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的有效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有效教学;策略与方法
正文
所谓早期阅读指的是,以阅读为对象的学习,即指导学生学习如何阅读。在学前阶段,教师是教学的主要负责人,教师采用的教学策略对幼儿阅读能力、习惯的培养都会造成直接性的影响,为此教师应该提升个人的思想站位,向幼儿提供适当点拨,让大家能提前进入美妙的阅读世界,丰富自我的阅读体验。在经历持续的阅读训练后,不断提高语言、认知、阅读理解、概括等多元能力。
一、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有效教学的重要性体现
(一)培养幼儿阅读能力能够让幼儿的眼界更开阔,实现幼儿个性化发展
3~6岁幼儿的共同显著特征之一体现在,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总是充满着好奇心、强烈的探索欲望,对于各类不曾见过的事物总是想着一探究竟。幼儿图书的选择性非常多元化、涉及方方面面,在阅读图书的过程中,大家不但能掌握各类常识,同时还能开阔眼界,提高自我的认知水平,促进语言以及理解能力的发展。人的生命周期是有限的,不可能所有事情都亲身经历,阅读是让学生了解陌生世界、见识世间百态的有效途径,从幼儿时期开始大量阅读书籍可以让他们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更充分深刻地感受来自于外部世界的乐趣,发挥潜在想象力去感受,对促进幼儿个性成长有正向价值。
(二)培养幼儿阅读能力能够让幼儿思想更加独立,成为自信的人
由于年龄较小,所以幼儿的阅读能力较弱,他们的阅读行为产生往往是来源于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望,初期以成年人与幼儿间建立的交互阅读形式为主,随着幼儿年纪不断的增加,以上传统的形式必然会发生改变,主要体现在不再由成年人单独讲解分享,而倾向于由幼儿自主完成阅读,甚至于到大班阶段部分幼儿已经能形成自主阅读的习惯,也具备了独立阅读的思想与能力。与此同时,幼儿会从最开始读不明白、无法独立讲故事,逐步转变成可以站在自我视角复述故事情节或者进行原有故事创新编造,在这一过程中,幼儿的阅读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同时他们也会变得更自信。
(三)培养幼儿阅读能力能够让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
语言是人与人间交流沟通的核心载体,幼儿是人语言能力发展的黄金阶段,在该时期幼儿总是很愿意接触一些新鲜的事物,并且尽量用自己的语言来加以解释说明。在过去有一些国外的研究报告中指出,在幼儿时期,人的口头语言在飞速发展的同时,大家也在观察自己所处环境中接触到的书面语言,如很多人都会习惯于在纸上胡乱涂写,其实就是幼儿结合自己所阅读的文本、对成年人的模仿进行输出的过程,在早期阅读期间所获得的经验积累有助于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能让大家在持续阅读后积累大量词汇、感知不同句子的语法结构,最终能为幼儿进入到小学,学习语文、英语等课程奠定坚实基础,促进大家形成良好的读写能力。
二、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的不足
虽然强化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的组织,的确可以达到以上多方面的正向价值,但在过去的实践中不少教师对早期阅读活动的设定存在一些不足,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并有效地解决。
(一)幼儿早期阅读活动形式单一
在以“认知”目标为核心的理解下,很多教师习惯于对标文本向幼儿持续提问,了解他们对故事情节、人物的理解情况,以“是否记住”来判断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最终导致活动形式过于单一。虽然幼儿年纪小时,识字少,但却可以通过观察图画、结合情境、游戏驱动等方式实现更丰富有效的体验和感悟,但目前很多教师对以上方法的应用并不到位。此外在早期的阅读活动中,往往以教师领读或者幼儿自主阅读等作为主要形式,亲子共读、配乐阅读、户外阅读等方式较为少见,由于传统阅读方法缺乏趣味性,所以幼儿会产生呆板、无聊的感觉,不利于大家良好性格和品格的发展,这是在未来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二)教师的教育理念有待提升
在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教师虽然并非绝对的主体,但也同样发挥着很重要的价值和作用,教师秉持的理念、采用的方法对最终幼儿的阅读成效都会造成直接性影响,目前部分教师对阅读内的教育价值理解不够清晰,对早期阅读活动的重视度不够高,于是阅读局限于教师,拘泥于机械记忆,在这样的环境下,幼儿会承受过大的压力。另外很多教师忽略了对幼儿阅读兴趣的培养,幼儿天性爱玩,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往往来自于日常经验和玩乐,所以在生活和游戏中教学更能够激发大家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该避免传统以个人说教为主的方式,不断地探索、升级自我的教育理念,以认真严谨的态度积极创新,为幼儿早期阅读赋能。
三、幼儿园早期阅读活动中的有效教学策略
(一)在主题教学中走近阅读
