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自主游戏中分享行为的引导与优化策略研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白玛拉珍

那曲市第四幼儿园 852000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幼教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组织自主游戏活动能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大家在反复经历玩乐后获得更进一步的锻炼,促进大家实现更全面综合性的发展。在过去的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虽然注重儿童自主游戏环节,却忽略了分享行为的引导和优化,导致游戏的教育价值难以实现充分的释放。作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下面就围绕着儿童自主游戏中分享行为的现状以及优化策略展开详细论述,仅供同行们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儿童自主游戏;分享行为;引导与优化;策略与措施

正文


自主游戏能让幼儿积累更多的游戏经验,与大家的年龄、身心发展特点等维持高度的统一。游戏分享以师幼间有效互动交流作为前提,充分彰显了幼儿本位的教育理念,将两者融合在一起,推进自主游戏教学可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强化大家的合作意识,对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可以带去正向的作用。然而在过去幼儿自主游戏的分享中还存在着不少问题,急需解决。本文将以此作为切入口提出优化方式。

一、儿童自主游戏中分享内容

(一)分享快乐与经验

过去的幼儿自主游戏实践经验中表明,幼儿主要是凭借自己的直接经验来获得知识积累,形成正确价值观的。因此在分享环节中,教师应该向幼儿们提供点拨,让大家尝试着分享快乐和经验,结合着自己在过去游戏中的体验感悟做好整合,稳步提高大家的经验水平,让幼儿们能在与小伙伴的真切分享中感受快乐,最大限度地发挥出该环节的正向作用。

(二)分享问题与困惑

在游戏期间幼儿必然会遇到难题,为确保游戏的顺利推进,这些问题必须有效解决,人们常说众人拾柴火焰高,通过与其他小伙伴分享问题、困惑可以得到更多不一样的思路,对问题的解决带去助力。在此期间,教师应该发挥出支持者、辅助者的角色价值,让大家各抒己见,说一说遇到的困境并尝试着共同解决,此举可以活化大家的思维,强化幼儿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让大家持续浸润在愉快的氛围下,消除来自于游戏的困惑、体验游戏为自己带来的独特魅力。

(三)分享方案工具与材料

游戏的分享交流还有一个重要的价值,就是辅助游戏的生成、促进游戏的实施,简言之,就是可以保证游戏的过程按照预设的大方法前行,让幼儿对游戏保持较高的热情,以此深刻地体验游戏内容,丰富内心感悟,让游戏变得更精彩。比如说分享环节可以由幼儿自行做主,一同商议游戏情节的延续、材料的删减,分享各自的想法。

二、儿童自主游戏中分享行为的的现状

(一)分享存在两大误区

首先,分享的问题过于空洞,没有实质性的内涵。如在区域游戏结束之后,教师会按照往常一样向幼儿们提出问题:孩子们,你们今天玩了什么?好不好玩?你们还想玩哪些不同类型的区域游戏?由于以上问题无法触及幼儿在游戏期间遇到的具体难题、个人积累的经验,所以导致分享过程停留在粗浅的层面上。其次,在分享环节中以教师的讲解为主,幼儿能参与表达自己的机会较少,话语权明显缺失,严重违背了幼儿主体的原则。比如在游戏结束后的反思总结分享过程中,教师并未为学生赋能,没有留出时间让大家说说自我的意见和看法,而是教师以成年人的视角介绍自己观察到的场景、评价幼儿的表现,如是否有将材料、玩具与他人共享等等,最终将双向交流分享变成单向输出的个人总结。

(二)分享形式和手段比较单一

在过去的幼儿园游戏分享中,往往以集体分享的形式为主,这样的做法严重忽略了幼儿的个体性差异。另外,在分享期间以幼儿的语言描述、作品展示、是否分享观念材料等作为主要的形式,导致幼儿该在刚开始高涨,后期面对一成不变的分享方式会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兴趣慢慢变淡,甚至在后期根本不愿意主动进行分享。受以上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导致幼儿参与分享的兴趣被严重挫伤,不利于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三)分享氛围不佳

3~6岁幼儿受外部环境影响极大,如果他们持续处在一个轻松且和谐的环境下,可以激发幼儿说的热情,更耐心地静下心来,好好与他人进行沟通。但在过去教师并未创设和谐的氛围,相反的,以自己高控、高压的姿态要求幼儿必须怎么做,如必须分享玩具材料,不分享就给予严厉批评,所以表面上看是幼儿在分享,其实是教师强制要求幼儿无奈接受的行为做法,幼儿自主分享的机会几乎没有,难以真正实现有效的分享。

(四)幼儿年龄小,情绪控制力差

由于幼儿的年龄不大,大多数的心智普遍表现不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在分享时往往会表现出明显的随意性,想到哪就说什么、想要向谁分享就向谁分享,由于情绪控制能力差、行为无常,所以在分享过程中偶尔会出现一些对学习不利的阻碍因素,严重限制了自主游戏的顺利执行。

