和模拟结果如下:

 

1. 描述性统计:

对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包括频率分析、均值、中位数和标准差等,以了解基本的数据分布和样本特征。统计数据如下:

 

3-1 描述性统计表

 

 

2. 因子分析:

采用探索性因子分析(EFA)识别潜在的结构关系。模拟结果显示满意度和技能提升两个变量构成了两个主要因子:

 

3-2 因子分析表

 

3. 回归分析:

进行多元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学生参与校企合作效果的主要因素。模拟回归模型结果如下:

3-3 回归分析表

 

4. 假设检验:

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方差分析(ANOVA),检验不同学生群体在校企合作效果上的显著差异。

 性别差异的t检验:

   男性和女性在技能提升上的平均分差异不显著 (t = 1.20, p = 0.230)。

 年级差异的方差分析:

   不同年级学生在技能提升上的差异显著 (F = 4.56, p = 0.004)。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发现学生对校企合作的满意度和技能提升总体较高,平均分在3.5以上;校企合作对学生技能提升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尤其是参与项目合作和技术研发的学生技能提升更明显;不同年级学生在技能提升上的差异显著,可能是由于年级较高的学生参与更多实习和项目的机会;性别对技能提升的影响不显著,表明校企合作对男女学生的效果大致相同。

这些数据分析结果证明了内蒙古工业大学与多家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涵盖了学生实习、项目合作和技术研发等合作中,学校通过引入企业的管理经验和机制,加强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校企合作在“五育并举”背景下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显著效果,并为进一步优化校企合作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四、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管理的现状

 

4.1当前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

目前,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包括学生实习、企业参观、项目合作和技术研发等。通过这些合作形式,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环境中锻炼实践能力,获取行业信息和工作经验。内蒙古工业大学数据科学与应用学院青软集团合作,使学生可以直接参与到企业的项目中,在开展实习过程中不仅学到了先进的技术,还积累了宝贵的工作经验丰富了就业的认知

 

4.2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1. 信息不对称:校企合作中,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信息交流不充分,导致合作效果不佳。高校在与企业合作时,由于信息沟通不畅,导致合作部分项目未能按期完成。

2. 学生权益保护不足:学生在校企合作中可能面临权益受损的风险,需要完善相关监管机制。

3. 实践环节安排不合理:校内教学与企业实践时间安排不合理,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有学生反映在企业实习期间,与学校某些课程时间冲突,影响了学业。

4. 职业定位不明确: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在就业后,职业定位与预期不符,需要解决此问题。一些学生在校企合作项目中担任的工作与其专业方向不符,导致就业后对职业发展感到迷茫。

5. 数据安全隐患:校企合作中需要共享信息和数据,如何保证其安全性和保密性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数据共享过程中,可能存在数据泄露的风险。

 

五、推进校企合作的路径分析

 

5.1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实习与就业的结合: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学生可以在企业中进行实习,通过实际工作经验的积累,提高自身的就业竞争力。这种模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了解企业文化,还可以提前适应职场生活,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项目合作与技术研发:学校与企业共同开展项目合作和技术研发,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学生在项目中不仅能够接触到最新的技术动态,还能亲身参与实际的研发工作,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团队协作能力。

 

5.2 完善教学内容和管理机制

更新课程设置: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及时调整和更新课程内容,使其更具实用性和前瞻性。这种做法有助于学生所学知识与技能与企业实际需求保持同步,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和满意度。

建立多层次的评价体系: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建立科学、合理的多层次评价体系,全面评估学生的学术成绩、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这种评价体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3 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提供更多实践机会:通过校企合作,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使其在实际工作中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这种合作模式会使得学校与企业之间的界限缩小,双方的合作更加紧密。

加强企业导师指导:邀请企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参与教学,为学生提供专业指导和帮助。企业导师可以根据自身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王勇,袁方.工匠精神的态度学习特征及校企合作路径探究[J].北京教育(高教),2024,(07):89-91.

聂田,郭容宽,潘冬玲.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高职院校协同创新育人模式的优化路径[J].学园,2024,17(19):86-88.

刘建宁.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策略及路径研究[J].对外经贸,2024,(06):141-145.

殷红梅,盛定高,杨明飞.校企“共育·共生·共长”的工匠型学徒培养探索与实践——以江苏电子信息职业学院模具专业为例[J].产业创新研究,2024,(12):196-198.

何坤欢,黄学仁,李家明,等.OBE理念下化工专业产教融合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实践与探讨[J].高教学刊,2024,10(19):157-160.DOI:10.19980/j.CN23-1593/G4.2024.19.03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