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习作单元教学中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为例
摘要
关键词
语言建构与运用;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正文
在新课改的引领下,小学语文教学正逐步从知识传授向核心素养培养转变,其中,“语言建构与运用”是提升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关键环节,习作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融入“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理念,仍是当前教育领域面临的挑战,本文将以小学语文三年级为例,深入探讨这一问题,以期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的参考与指导。
一、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要性
(一)提高学生语文能力
语文能力即听说读写能力,这些能力的根基正是语言建构与运用,通过系统且富有创意的语言实践活动,学生能深入领略文本的精妙之处,不仅理解其表面意思,更能把握其深层的逻辑结构和丰富的情感色彩。这样的训练过程,使学生能更精确地领会和解读各类文本,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让学生能清晰、准确地传达自己的思考见解,在这样的实践过程中,学生的语文能力得到实质性提升。
(二)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语言是思维的直接体现,学生在进行语言表达时,不仅是在传递信息,更是在进行思维的锻炼,需对接收到的语言信息进行细致的分析、综合的比较、以及逻辑的归纳和演绎,这一系列思维过程,极大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在尝试用新颖、独特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三)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一个语言表达能力强的人,在社会交往中往往更具优势,能更好地与人沟通、交流以及合作。这种能力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实用,在未来职业生涯中也是一项宝贵的技能。此外,通过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训练,学生还能培养出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和优雅、得体的表达习惯。
二、习作单元教学中落实“语言建构与运用”的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突出语言建构与运用的重点
习作单元教学中,教师需清晰设定教学目标,着重强调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核心地位,以“习作:我来编童话”为例,教师可通过以下具体教学目标聚焦语言能力提升,教师应指导学生深入剖析童话的文本框架,探索如何借助想象力构建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与鲜活的人物形象,有助于学生理解童话的叙事结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应鼓励学生模仿并创新童话中的语言表达,通过改写、扩写等实践活动,学生可亲身体验语言建构的过程,提升语言驾驭能力,实践性学习方式将使学生深入理解语言魅力,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通过组织分享和讨论活动,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一个相互学习、相互启发的平台,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可以倾听他人作品,从中汲取灵感,进一步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这些教学目标的指引下,学生将全面理解掌握童话的基本要素和语言特色,并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语言建构与运用能力,这样的教学方法注重知识传授,更重视能力培养,有助于学生在语文学习道路上取得更长远的发展。
(二)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兴趣
情境创设也是习作教学中一种极为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精心设计的情境,教师可引领学生深入文本角色,激发学习兴趣,培养语言建构能力。
以“习作: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为例,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资源,如生动的图片以及引人入胜的短视频,为学生展示丰富多样的自然风光、城市风貌和人文生活,这些视觉素材能帮学生直观理解“缤纷世界”内涵,还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索欲。展示过程中,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闭上眼睛,发挥想象力,将自己置身于这些美妙的场景中。随后鼓励学生用语言描绘出他们心中的缤纷世界,无论是大自然的壮美山川,还是城市的繁华街景,亦或是温馨的家庭生活片段,这样的描绘过程,能让学生深入感受世界的多彩与奇妙,还能有效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以及表达能力。
通过情境创设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兴趣被充分激发,更加主动地参与到习作学习与实践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习作主题,培养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最终,学生将学会用语言捕捉以及表达生活中的美好,进一步提升语文素养以及综合能力,体现教师的专业素养,符合学生认知规律,为习作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与内涵。
(三)注重积累,丰富学生的语言材料库
重视学生语言材料的积累在习作教学中至关重要,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基石在于学生所掌握的语言材料丰富程度,教师在习作单元教学中,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语言材料积累。
以“习作:我有一个想法”课题为例,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帮助学生积累相关语言材料,可以布置针对性阅读任务,引导学生阅读与课题相关的优秀文章,从中摘抄精彩词句与段落,学习并借鉴他人的表达方式,写作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如何将积累的语言材料恰当融入自己的文章中,使表达更为生动、贴切,例如,学生可以利用摘抄的优美词句来更精准地描绘自己的想法,或者参考他人的段落设置来构建自己的文章框架。教师应鼓励学生多观察日常生活,从中发掘写作灵感,将所观察到的细节用语言记录下来,锻炼学生观察能力,丰富语言材料库。多进行课外阅读和写作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拓宽学生知识视野,为学生提供更多语言实践机会。
通过这些积累与实践,学生的语言材料库将逐渐充实,语言表达能力也将随之提升,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为学生未来写作奠定坚实基础,使学生在语言表达上更加游刃有余。
(四)加强指导,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习作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对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可以通过精细的点评、修改以及建议,帮助学生识别并改进自身的语言问题,教师还可引导学生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语序的调整以及精准词汇的选择,提升语言表达效果。
以“习作: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为例,教师的指导应更具针对性,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学生提交初稿后,教师应进行详尽的点评,明确指出学生习作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特别在语言表达层面的问题,描绘人物特征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更精确选用形容词,更生动地刻画人物形象。教师还可以教授学生如何灵活运用诸如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增强文章感染力与吸引力,指导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调整语序,使句子更为通顺流畅,更符合中文表达习惯。
通过具体有针对性的指导,学生可以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生动性,学会如何有效传达个人思想与情感,这样的教学流程将有助于学生在语言建构与运用上取得实质性进步,体现教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与关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结束语:
经过深入研究与实践验证,本文清晰表明,在习作教学中融入“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切实可行,且成果显著。为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这一关键能力,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技巧,提供更精确、更深入的指导给学生,学校应增加对习作教学的支持和投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实践平台和学习资源,家长也应积极参与到孩子的语文学习中,给予适当指引与激励,教师、学校和家长三方的协同努力,将为孩子的全面发展创造更为优越的条件。
参考文献:
[1]高静洁.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1(6):39-39.
[2]冯霞.基于"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小学语文写作教学的探析与思考[J].小学生作文辅导:语文园地,2020(8):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