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分析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温长伟

大连二十四中学金普学校 邮编:116620

摘要

语文是一门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重要学科。作为小学和初中语文课程的延伸,高中语文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在新课标的颁布下,对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在教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要对学生的语文逻辑和表达能力进行培养,建立高效的语文课堂。为此,语文教师应采取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促进学生的综合发展。


关键词

新课标;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

正文


前言:

高中阶段的语文学科涉及到中国的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内容,所以提高学生的语能力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历史与精神文明。但是,由于现行的考试教育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许多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采用了比较死板的方法,这让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印象变得刻板、枯燥,学生的学习热情也就下降了。在这种环境下,学生的因为核心素养不可能得到提高。因此,语文教师要在自己的教学工作中持续地进行探究和创新,运用多种语教学方法,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语文学科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一、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特点

(一)以学生为中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和需求,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能。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发挥主体作用,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度。同时,教师还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角色扮演、游戏化学习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通过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不断探索和尝试,为学生提供更加个性化和有效的学习体验。

(二)注重情感体验

在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情感体验是至关重要的。情感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学习的基础。教师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和资源,让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情感共鸣,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和语言的热爱和感悟。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演讲、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感受文学作品中的情感色彩,体验其中的情感冲击和情感共鸣。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情感化的教学设计和情景再现,让学生在情感体验中感悟语言之美,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通过注重情感体验,可以使学生更加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情感认同,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和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引导他们在情感体验中感悟语言之美,提升文学素养,促进全面发展。

(三)强调实践性

在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强调实践性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实践性教学,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文素养和实际应用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实践性活动,如写作、演讲、剧本创作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语文的魅力,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力。此外,教师还可以组织实地考察、实验探究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语言规律和文学价值,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通过强调实践性,可以使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同时,实践性教学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自信心,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注重实践性教学的设计和实施,为学生提供更加具体和实用的学习体验,促进他们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一)教学方式比较死板

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初中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进行教学策略教学,包括情境教学、探究教学、小组合作教学等。但是,教师并不知道这种教学方式的内在逻辑,只是将这种教学方式简单地运用到实践中,从而达到了一种形式上的创新。在实践中,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没有改变,新的教学方式没有引起学生的兴趣,造成了课堂的步调缓慢,使学生很难掌握好自己的学习重点。

(二)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

语文学科教学具有典型的知觉特性,良好的语文教学能使学生在体验和感知的层次上感受到文化,从而形成语文思维。而较差的语文教学则是目光短浅,将教学定格在长期重复的内容上。目前,一些教师还停留在语文的训练阶段,比如背诵大量的古诗词、优秀的段落、成语、词汇,教师认为通过这样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词汇量和表达能力,从而更好地完成考试的作文。但对于学生来说,十分枯燥乏味,不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形成。

三、课标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分析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营造和谐的师生情谊

在过去的教学方式中,教师主导了课堂,而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只有被动地接受知识,使师生之间的矛盾和紧张。因此,高中语文教师要彻底摒弃以往的“以师为本”和“师道尊严”的观念,要积极地承认和强调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与学生进行平等、真诚交流,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学习和探索,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师说的教学中,在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占着上风,学生只能被动接受,这样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发展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课程一开课,笔者就会与学生们进行互动,通过谈话来增进与教师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一种放松和快乐。同时,笔者还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独立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来吸收知识并参与到课堂中来,从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加强对文化的了解

身为一新时期的学子,对于文化的继承和理解,是每个人都应当承担的职责,而这正是高中语文所追求的核心素养教学目标之一,而要达到这一目标,仅凭课本上的内容是很难达到的,必须借助于某些外在的资源,这样才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高效。所以,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来添加资源,丰富课程内容,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文化理解能力。文化的传承和理解是每一个学生的职责,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拓展资源的内容,开阔学生的眼界,更好地了解相应的文化内容。比如,《离骚》是屈原写的,相信不少学生对屈原都有所耳闻,中国传统节日中的端午节,就是为了纪念屈原而建立的。在本节课程中,教师可以根据核心素养培养,简单地讲解屈原的生平事迹,同时也可以讲解《离骚》的相关内容,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获得相关资料,促进学生的顺利学习,加深学生对诗歌所蕴含的文化意蕴的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注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实行分层教学

学生之间存在着很大的不同,因此教师必须面对这些差别,采取相应的方法,以防止这种差别继续拉大,从而防止“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的情况。为此,高中语文教师应转变过去“一刀切”和“一锅煮”的教学方式,运用多种方法和手段,全面掌握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思维和知识结构,并学生进行分类,形成分层教学目标,提出差异化教学要求,实施针对性教学,实现因材施教。在课堂上,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学生的学习水平呈现了一定程度的差别,而教师若没有适时地进行教学,则会使学生之间的距离进一步拉开。为此,笔者采取了分层的方法,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方法的调查,把学生分为 A、B C三个等级。笔者着重 C级的学生,强化对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和巩固,引导学生掌握恰当的学习方式,从而逐渐缩短 C级的学生与其他层次的距离。

(四)运用先进科技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认识

利用现代科技的方法,可以直接创造出知识的表达方式,增强学生的视觉感受,让学生更快更好地了解所学的内容。高中语文教师要切实跟上时代步伐,不断提升自己的信息素质和教育水平,并善于利用现代科技的多媒体技术,把语文知识通过信息化加工处理,再通过图片、动画、声音等形式呈现,建立出直观的教学环境,刺激学生的多元感官,从而促进学生思路的转变,增进学生知识的理解、掌握。比如,《荷塘月色》的教学中,首先将课文以多媒体的方式呈现出来,介绍该课的教学目的和教学难点,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课的基础知识。然后利用多媒体手段,将所描绘的荷花池月的图片、动画、视频等进行演示,并将其引入文本中所描绘的文本。在多媒体教学的教学中,学生注意力会比较集中,充分体现了现代科技的力量,使学生对所描绘的景色有了更深刻的了解,感受到作者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巧设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

即便是在语文这一科目中,问题也很常见,而且几乎每个科目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问题若能恰当地运用,既可以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探索能力,又可以从中获得更加充实的知识。所以,教师就可以通过问题的提出,以问题为导向,并据此进行针对性教学,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提出问题的时候,教师一定要以具体的知识内容为中心,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探索思考变得更有意义,在这个基础上的教学才可以更有效。就拿李煜的《虞美人》来说,这是李煜最有名的一首词,其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就是对故国的深切思念,这就要让学生掌握重要知识点。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教师可以根据这些问题来设置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索,例如,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在学习《虞美人》中,你是从哪一句感受到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试图进行分析”通过该问题,学生不仅可以明确学习的要点,还可以培养自己的探索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

四、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阶段,语文的学习非常关键,而语文素养的提升也并非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之以恒的付出。作为一名教育者,要正确地认识和把握新课标的内容,将其与社会现实相融合,对教学策略进行改进与发展。只有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对语文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利.高中语文教学中多元化教学方法的应用策略[J].新课程,2022,No.650(42):142-143.

[2] 权剑飞.论语文课堂的多维互动[J].中学语文,2022,No.953(33):108-109.

[3] 杨大忠.新课标背景下高中语文教学面临的困境及解决建议[J]. 中高中教师培,2021(10):33-35.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