三、儿童自主游戏中分享行为的引导与优化策略

(一)深挖行为内涵,解读背后原因

个体行为往往都是带有目的性的,如果教师能够认真观察幼儿在游戏期间的言行、情感体验,做好系统的分析,窥探其背后的原因,就能为了解幼儿提供辅助。比如在小班阶段,教师要关注幼儿行为产生的积极原因,并给予适当肯定,让大家因此获得被尊重被鼓励的成就感、满足感。另外,在引导幼儿投入游戏期间,教师要关注幼儿的日常行为表现,站在“归因”视角、解读大家是否有主动分享的行为,找准时机向幼儿提供指导,让大家更大胆更勇于进行分享。比如说在围绕着“我的小汽车”作为主题进行自主构建游戏活动时,教师要先向幼儿准备各类建构的材料,接着教师要借助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不同造型的汽车图片、视频,让大家了解汽车的基本构造。再让幼儿们发挥个人想象,用现有的材料制作出各类喜欢的汽车造型。在此期间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在构建过程中的表现,这时部分小朋友会在构建期间跑向其他的小伙伴、一起完成建构,教师把握好时机,向跑向他人的幼儿提出了疑惑,对方表示是因为看到其他小伙伴无法凭借自己的能力快速完成汽车构建,所以想要对他提供帮助,将自己的方法分享给他。在知道这一事实之后,教师应该第一时间不吝啬地向该名小朋友表达赞扬、肯定,让他意识到自己行为是正确的。从上述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在带领幼儿构建自主游戏时,教师应该积极深入地观察、努力挖掘不同幼儿的行为表征,理解其背后的原因,对幼儿给予肯定,如此就能让幼儿们将分享意识内化于心。

(二)教师有效介入,促进幼儿分享

在《3-6岁儿童发展纲要指南》指出,教师应该注意观察幼儿的分享行为并给予一定的指导。具体来说,一旦发现幼儿分享意识薄弱或者在分享行为上陷入误区,教师应该第一时间提供引导,帮助幼儿解决问题,让他们学会正确的分享。以小班幼儿自主游戏的活动为例,一般在分享期间教师会通过语言指导的方式加以介入,但由于小班幼儿年龄不大,语言交际的时间不长,在与他人进行沟通或者分享时会出现传递信息零碎、不够精准,表达方式不恰当等问题,这时教师应该站在幼儿的角度出发去思考,探索产生问题的原因,以幼儿们喜闻乐见、可以接受的方式加以介入做好纠正。

作为幼儿日常教育活动的主要引导者,教师对大家的影响极大,由于学前幼儿的年龄、分享能力处在快速发展的特殊阶段,对于合作分享的策略缺乏清晰的认知,所以在游戏活动期间可能会遇到更多的麻烦和问题,因此教师要向幼儿提供分享方面的指导和评价,对幼儿的心理行为带去积极的作用,促进幼儿更主动地参与分享。比如为了让幼儿学会分享,感受分享的价值和快乐,在幼儿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给予适当鼓励,提出分享的建议,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向每个小朋友分享一套完整的积木,让大家自主完成房子的搭建,在此期间部分幼儿由于前期的规划不够到位,比如说设计了超大房子,积木的数量难以满足搭建的要求,教师在发现后要第一时间向大家提供引导,让有多余积木的小朋友将自己的积木分出去,如此一来就能促进双方都完成房子的搭建。为了保持幼儿主动分享的积极行为,教师还应该给予及时的鼓励、肯定大家分享的正确做法。总的来说,在自主游戏活动期间,教师应该积极地介入幼儿与他人的合作集体游戏,在活动期间向幼儿提供科学的指导和评价,让大家能充分调动自我的分享意识,主动完成分享行为。

(三)注重家长态度,强化分享意识

对于幼儿而言,除了教师外,陪在大家身边时间最长的就是家长,由此可见,家长对幼儿成长的影响非常大,家长所表现出来的态度甚至会直接影响幼儿在未来生活、学习中的情绪,因此教师要发挥出家长的价值。如向家长提供指导,让他们注意自己对孩子的教养态度,在校外游戏中对孩子表现不好的地方提供耐心指导,强化大家的分享意识行为。比如在过去展开游戏活动时,为了进一步强化幼儿的分享意识,教师就可以布置任务,让家长品鉴幼儿的作品、动态化分析幼儿在校外游戏中的表现,以耐心的态度对孩子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能从家长的态度中了解到分享的乐趣和重要性。另外,还可以要求家长用拍照、摄像等方式记录幼儿分享的瞬间,并且与幼儿共同回顾建构分享的情况,让大家体验分享的快乐,让分享变成一种习惯。

总的来说,分享是幼儿自主游戏的一环,也是提高幼儿游戏效果质量的必要手段,对于促进幼儿实现身心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未来的幼儿园自主游戏中,教师不能再以自我为主体,强制要求幼儿完成分享,而应该突出幼儿在分享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则从旁提供一定的指导,进一步培养幼儿的分享意识,强化幼儿的分享行为。具体来说,在后续教师应该通过挖深挖行为内涵、解读原因;有效介入、促进幼儿分享;重视家长态度,强化分享意识这三个角度作为切入做好统筹性的安排,如此不但可以提高幼儿自主游戏的落地质量,同时还能够优化游戏分享环节的成效,让幼儿在经历各类不同游戏之后,实现自我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

参考文献:

[1]张丽萍.幼儿园户外自主游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课程教育研究,201938):16-17.

[2]张园.幼儿园自主游戏分享环节的教育功能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928):229.

[3]罗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策略[].基础教育研究,201724):92-93.

[4]蒙霞霞.幼儿园教师深入观察行为的方向与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29):139-140.

[5]简小燕. 幼儿户外自主性游戏的支持策略探讨[J]. 新智慧,202016):32+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