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礼仪教育在小班幼儿一日活动中的渗透
摘要
关键词
小班幼儿;礼仪教育;一日生活;文明礼貌习惯养成
正文
一、问题提出
(一)现状审视:幼儿园礼仪教育的现状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3~6 岁是儿童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在幼儿童年期让其养成良好的礼仪行为习惯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日常课程实施中逐步渗透一系列礼仪教育实践,使得教师礼仪教育意识有所提升,幼儿礼仪能力有所增强。但在实际教学中也逐步凸显:幼儿园礼仪教育形式过于单一,只是简单地传授一些礼仪和习惯,没有考虑幼儿的实际情况,缺少针对性。小班幼儿对礼仪的理解也只是表面,知行不一,需要从文字理解向行动理解转变。
(二)深度剖析:幼儿园礼仪教育的价值
从幼儿发展层面来看,礼仪教育能满足幼儿发展的内在需要,是培养幼儿优良品行有效途径,是幼儿终身发展的重要基石,也是培养幼儿文明礼貌的重要环节。从幼儿生活层面来看,文明礼貌是幼儿生活的一部分,也是幼儿社会交往的桥梁,通过礼貌教育生活化能让幼儿对礼仪有更好的理解与认识。体验礼仪生活,培养幼儿未来的生活社交习惯。礼仪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品德,具备基本的礼仪素养。
(三)创新思考:开展文明礼仪活动的目的与意义
中国历来就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貌待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生活在21世纪的我们,一定要发扬这种优良传统。因此我们要从娃娃抓起,能够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入手为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从而帮助其更好的学习和成长。在具体实践中,礼仪教育可基于幼儿的一日生活由幼儿家长和教师共同参与引导提升礼仪教育质量,促进礼仪教育工作全面开展。幼儿可以通过学习《弟子规》等传统文化书籍,还可以通过故事、儿歌、观看礼仪教育视频、舞台剧等形式,提高幼儿文明素养和养成良好行为。
二、理论架构
(一)概念界定
通过查阅了相关文献资料后可知,我国有许多学者都做了礼仪的概念界定,并进行了相关研究。如蓝晟在《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渗透幼儿礼仪养成教育》文中指出,“幼儿的礼仪指的是幼儿在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规范,在幼儿园、家庭、社会活动中所必须遵守的一些简单的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王敏在《幼儿礼仪教育的内容、原则和途径》中指出,“幼儿礼仪分为学习礼仪、生活礼仪、公共场所礼仪三大部分。其中生活礼仪又分为用餐礼仪、仪容仪表、交往礼仪三个方面。”得知礼仪的概念是:“礼”是道德内在的本质,“仪”的外部表现形式,礼仪是一种行为规范。
(二)研究目标
1.结合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一系列的文明礼仪沉浸式的教育活动,引领幼儿参与其中,增强幼儿的切身体验,内化幼儿的行为。
2.探索创玩礼仪的设计与实施路径,借助教学活动和场域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礼仪规范的能力,萌发道德情感。
(三)研究框架
三、实践操作:小班幼儿礼仪教育的实施
(一)创玩礼仪尊重与引导有机结合的内容架构
1.一日生活,渗透礼仪
从幼儿的入园阶段入手渗透礼仪教育,引导幼儿掌握文明礼貌用语。在幼儿入园阶段就渗透文明礼貌教育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首先幼儿教师就可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在幼儿入园时主动与幼儿打招呼使用你好,早上好,这些文明用语,引导幼儿入园这种文明礼貌用语在幼儿入园阶段的应用能够促进幼儿对这类词汇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从而学会在入园前用这种文明用语与他人打招呼。除此之外,幼儿教师还可通过创设游戏的方式,在课堂教学环节时让幼儿学习应用更多的礼貌用语。教师日常可以抓住教育契机,引导幼儿如何运用文明礼貌用语,如“请”、“谢谢老师”等。总的来说,只有教师首先做好示范引领,同时注重从一日生活细节入手,引导小班幼儿在日常生活的各个阶段学习应用文明礼貌用语,才能够得更好的文明礼貌用语教育引导效果,对于小班幼儿来说,创玩礼仪可以把尊重与引导有机结合这也是其在日常生活中逐步养成文明礼貌用语习惯的重要契机。
2.区域探究,挖掘资源
在小班幼儿的文明礼仪教育工作中,应当注重幼儿的一日生活,使整个教育过程更加生动有趣,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具体来说教师可在前期引导阶段首先向学生介绍一部分关于礼仪的知识,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教师可通过引入舞台剧或背景故事的方式达到预期目标。当幼儿对礼仪的基本概念有了初步认知后,再进一步深入到一日生活的过程中,帮助幼儿体会一日生活背景下文明礼仪的重要意义。随后由教师基于幼儿的主观兴趣,为其布置一些针对性锻炼其文明礼仪式的小游戏和小任务,如在娃娃家可以邀请小客人来做客,不仅幼儿在自主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文明礼仪的重要性,而且学会与其他小朋友友好相处,学会在活动中尊重他人。日常充分利用亲子实践的机会,鼓励家长利用节假日时间在家实践礼仪教育,追随幼儿的兴趣点,进行一系列的活动资源探索。
3.共识为始,内容创生
