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研究

期刊: 前沿科学 DOI: PDF下载

陈金锋

陕西省蓝田县滋水初级中学

摘要

为了解决当前初中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升学生体育素养,本文对初中体育教学问题与策略进行了研究。重点关注了课程内容单一、课时不足、教学方法过于传统等问题,并提出实施体验式、情境式、激励式、活动式教学等策略。引入多元化且富有挑战性的体育项目,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环境,有针对性地设计差异化教学任务以激发学生兴趣,以及倡导全面评价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综合发展,有助于提升初中学生的体育素养。


关键词

初中体育;体育素养;体验式教学;情境式教学

正文


引言

随着中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体育课程改革成为教育领域关注的焦点。体育素养,作为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理念。然而,在当前社会竞争激烈的背景下,学术压力加重,导致体育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较为边缘化。为了培养具有全面发展素质的学生,初中体育课程的改革变得尤为重要。有关初中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的研究需要关注教学内容、课时分配、课程安排等多方面因素,以期为我国初中体育教师提供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助力未来社会发展。

1 当前初中体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1.1课程内容单一

初中体育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围绕传统项目展开,如短跑、跳远、投掷、球类运动等,缺乏多元化和新颖性。尚未充分融入极限运动、户外拓展、舞蹈操等现代体育项目,忽视了学生身体和精神层面的全面需求。以竞技体育为导向的教育方式限制了学生自主探索与兴趣发展,片面强调技能掌握和锻炼,忽略了体质健康与历程观的培养。如同Maslow需求层次理论所指出的,学生在体育课程设置中需要满足多样化的需求层次,以实现自我价值和发展。单一的课程内容无法满足学生对专业知识体系、运动策略、团队协作以及审美价值等多元化的诉求,且容易引发学生对初中体育课程的抵触情绪,影响学生体育素养的完善。

1.2课时不足

初中体育课程的课时配置问题一直是学界的焦点。在初中课程中,诸多重视学术成绩的学校会把体育课量减少,使学生缺乏持续锻炼的机会。根据全球卫生组织发布的青少年身心发展指导,建议每个青少年每周参与至少为300分钟(5小时)以上的中等强度体育锻炼。而目前初中体育课程的授课时间常常低于这个标准,导致学生缺乏足够的锻炼时间,增加青少年肥胖、近视和亚健康现象。课时分配不均、课程安排不合理,会影响教学节奏与学生体力恢复,使课程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教育部门应意识到锻炼时间的保障和科学调配,对于学生体质健康和终身体育观念的培养意义重大,需要加大投入和监管力度。

1.3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长期以来,初中体育课程实行命令式、模仿式甚至讲授式的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参与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操控过多,学生不够主动,导致缺乏集体协作意识和创新精神。教师很容易陷入一种示范-模仿的教学模式,这种方式很难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容易造成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此外,过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技能教授,但忽视体育道德和公平竞赛的内涵,评价体系过分强调竞赛成绩,难以切实反映学生体育素养的多个方面。这也使得教学方式与当今素质教育观念格格不入,逐步引发社会舆论和负面影响。从长远来看,初中体育教育应调整教学方式,关注学生个体及团队的发展,构建新型的学术体验体系。

2 初中体育课程改革与学生体育素养培养策略

2.1实施体验式教学

体验式教学提高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水平引导学生参与探究性、参与性和合作性的学习,教师鼓励学生在各种体育项目中自主地探讨运动规律、技巧和策略,让学生尝试并挑战新项目,如攀岩、激流勇进和越野跑等,丰富他们的运动体验,帮助他们培养独立探索外部世界的能力,养成自主参加体育活动的习惯。整合适宜的年龄特点的课程内容,教师能够保证教学的全面性、多样性和趣味性。例如,教师可以将一个篮球课堂设定为“NBA 季后赛,让每个学生选择并扮演自己喜欢的篮球明星角色,如勒布朗·詹姆斯、库里、杜兰特等。接下来,教师将学生们划分为两个队伍,每个队伍都需要拟定战术策略、安排进攻防守体系,并在比赛中实践。教师还可以为每个阶段设置特定的目标和挑战,如提高投篮命中率、增强传球能力、发挥团队协作等。在比赛过程中,适时进行指导和鼓励,帮助学生领悟篮球运动的各种技巧、战术策略和心理素质等邀请其他同学担任裁判、现场解说、摄影师和拉拉队等角色,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从而使得整个篮球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此次活动能让学生不仅在技术上得到锻炼,更能体验到竞技体育的精神内涵,以及团队协作、沟通能力和群体荣誉等方面的教育价值。这种体验式的篮球教学活动,将以更加丰富、多样的方式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和兴趣,有助于提高他们的体育素养。

