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沉浸式红色体验活动的中班幼儿绘本阅读探索
摘要
关键词
中班幼儿 沉浸式红色体验 阅读 探索
正文
幼儿阶段是文化认同形成的关键期;为有效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教育目标,幼儿园对幼儿开展红色文化认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而中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且对于红色绘本中描写的恶劣环境、生活的艰辛、顽强的毅力等远离他们生活经验的抽象内容无法理解。为了帮助他们更好的阅读红色绘本,参透红色文化的内涵。通过创设“红色长征路”、“火烧邱少云”、“小英雄王二小”等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雪天体验“天寒地冻”的恶劣天气、脱衣救人大爱精神;动手实验诠释“冰雕”的震撼;进而利用本土资源赓续红色基因,参观烈士陵园、走访红色老干部等活动再现红军感人事迹;了解基层警察、医院医护人员工作的艰辛等系列活动,引导中班幼儿进行沉浸式红色体验活动的绘本阅读的探索。
一、创设红色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进行红色活动的体验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要求以培养幼儿的学习品质为目标,而红色绘本中描述的恶劣环境、艰难险阻等远离孩子们生活实际的内容,他们很难理解,因为现在的幼儿生活在社会主义时代,生活富裕,而且随着年轻人对生活条件要求比较高的同时,他们担心孩子多,自己给他们提供不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因此,大多数的年轻人只要一个孩子,所以现在的幼儿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享受着父母双方多位老人(包括太爷爷、太奶奶)的关爱,导致这些幼儿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坏习惯,他们没有经受过一丁点生活的磨炼。作为幼儿教师有必要引导幼儿以红色人物为榜样,践行红色精神使命,传承红色基因,滋养幼儿的心灵世界,但是,对于与他们日常生活相距较远的红色文化来说,了解起来更是十分困难,因此通过创设红色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进行沉浸式红色活动体验,为理解红色绘本内容做好铺垫。
(一)利用户外活动创设“红色长征路”
喜欢玩游戏是孩子们的天性,在户外活动时,我们将不同的运动器械有机联合运用起来,为幼儿创设有关红色文化的游戏。例如:我们将竹梯搭在轮胎上,视为过小桥、废旧纸箱搭建成“烽火线”、小树林中的长方形落叶池等同“沼泽地”、攀登架喻为“悬崖峭壁”、攀登城堡当作“过雪山”。中班的孩子们平衡能力不太好,在玩过小桥时,教师在讲述规则中强调,要小心谨慎,掉下去,下面就是刺骨的河面、冰水,会有生命危险。孩子们走在竹梯搭在轮胎两边的“小桥”上,一颤一颤的很不平稳,有的走着走着就掉了下去;有的畏难情绪上来了,干脆不走了,教师适时引入红色绘本《最小的红军》中小新兰在长征途中是如何下定决心:“不管路有多远,都要坚持到底绝对不能掉队,更不能当逃兵。”有的幼儿在教师的鼓舞下,终于过了小桥,教师即时给幼儿击掌鼓励,这样两个回合下来,孩子们个个喊累;教师引领幼儿继续以爬行方式通过由废旧纸箱搭建的“烽火线”,要求幼儿在疲劳的情况下爬过去,不然后面的“敌人”就追上来了,孩子们苦着小脸趴在草坪上匍匐向“烽火线”爬行,爬着、爬着,有的幼儿喊着“太累了,怎么这么远呀!”有的幼儿说“红军的长征路也太难了吧!”还有的说“我快坚持不住了,胳膊和腿都要磨破了!”