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策略
摘要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评一致性;方法措施
正文
引言:语文是学习的基础,在学生的学习、生活及今后的发展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小学语文教师需认真研究新课改要求,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模式,领悟教学评一致理念,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理解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进行实践应用,从而夯实语文基础,提升语言能力和综合素养。
1、明晰教学标准,定制教学目标
精准的教学目标设计是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与素养的重要条件。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理念,教师应将新课程改革中相应的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入的解读,分析教学目标与要求,对现有的教学模式、内容、环节进行合理的优化与完善,有效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体现出人文教育思想内核,从而推动学生更全面的发展。为此,教师要根据教学评一致性思想来合理制定语文教学目标,使学生能够在教学目标的引导下实现深入学习,从而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时,在教学前,教师需根据新课程标准中的相关课程教学要求来合理制定教学目标。可以将短期的课堂教学目标设置成通过课堂上语文教师的讲解与引导,令学生在阅读学习中了解老班长的性格与品质,感受老班长的舍己为人、乐观坚强以及尽职尽责,从而激发学生对老班长的敬佩与缅怀之情,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内涵与思想。在设定好短期教学目标后,教师可以再设计一个长期教学目标,比如通过对课文的深度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与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升学生对社会与国家的实名精神以及责任意识,最终实现提高学生道德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在这样的综合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可以在日常的语文教学中融入更多人文教育内容,从而使语文教学发挥出育人功能,让学生不仅能够牢固的掌握基础的知识内容,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道德修养,从而使学生得到更全面的发展。
2、依据实际学情,设计教学活动
在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下,要充分发挥出“教”的功能,提升“教”的质量,教师必须先了解学生“学”的情况与特点,以学定教,才能实现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提升与进步,从而真正提升教学的质量与效率。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前,必须首先掌握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与特点,确保教学活动的开展是契合学生学习特点与需求的,从而保障教学内容能够实现教学评一致性,更好的实现语文教学的目标。
对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把握是教师预测学生未来学习情况、提升教学针对性的必要前提。因此,在教学评一致性思想的指导下,教师要对教学活动进行提前的分析与预测,以此来确定学生后续语文学习的起点,并为学生制定出最适合他们学习情况与特点的、科学的学习活动,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教师的引导下更顺利的实现自身的语文学习目标,从而让语文教学的效果更加理想。
例如在教学《陶罐与铁罐》时,教师就可以提前分析学生当下的语文学习情况,预测正式教学时学生可能会出现的问题以及学习效果。首先,教师可以请学生在预习阶段或者课堂开始的十几分钟内通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并用笔将文章的主要任务、关键线索、故事结局等内容圈出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对阅读的理解以及自己的笔记将课文内容用自己的话进行总结并复述,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初读课文的感受与思考。这样既可以便于教师快速了解学生当前真实的学习情况,使教师能够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等基本能力素养,了解本篇课文对学生来说的难易程度,把握学生的学习特点,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完善自身的阅读习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在了解了学生的基本学习情况后,教师再将其作为后续教学内容设计的基础,结合教学评一致性的教学理念,紧紧围绕新课程中的教学目标来设计出具体的课堂教学内容细节,为学生安排合适的教学活动。如此一来,既能实现教与学的统一,也能为后续的评价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凸显出教学评一致性的价值与意义。
3、落实教学评价,优化学习效果
教学评价是教学评一致性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根据学生的真实学习情况,优化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式,对学生进行更全面、更客观的教学评价,使学生能够及时获得自己的学习反馈,了解自己在当下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与问题、具有的优点与长处,从而帮助学生有针对性的完善自我,树立更多学习自信,提升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与积极性,使之能够更加主动的参与进往后的语文学习之中,实现提升与进步。在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教师要重视教学评价发挥出的重要作用,将其视作不可或缺的教学环节之一,坚持教、学、评的统一,从而优化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不断进步。
例如在教学《画杨桃》时,教师应提前规划好本节课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指标,除了要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基础的知识点、能否用自己话对课文内容进行概括与总结、理解课文所使用的写作方法以外,还要考察学生是否能够对课文中包含的内涵与情感有所感悟。而考虑到本篇课文是二年级的课文,面向低年级的小学生,因此教师不能对学生设置过高的教学要求,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也要做到尊重学生,尽量客观、中肯的对学生进行评价,比如学生只要可以对课文内容进行较为准确的、较为流畅的概括,教师就要肯定学生的发言,表扬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获得更多积极的反馈,帮助其树立更多学习信心。而在评价学生通过课文获得的启发时,教师可以先提问学生:“同学们,这篇课文是否让你有所触动,学习完了这篇课文,你总结了什么道理?获得了怎样的感悟?假如你在生活中碰到了同样的问题,你会怎么做?为什么?”然后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观点,获得新的启发,丰富对课文的理解与认识,深化学生的阅读学习效果,最后教师再根据学生的发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这种方式既能升华课文主题,用合理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并且也能使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课文教学进行最后的补充与总结,并对学生进行合理、科学的评价。另外,要注意的是,无论学生从课文中获得的感悟、道理是什么,教师都要从学生的角度进行看待与分析,秉持积极、肯定的态度评价学生的发言,让学生获得更多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励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更加主动、更有自信,为学生学习能力、语文素养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的质量。
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教师要不断探寻提升语文教学质量的有效举措,同时精进自身的教学能力与专业素养,学习先进的教学思想,为学生构建更加高效、现代、开放的语文课堂,在语文教学中深入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让学生能够在语文学习中收获更多、进步更多。
参考文献:
[1]郑木霞,张贤金.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高中化学教学实践与反思——以苏教版“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J].化学教与学.2020(05)
[2]胡碧芬.教、学、评一致性背景下的小学语文读写融合[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20(06)
[3]武霞.基于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评”一致性思考——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研究策略[J].小学生作文辅导,2020(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