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探析
摘要
关键词
双减;小学英语;教学方法
正文
引言:当前,小学英语教学教师过于注重知识传授和应试技能训练,忽视了学生语言运用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同时,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缺乏足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时间;家长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过度依赖,导致学生在校外培训中花费大量时间和金钱。由此在“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英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效性,成为当前英语教学研究重要任务。
1、重塑教育理念,明确教学目标
“双减”政策的宏观指导下,为切实贯彻立德树人教育之根本任务,教师在关注学生英语成绩时,更应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此时,教师不仅要检验学生是否掌握了英语知识,还要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确保其在轻松、愉悦氛围下学习。为此,教师须革新教育理念,明确科学的教学目标,将学生的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看作目标,实现小学英语教学深度优化与提升。
2、革新教学方法,营造活力课堂
“双减”政策的驱动下,高效课堂构建不仅是对学生课后负担的实质性削减,更是对其课堂学习质量的深度提升。教师应探索创新教学策略,以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利用趣味横生的教学手段,打造活力四溢的教学课堂,真正落实“双减”政策。
2.1游戏教学,寓教于乐
游戏教学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其理论基础主要来源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皮亚杰认为,儿童在游戏中能够主动探索、发现与创造,游戏是他们认知发展的重要途径。而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则指出,人们在满足基本生理需求后,会追求更高层次的需求,包括自我实现的需求。游戏教学正是满足了学生的这种需求,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实现自我价值。在“We Love Animals”的学习过程中,教师提前准备相关的词汇卡片、动物图片以及游戏规则说明等材料。随机选取一名学生上台,教师给出形容词(tall、short、fat、thin)做出相应动作或表情。台下学生按照表演者的动作或表情猜测对应的单词,并大声说出,借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2角色扮演,模拟情景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语言应用能力,一直是教师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对于性格好动、活泼的小学生来说,传统的教学方式往往难以完全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为此,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与模拟情景来增强教学效果。在“Where is my car?”一课中,先设定情境:“在一个周末的早晨,几位小学生在家中或学校的教室里寻找各自丢失的物品。”学生需要扮演寻找物品的“失主”,其余学生则扮演“帮助者”或“旁观者”。
失主:“Where is my pencil box?I can't find it anywhere.”
帮助者:“Is it in your desk?”
学生1:“No, it's not. I've looked everywhere.”
旁观者:“Maybe it's under your chair.”
学生2:“Oh, yes! It's here. Thank you so much!”
针对该对话,教师还需引导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结合身边学习用品书本、铅笔盒、橡皮等,提高迁移应用能力。
2.3主体化教学,激发主动性
主体化教学的实施,旨在为小学生提供一个丰富的活动环境以及广泛的合作空间。这种方法能促使小学生在英语交流、信息互换和合作探索中,迸发出强烈的认知灵感,从而更大程度上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还有利于小学生快乐地学习,实现高效成长。由此,持续落实减负增效的目标。
在“What are you doing?”教学期间,学生需掌握询问和回答正在进行动作的句型。教师先将学生分成若干三人小组,每组学生中,一名学生扮演表演者,一名学生扮演提问者,另一名学生扮演回答者,角色可轮流交换。教师设定图书馆情境,让表演者可以做出阅读的动作,提问者问:“What are you doing?” 回答者则根据表演者的动作回答:“I'm reading a book.”基本句型掌握后,教师适当增加对话的复杂性,提问者:“What is he doing?”回答者按照表演者的动作回答:“He's flying a kite.” 每组学生完成一轮角色扮演后进行轮换,确保每个学生都能体验不同的角色和情境。
3、优化作业设计,达到减负提质
“双减”政策指导下,教师应对英语作业设计进行深入的创新与优化。为杜绝作业形式过于单一、内容枯燥而导致学生产生抵触心理,教师应积极采用多样化的作业形式,严格遵循“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确保作业内容能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具体而言,按照学生的英语素质,将全班学生划分为C、B、A三个层次,并为每个层次的学生分别设计基础性作业、应用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有序落实减负增效的教学目的。以 “What's he like?”为切入,C层学生需设计简单的基础题目,诸如:
(1)选出下列单词中划线部分读音不同的一项。
①A.tall B.small C.ball
②A.short B.sport C.work
B层学生,通过填空题、选择题等形式,回顾描述人物特征的词汇:“friendly,strict,funny”等形容词,以及“He is...”“She is...”等句型。并且(配图:一位表情严肃但动作滑稽的数学老师)要求学生将对话内容与对应的图片或情境进行配对。What's your math teacher like?——He's very strict but also very funny.经过对话配对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对话内容,并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另外,教师可以创设多个生活场景,让学生根据场景编写对话并表演。
A层学生题目设计,可以提供一些高级词汇和短语,如“outgoing, approachable, meticulous”,或者介绍一些复杂的句型结构,如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要求学生在写作中灵活运用。而后,布置写作类型的作业,要求学生用本单元的词汇与句型描写各任课老师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并且检验他们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结束语
“双减”政策的实施,标志着我国教育改革的又一重要步伐。在此政策指引下,教师应转变教育理念,确立科学的教学目标,以“减负提质”为基础,摒弃传统灌输式教学,调动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尊重并发展其个性。借此有序落实“双减”方针。
参考文献
[1] 曾丽萍. "双减"背景下小学英语作业的优化设计[J]. 甘肃教育,2024(6):92-95.
[2] 罗文静. "双减"政策下优化小学英语教学的方法探析[J]. 课堂内外(初中版),2024(8):89-9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