……在幼儿的叫苦喊累声中,终于过了“烽火线”,来到了小树林中的“沼泽地(由长3米、宽1.5米的落叶池充当)”,当幼儿歪歪扭扭的穿越时,有的因过“小桥”、穿爬“烽火线”累得直接趴下去了,躺在落叶池中不愿爬起来,教师组织幼儿原地休息一会,利用此时机讲述红军过草地时,饿着肚子、寒冬穿着单衣在前有沼泽、烽火线、雪山,后有追兵、枪炮的情况下是如何克服困难的……孩子们听后耷拉着小脑袋鼓起斗志来到“悬崖峭壁”边,教师鼓励幼儿双手抓紧绳索,双脚踏稳梯坡,一步一步慢慢地向上攀爬,攀爬过程中,有的幼儿由于畏高掉下来、有的由于手脚不稳掉下来、有的由于太累掉下来……教师不时在旁边插入“长征途中的小太阳”、“大火烧身忍痛不出声的邱少云”、“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等红色革命事迹,掉队的孩子们重新又攀爬起来;最后来到了由竹梯和废旧轮胎搭成的两米多高的攀登城堡(当做雪山),对于这最后的挑战,孩子们个个露出“好难”的表情,教师鼓励说,《最小的红军》中小新兰在爬雪山时,天气太冷了,小新兰又累又冻,脸上已经发青了,走起路来也摇摇晃晃的,红军叔叔要背着小新兰走,小新兰不同意,打起精神,两只手抓着前面一匹马的尾巴,咬紧牙关,一步一步地向前走。翻过雪山就是最后的胜利!幼儿像注入鸡血的公鸡一样颤颤巍巍的、停停试试,你拉我一把,我拽你一下,互相帮忙,当有的幼儿终于爬到了“山顶”,他们大声的高呼起来“我们胜利喽!我们胜利喽!”在他们的鼓舞下剩余的幼儿也振作精神爬到了“山顶”……回到活动室,教师告诉孩子们刚刚所体验的一系列活动,只是红军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险阻中的冰山一角,红军过草地、爬雪山比这艰难万分……当师幼再读红色绘本时,孩子们对红色绘本中描写的恶劣环境、生活的艰辛、顽强的毅力等远离他们生活经验的抽象内容有了新的认知……
(二)利用体育游戏接受红色文化洗礼
中班的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对于红色文化中的一些比较抽象的内容,他们无法很好地参透,基于这些原因,教师可以利用体育游戏设置一些有故事情节的红色扮演游戏。如:利用盛夏酷暑,引导幼儿趴在草坪上(考虑幼儿的安全,时间不宜过长)玩《火烧邱少云》,周围围着一圈用稻草秸捆扎成的草捆,增加热度,体验“火烤”的游戏。时间不长,幼儿脸上豆大的汗珠顺着头发丝往下流,教师在旁边说,孩子们只是热你们就受不了了,如果周围的稻草被点燃着,你们身上着火了,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邱少云就是这样被大火活活的烧死的,而没有发出一丝声音,这需要忍受多大的痛苦啊!设置埋伏圈,引领“鬼子”走进埋伏圈重温《小英雄王二小》的游戏;把幼儿排成两排,用桌子当山洞,爬过去,用若干小篮球架当小树林,穿越过去,用投掷器械当手榴弹扔过去,体验王二小的机智、勇敢;利用童话小屋分角色饰演“小萝卜头”在监狱中送情报、最后英勇就义的《小萝卜头》的游戏;让幼儿自愿选择“监管者”、“小萝卜头”、“红军”等角色,分成若干组,游戏中,“小萝卜头”需要避开“监管者”向“红军”传递纸条,当传递的纸条能拼成一句完整的话后,视为胜利;如果“小萝卜头”传递信息被“监管者”抓住三次时,视为失败。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受红军在艰苦的斗争年代付出了种种艰辛,从而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二、亲身体验感受红色文化内涵
对于《长征路上的小姑娘》的红色绘本中描绘的“天寒地冻”“冰雕”等恶劣天气及此造成的牺牲幼儿很不理解,他们觉得即使天气再冷,也不会把人冻死吧!是呀,我们的孩子在冬天,是穿着厚厚的棉衣、坐在暖风吹着的空调屋里面游戏。而长征中的那些恶劣的环境离他们生活太远了,所以他们根本就体会不出其中的种种辛酸。于是,教师利用生活中的特殊天气,创设情境,引领幼儿进行沉浸式红色体验活动的探索。
(一)大雪天体验“天寒地冻”