2.2开展情境式教学

情境式教学作为一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在初中体育教育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该教学方法通过创造生动、真实且充满挑战的情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情境式教学重视学生在实践中的主动参与、自主学习与高效合作,提高学生运动技能、审美品味和团队精神的培养。以足球运动为例,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与世界杯相关的情境活动。首先,教师可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组代表一个参赛国家,分别负责了解各自国家的足球发展历程、球员阵容、精彩战绩等,并在课堂上进行汇报和展示,学生在提升专业认知的同时,锻炼了信息检索、组织、表达等能力。接下来,教师以世界杯小组赛的赛制组织一场班级内部的足球比赛。各组需运用战术、配合、防守等技巧争取游戏胜利。在比赛中,学生不仅能巩固技能,还能领略足球运动的魅力安排学生扮演裁判、教练和记者等角色,从不同视角关注比赛,充分体会运动精神和体育规则。最后,在活动总结阶段,教师邀请学生分享比赛体验、团队配合、成功与失误等方面的体会,从而提高他们的自省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结合比赛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运用到的射门、传球、盘带等技术要点,使学生在实践与反思中提高足球技能。情境式教学将专业学习与实践、趣味与挑战、个人与集体相结合,提高了教学质量,丰富了教学形式,并从多个侧面涵养学生体育素养。

2.3激励式教学

激励式教学不仅在课堂上强调教学过程的整体参与度,更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发展与成功体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合理设计课程目标和过程,确保学生能够自我探索与挑战实现自我价值,增强自信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采取多样化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和持续参与。以羽毛球为例,激励式教学可将课程分为基础教学和实战对抗两阶段。在基础教学阶段,教师针对学生的基本动作、打法策略等进行教授和示范,让学生在个人练习过程中掌握基本技巧。在实战对抗阶段,教师根据学生特点和实际能力,分组进行技能挑战赛。为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设置积分制激励机制,鼓励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身潜能,并在比赛中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每个学生的表现,通过及时反馈及肯定,给予学生积极的心理支持。其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表扬学生在比赛中的进步,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还应注重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强调团队合作与交流,让学生在合作与竞技中锻炼个性与能力,建立运动家精神、团队精神以及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励式教学在体育教学中具有显著优势,有效提升了初中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参与度,强化了教学过程的效果与实效。在羽毛球教学中应用激励式方法,培养学生羽毛球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心理、情感和行为层面的发展,有助于落实素质教育,培养积极参与的、有责任感的体育人才。

2.4注重活动式教学

活动式教学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相较于传统教学方式,更能保证学生参与度、兴趣和体验。教师可引入不同类型的运动项目,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爱,从而提高全体学生的体育素养。以排球为例,学生在学习排球技巧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小组比赛、技巧训练或游戏挑战等形式进行活动。教师可以设计趣味性、耐心与毅力挑战的项目,如二人互协合作扣球”“背对背传球比负荷量等,着重培养学生在排球运动中的团队精神、协作意识和沟通技巧。同时,活动式教学可以借助其他相关运动,如沙滩排球,让学生体验排球的不同表现形式。通过加入诸如校内排球比赛、邀请校外专业队伍交流等情景丰富和寓教于乐的活动,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全面提高技能,学会在比赛中遵守竞技规则和尊重对手。假设在一个初中体育课上,教师带领学生学习羽毛球。首先,教师通过趣味性游戏形式介绍羽毛球的基本技能,例如小组接力比赛,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使用羽毛球拍将一个羽毛球从起点传递到终点,强调协作、沟通与技巧。接着,教师组织学生展开正式的羽毛球比赛,重点让学生练习进攻、防守、接发球等技能,并培养团队配合及竞技心态。在比赛过程中,教师注重鼓励与肯定,激发学生的自信心、毅力和对羽毛球的热爱,同时有针对性地给予技术指导。课后,可以组织校内或校际羽毛球文化交流活动,让学生与其他队伍的成员分享经验、沟通心得,并观摩专业运动员的表现,拓展学生的视野与兴趣,提升运动成就感。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初中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重要阶段。为提高体育课程的教学质量,有必要关注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实施体验式、情境式、激励式教学等多元方法,重视学生主体地位,营造富有挑战性和兴趣的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内在动力。这些努力将有助于引导学生养成自主参加运动的习惯,提高他们在体育技能、团队协作、精神品质等方面的素养,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充满活力和创新精神的新一代青年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殷建林. 核心素养培养视角下初中体育教学策略探索 [J]. 冰雪体育创新研究, 2023, (24): 92-94.

[2]欧纪萍. 试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素养的策略 [J]. 试题与研究, 2021, (14): 157-158.

[3]徐嘉,朱会军. 初中体育核心素养培养路径研究 [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1, (10): 173-174.

[4]郭永红. 初中体育培养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研究 [J]. 智力, 2020, (36): 7-8.

[5]李明. 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体育素养的培养 [J]. 天津教育, 2020, (34): 65-66.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