受自身发展特点的影响,儿童在参与早期阅读期间往往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教师应该为幼儿创设动感丰富多彩的主题,让幼儿能持续保持对阅读的兴趣和好奇心。比如说在以春天为主题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这样安排,首先利用大屏幕向学生展示春天的美景,接着导出问题,孩子们,在观察这幅风景图、闭上眼睛之后,你们脑海中构建了怎样的画面?接着要求大家把写有风、雨、柳树、桃花等字样的卡片贴在图片中对应的位置。为了让现场的情景更显生动逼真,充分激发幼儿参与阅读的热情,教师还可以让大家在不同汉字的卡片上画上不同颜色造型的图画。在“有趣动物”的主题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将一些动物汉字贴在卡片上,再搭配上各自对应的声音,如此就能让学生在视觉刺激的基础上获得听觉的刺激,充分调动个人的多元化感官,完成高质量的阅读。再次,在绘本主题的阅读教学中,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将幼儿们已经了解熟悉的词汇渗透其中,为幼儿带去更多的阅读乐趣。简言之,教师要先了解幼儿们目前已经掌握的词汇,在此基础上进行整合、自制书籍,让幼儿们用已知的话来讲故事,此举可以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彰显幼儿学习的自主性,提高大家的独立阅读能力。
(二)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亲近阅读
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儿童的语言能力往往是通过反复应用才逐步发展起来的,为促进幼儿实现深度有效的阅读,快速与文本内容实现共鸣,教师应该打造适合语言交流的良好氛围,留出时间让大家在结束阅读后与周围人群互动沟通,碰撞自我意见和看法。在创设阅读环境期间,教师要秉持亲近感、舒适感、愉悦感等基本的原则,为幼儿带去愉快、积极的情感体验。举个例子,可以将班级的阅读角打造成阅读小屋,在空间内铺上地毯放上靠背,让孩子能够舒服地靠着自由惬意地享受阅读。另外,在图书的筛选上,教师应该做好精心的挑选和安排,比如可以引导孩子将家中自己最喜欢的书带来学校,借此丰富图书的选择,还应该在此基础上做好图书的分类,在每一类型的图书区间张贴图片或者指示牌提供适当指引,完成现场布置后还要监督幼儿每天抽10~20分钟的时间参与语言阅读活动。再次,教师还应该组织一些阅读活动,如可以每天留出10~15分钟的时间,让幼儿以自愿原则向班级小伙伴分享自己从家里带来的书、近段时间所听过的最有意义的一则故事。
(三)在生活中贴近阅读
故事的创造往往来源于生活,可以这样理解,生活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哪里有生活,哪里就存在着参与阅读的机会,教师应该利用幼儿园亲子活动等时机,积极与家长沟通和交流,在教师没有参与的课外时间里,由家长肩负起对应的职责,为孩子创造更多参与课外阅读的机会。比如说可以在家中设立一个专门的书架,每天花点时间为孩子们讲故事,和孩子们一起讨论图片、分析图片涉及的故事内容,帮助孩子理解内容。通过课外家长的辅助协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幼儿思维的发展。另外,在亲子阅读后,父母和孩子间的距离会越来越近,大家会逐步形成在生活中认真观察、善于发现的好习惯,将阅读渗透于孩子日常的方方面面,持之以恒就能让孩子朝着高效阅读迈出最坚实的一步。
(四)组织新颖多样的语言活动
3到6岁幼儿非常喜欢表现自己,也十分渴望能得到外部的赞扬好评,为此教师在园内区域活动中可以设定小故事站区域。针对小班幼儿可以让大家每天在小故事站中以小组为单位分享在家阅读的好故事,慢慢学会与他人分享,让大家变得更敢于、更勇于表达自己,在反复经历聆听他人故事与自我分享后变得更自信。另外,在每一学期即将结束时,还可以在班级或者在园内举办故事大王的游戏,评出班级校园内的第一名。甚至还可以组织哑剧表演,把握好在六一儿童节等时机,让幼儿们将绘本的故事内容以动作演绎的方式表达出来,让台下的观众猜一猜这一则故事的情节、想要表达怎样的内涵。通过以上多样形式阅读活动的组织,可以让幼儿们充分感知阅读的魅力,在阅读期间获得更多乐趣,更愿意主动参与阅读,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总的来说,在幼儿园期间强化对幼儿的早期阅读教学指导、组织各类阅读主题活动,可以进一步促进幼儿的个性化发展,让大家成为更自信的人,提高大家的语言表达能力。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未来的早期阅读活动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着活动形式单一、教育理念陈旧老套诸多方面的不足做好进一步的优化安排。具体来说,教师应该围绕着在主题教学中走进阅读、营造轻松自由环境、在生活中贴近阅读、组织丰富多样的语言活动等多个角度作为切入做好统筹性设计,确保幼儿的兴趣能得到完全激发,持续浸润在良好的氛围下,最终实现更高质量的阅读。
参考文献:
[1]黄美燕.幼儿园阅读教学指导策略刍论[J].成才之路,2020(10):103-104.
[2]田芳.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方法探究[J].基础教育论坛,2020(7):60-61.
[3]龚艳艳.幼儿早期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汉字文化,2019(12):112-113.
[4]杨晶晶.探究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5(19):82.
[5]刘齐.教学策略的新发展——以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策略发展为例[J].成功(教育),2013(16):227-2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