寒冬降临,天气变冷,下起了大雪。一夜过后,到处白茫茫一片,俗话说“雪后寒”,一点也不假,雪后,天气格外的寒冷,教师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带领幼儿来到了雪地里,让大家先不忙着追逐玩雪,静静站在雪地里一分钟左右,谈谈有何感受,刚到雪地里,孩子们禁不住直打哆嗦,静站不到一分钟,有的幼儿大喊“老师,不行、太冷了!”我又让幼儿脱下手套,抓一把雪在手中揉搓,体验寒冷的感受,稍时,有的幼儿刚脱下手套就直呼“太冷了!”有的觉得好玩,抓起一把雪刚想进行揉搓捏成学团,坚持不到一分钟也扔掉了,原因是---冻手。体验过后,引领孩子们回到了活动室,他们立即说“还是活动室暖和呀!”教师相机引领他们谈谈对长征路上的天寒地冻的理解,孩子们会说“太冷了,简直能冻死人!”“冻得人直打哆嗦!”“手都被冻疼了!”……孩子们因亲身体验才会产生如此深刻的解读。
(二)动手实验诠释“冰雕”
阅读《长征路上的小姑娘》,对于“冰雕”一词,孩子们表示不能理解。教师在雪后,幼儿离园时,将角色区的服装打湿后,穿在稻草人身上,并放在室外的雪地里。第二天入园时,孩子们看到一个“冻僵”的稻草人,七嘴八舌说道“怎么冻成直直的啦!”“要是真人肯定要被冻死啦!”“像个僵尸一样!”……教师即时说“是呀!就像《长征路上的小姑娘》中一样,在恶劣的寒冬大雪天气,好多的红军战士被活活的冻成了这样的冰雕!”孩子们一下子沉默了,好久之后,有的孩子说“要是现在我可以把我爸爸的羽绒服送给他们穿,他们就不会被冻成‘冰雕’了!”“是呀!我平时穿衣服还挑挑拣拣的,以后我再也不挑拣衣服啦!”还有的孩子接着这样说……听着孩子们的童言稚语,感觉他们对红色内涵的诠释又有了深刻的解读。
(三)亲身体验理解“牺牲自己、 舍己为人”之大爱
像《长征路上的小姑娘》中“小太阳”雪天脱衣救护战友、《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火烧邱少云》舍己救人的大爱精神;如果单纯的说教,一定会显得苍白无力,但如果让幼儿在雪地里、迎着北风,体验脱下棉衣给别人送温暖时,他们会愿意吗?赤日炎炎,趴在滚烫的草坪上,周围围着许多的稻草捆,体验火烤的滋味,能承受的住吗?这些由孩子们通过亲身的体验被感悟的大爱一定是内涵丰富的。
三、利用本土资源赓续红色基因
为了让幼儿结合实际更深刻的了解红色内涵,教师充分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带领幼儿到“烈士陵园”,听那一个个感人的红色故事、走访当地老兵,聆听他们革命奋斗历程,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走进派出所、医院,看看基层警察、医护人员的辛劳付出,激发敬佩之情;走进敬老院,给孤寡老人送爱心,激发孩子们敬老、爱老之心;走进社区,看看不同职业的人群都在不同岗位上辛勤的付出。通过多种方式的活动,让幼儿全方位感受红色文化。
总之,通过创设红色户外活动和体育游戏进行红色活动的体验,亲身体验理解、利用本土资源赓续红色基因等活动,幼儿再读红色绘本,他们的表情是丰富的、内心是震撼的、体会是深刻的!
参考文献:
[1] 王晓.媒介融合环境下幼儿绘本阅读理解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22.
[2] 翁容李.运用思维导图提升幼儿绘本阅读理解能力的行动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21.
[3] 周燕.中班幼儿图书角多样化操作活动的实践探索[J].好家长,2020,(28):16-17.
[4] 刘丹娜.3-6岁幼儿绘本阅读的偏好研究[D].沈阳师范大学,2016.
[5] 吴雨楠,方建华.幼儿绘本的内容与形式特点分析——基于35本幼儿园绘本的内容分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20,30(01):80-84.
[6]李颉.阅读区幼儿绘本选择特点及影响因素的研究[D].鞍山师范学院,2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