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的创新发展
摘要
关键词
新时代;高职;思政教育;创新
正文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高职院校不仅肩负着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任,更需要关注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全面提升。传统的思政教育模式在新形势下亟待创新,如何有效整合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和网络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意识,成为当前高职思政教育的关键问题。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创新发展高职思政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
一、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的实践价值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承载着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具有极其重要的实践价值和深远的影响。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主要阶段,其思政教育在新时代条件下应当充分发挥实践作用。首先,思政教育在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和实践中具有重要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思政教育要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实践,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意识,使其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其次,思政教育在提升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方面发挥关键作用。在新时代的背景下,社会变革与科技进步对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才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有所作为。高职思政教育通过引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关注时事热点、掌握科技前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能力,提升其在职业生涯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第三,思政教育在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方面具有显著效果。高职院校的特点决定了其教育目标不仅仅是传授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社会能力等。思政教育通过课堂教学、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以及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形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具备较高的综合能力和应对能力。最后,思政教育在推动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高职院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发展需求,通过思政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地方经济发展战略,培养他们服务地方的意识和能力。学生在实践中不仅学到理论知识,还能结合实际问题进行研究和解决,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总之,高职思政教育在新时代背景下具有深远的实践价值,不仅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关键一环,更是推动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升、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高职思政教育将不断创新,为培养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贡献更大的力量。
二、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的创新难点
(一)课程设计的整合与深化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设计面临诸多问题,最直观的就是思想政治课程体系过于碎片化,课程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难以形成系统性的教学体系。高职教育要求思政课程既要涵盖基础理论,又要与实际专业紧密结合,这就需要课程设计在深度和广度上进行有效的平衡。随着社会变革和技术进步,学生的思想观念和学习方式也在快速更新,这对课程设计的及时性和前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何在课程内容中融入当下热点问题和前沿理论,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是当前思政课程设计的一大难题。此外,思政课程的深化和个性化教学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学生的背景和认知水平各不相同,要想实现个性化教学,激发每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并不容易。
(二)教学方法的多样性与有效性
一直以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教学更偏重于传授理论知识,缺乏互动性和实践性。这种教学模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提升学习效果方面存在局限性,特别是在年轻学生中更为突出。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有效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分析、讨论互动、实地考察等,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风格,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的教学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从而增强教学的生动性和实效性。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和工具,例如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提升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效率,也是当前思政教育教学的新难题。因为,这不仅涉及教学资源的整合和更新,还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再加上,教学评估和考核方式的固化,也会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2]。
(三)师资队伍建设的专业化与结构优化
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专业化与结构优化的问题。思政教育师学科背景单一、专业化水平不高是难以忽视的。这导致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现实和学生需求时,教师们往往难以有效应对,影响了教学效果和教育质量。
如何在保持学科深度的基础上,培养和引进具有跨学科视野和综合能力的思政教育教师,是当前师资队伍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现代思政教育需要教师具备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功底,同时还要具备教育心理学、传播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能够通过跨学科的教学方式提升教育效果。思政教育师资队伍中存在着老师多、青年教师少的现象,要想通过结构调整和培养机制建设,保障优秀青年教师的成长和参与,就需要学校投入更多的努力。随着社会需求和教育技术的发展,引进新兴教育技术和在线教育平台,也是提升师资队伍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的方式,但目前并未得到有效的普及。
(四)学生思想观念的多样性与引导策略
随着社会多元化和信息化进程的加速,学生的思想观念呈现出更加多样化和个性化的趋势。传统的教育方式和思政教育模式往往难以充分满足不同背景和需求的学生,高校要在尊重学生多样性的同时,有效引导其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学生在高职院校阶段处于思想认识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系统的教育引导,培养其独立思考和社会责任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运用有效的引导策略,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良好的教育心理学素养。此外,如何利用课堂教学、社团活动、思政教育实践等多种途径,创新引导策略,增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体验感,也并非易事。可见,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需要具备较高的教育智慧和教育能力。
三、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一)跨学科融合与课程整合
思政教育常被视为独立的理论课程,与专业课程相对分离,导致学生难以将抽象的思想政治理论与实际专业应用有机结合。因此,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高职院校应当推动跨学科融合,将思政教育内容与专业课程紧密结合,构建起更加有机的课程体系。跨学科融合可以通过设计交叉课程,如思政与专业实践课程的结合,促进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思想政治理论的实际应用。例如,在工程类专业中引入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概念,帮助学生理解技术发展与社会经济的互动关系,从而增强其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同时,课程整合应当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深度。通过梳理和优化课程结构,避免课程碎片化和重复性,使得思政教育能够在不同学科知识的支持下,形成系统性的理论体系。这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科整合能力,还能够加深他们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最后,推动跨学科融合与课程整合还需要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机制。通过评估课程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调整和优化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确保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结合能够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3]。
(二)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的应用
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和应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以提升思政教育的教学效果和吸引力。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案例分析、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地考察等。通过引入这些活跃课堂氛围的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开阔和能力的培养,使他们在思政教育中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理论知识。现代化的教学工具如虚拟实验室、在线教学平台、互动式教学软件等,也为思政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技术支持和便利条件。通过这些工具,教师可以更灵活地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增强教学的互动性和个性化,使学生能够在跨时空的学习环境中进行思想与知识的交流和碰撞。此外,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应用还需要教师具备相应的教学技能和能力。教师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学技术和方法,通过专业发展和培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应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还需要建立科学的评估体系,评估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果。通过定期的教学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和优化教学策略,确保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能够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
(三)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
优质的师资队伍是高质量思政教育的重要保障。高职院校应注重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和教师专业发展,以提升教学质量和教育效果。首先,师资队伍的结构优化包括引进和培养具有学科交叉能力和实践经验的思政教育专家。这些专家不仅在思想政治理论领域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还能够理解和应用专业知识,与专业课程教师形成有效的协同合作,提升思政教育的整体效果。其次,教师专业发展应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教育技能的提升。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教师需要不断更新教学理念,掌握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通过教育技术的应用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提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为教师提供系统的教育培训和专业发展机会,如教育技术培训、教学设计研讨会等,帮助教师提升教学水平和个人发展。这不仅能够增强教师的教育能力,还能够激励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情和责任感,推动思政教育的不断创新和进步。最后,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和评价体系,促进教师的教学成果和科研成果相结合,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创新、积极参与教育改革。通过建立开放式的教学观摩和教师交流平台,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动与学习,形成良好的教育教学氛围。
(四)实践教育与社会服务结合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之四是实践教育与社会服务结合。以往,思政教育主要集中在课堂教学和理论探讨,缺乏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的深度结合。为了增强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高职院校应推动实践教育与社会服务的紧密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思想政治素养和社会责任感。学校可以开展多样化的实践教育活动,如社会调查研究、社区服务、志愿者活动等,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民情,从而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例如,学生可以参与社区调研,探讨当地居民的生活状况及其所面临的思想政治问题,从而加深对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理解[4]。高职院校还应利用与企业、社会组织和政府部门的合作,开展实践项目和实习活动。这些合作让学生可以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应用所学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提升其综合素质和职业竞争力。同时,实践教育与社会服务的结合还可以促进校企合作和社会资源的共享。高职院校可以与企业开展联合研究项目,共同探讨行业发展中的思想政治问题,为企业提供智力支持和社会服务,同时使学生获得更广阔的实践平台和就业机会。为了巩固成果,提升教学质量,学习哦啊建立健全的实践教育评估体系,及时评估学生在实践中的学习成果和思想政治素养提升情况。通过评估结果,不断优化和调整实践教育的设计和实施方案,确保实践教育与社会服务的结合能够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和社会效益。
(五)开展思政文化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
校园文化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环境,丰富多彩的思政文化活动,可以深入学生心灵、引导学生情感,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和道德情操。鉴于此,学习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思政文化活动,如主题讲座、文化节、艺术展览、读书分享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思想视野,还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例如,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和专家学者进行思想政治理论的深入解读和讨论,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值得注意的是,校园文化建设应当注重与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紧密结合。通过组建思政文化团队或学生社团,开展志愿服务、社会实践等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同时,利用现代化的文化传播手段和平台,如网络平台、社交媒体等,扩大思政文化活动的影响力和传播效果。通过在线直播、虚拟展览等形式,使更多学生和社会公众参与到思政文化建设中来,推动思政教育的全方位发展和深入实施。建立健全的思政文化活动评估和反馈机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并对活动内容和形式进行调整和优化。通过评估结果,不断提升思政文化活动的质量和影响力,确保其在校园中的长期持续发展。
(六)建设开放与包容的思政教育平台
随着社会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思政教育不再局限于课堂内部,而是需要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通过各种平台和渠道,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具互动性和影响力。首先,建设开放的思政教育平台包括建立多样化的在线教育资源和学习平台。通过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库、网络教学平台等,为学生提供随时随地获取思政教育资源的便利条件,使教育内容更加开放和普及。其次,开放思政教育平台应当鼓励多元化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活动。例如,通过在线讨论、虚拟社群等形式,促进学生与教师、同学之间的互动和思想交流,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同时,利用社交媒体和互动平台开展思政教育活动,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思政教育的话题讨论和社会实践中来。通过微博、微信公众号、学生论坛等渠道,积极传播和交流思政教育的理念和成果,扩大思政教育的影响范围和社会认同度。最后,开放与包容的思政教育平台还需注重国际交流与合作。通过建立国际化的合作项目、开展国际交流与研讨会等活动,引入和借鉴国际先进的思政教育理念和经验,推动我国高职思政教育的全球化视野和影响力[5]。
结语:
在新时代背景下,高职思政教育面临着多样化、挑战性的发展环境。通过深入探讨与分析,本文提出了跨学科融合与课程整合、多元化教学方法与教学工具应用、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师专业发展、实践教育与社会服务结合、思政文化活动与校园文化建设、开放式平台与资源共享等创新策略。这些策略不仅展示了高职思政教育的发展前景,也为提升教育质量和推动学生全面发展提供了有效途径。教师应继续秉持创新精神,不断探索和实践,以确保思政教育在新时代持续发挥引领作用,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毛奎. 新时代家国情怀教育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的实践策略[J].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23,39(3):122-124.
[2] 王欢.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探析[J]. 科学咨询,2023(2):66-68.
[3] 张洁,张文,陈新新. 加强新时代高职院校纪检干部思政教育策略[J]. 办公室业务,2023(22):190-192.
[4] 程伟. 新时代红色文化融入高职思政教育的路径探析[J]. 职教通讯,2023(9):73-77.
[5] 白汇军. 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政教育实践育人研究[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23(3):31-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