在探索创玩礼仪内容的过程中,我们借助区域数字教育提供的平台,以专家讲座、教研活动等方式开展了各类礼仪教育通识以及礼仪教育理论的自主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越来越认识到,我们的“创玩礼仪”教育的重要性。以下是关于如何培养礼仪教学的汇总:
班级礼仪教学:
1:9月-10月入园礼仪启动仪式
活动名称:1.学会礼貌问好。2.礼仪迎接小客人。
活动简介:从幼儿的角度上来说,与同伴的互动交流能力学会礼貌用语是幼儿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力培养内容,一日生活中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其他小朋友之间都需要进行互动交流,基于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意识,对于帮助幼儿提升社会交往能力有重要的意义。通过一日生活中的礼仪教育,幼儿能够学习到基本的社交礼仪和规则。
2:11月-12月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日常渗透
活动名称:1.文明小乘客2.学做小客人3.手指游戏:饭桌礼仪4.排队礼仪小能手
活动简介:在集体活动中,幼儿需要学会排队、等待、分享等基本的社交行为;在与人交往时,幼儿需要学会使用礼貌用语、尊重他人、友好相处等基本的社交礼仪。这些礼仪规范和社交行为的习得,有助于幼儿建立起初步的社交意识和规则意识,为其日后的社交发展奠定基础。
3:1月-2月区域游戏:以图书区、娃娃家为主开展礼仪教育
活动名称:1.故事书:打招呼,有礼貌2.儿歌:礼貌歌3.邀请小客人来做客4.舞台剧:有礼貌的一家人
活动简介:通过听故事、念儿歌等形式在一日生活中的礼仪教育有助于提升幼儿的社交技能和情感表达能力。在与同伴和教师的互动中,幼儿需要学会倾听、表达、协商和解决冲突等社交技能。在礼仪教育的引导下,幼儿能够逐渐认识到社交的重要性,学会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等积极的社交品质。这些品质的形成不仅有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还能够对其未来的社会适应能力和道德素质产生积极影响。
(二)创玩礼仪教学的学习方式拓宽
1.以室内外礼仪空间为载体的场域游戏
通过创设班级区域礼仪角,例如,在娃娃家可以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扮演不同角色的过程中,学会使用“谢谢”、“不客气”、“对不起”等礼貌用语。同时,利用故事、儿歌等形式,向幼儿传递文明礼貌的价值观。另外,注重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全方位渗透文明如洗手、进餐、午休等,开拓娃娃家的形式,鼓励幼儿将礼仪融入到一日活动中,完成室内礼仪空间的整合与渗透,拓宽幼儿的学习渠道,启迪实践能力。
(1)班级娃娃家
结合主题性区域活动渗透礼仪教育,是提升幼儿礼仪素养、促进其社会性发展的有效方法。创设生动的情境更有利于有效引导幼儿在亲身体验中学习和掌握礼仪知识。以幼儿区域游戏中相互合作的角色扮演游戏为例,教师可通过以下几方面措施达到创设情境、渗透礼仪教育的目标。一是在区域游戏中,教师可精心设计“客人来了”、“朋友来我家”等主题性区域,通过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游戏场景中体验和学习礼仪。在“客人来了”中,幼儿分别扮演收银员、顾客等角色,教师引导他们学习排队等待、礼貌交流、结账道谢等礼仪行为。同时,教师还注重培养幼儿的初步的合作意识和学会分享精神,让他们在游戏中学会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二是在“朋友来我家”区域中,幼儿则扮演爸爸、妈妈和小客人等角色,学习用餐礼仪、待客之道以及餐桌上的基本规范。教师通过引导幼儿模仿成人的礼貌用语和行为举止,让他们在游戏中感受礼仪的魅力,从而内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另外,教师还应当注重在游戏中及时给予幼儿正面反馈和引导。当幼儿表现出良好的礼仪行为时,教师会及时给予表扬,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当幼儿出现不当行为时,教师则会耐心引导,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并改正。通过这种生动实践情境的创设,幼儿不仅能够在游戏中体验到乐趣,还能在潜移默化中学习和掌握礼仪知识。他们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学会了尊重他人、关心他人、与他人友好相处的基本礼仪,也培养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同理心。
(2)国旗下讲话,文明礼貌我知道
在小班幼儿礼仪教育中,将礼仪知识融入幼儿日常生活,教师可以在国旗下讲话,通过细致观察和巧妙引导,逐步培养幼儿礼貌用语的有效途径。
我们积极倡导文明礼仪,这是对历史的回顾,对文化的感悟,更是培养下一代肩负重任,我们应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榜样,从而激发幼儿模仿和学习的欲望。
2.共同探讨规则,建立秩序感
教师可以通过制定简单明了的规则,帮助幼儿建立秩序感。例如,在进餐、午睡、游戏等环节中,教师可以与幼儿共同讨论并制定规则,让幼儿明确自己应该遵守哪些行为规范。同时,教师还要耐心引导幼儿遵守规则,对表现良好的幼儿给予及时表扬,对违反规则的幼儿进行适当提醒和纠正。再次,教师还可利用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创造机会让幼儿体验和实践礼仪行为。例如,在排队、分享玩具等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学会等待、轮流和分享,从而培养其秩序感和合作精神。
(三)创新成果展示体系
以“班级娃娃家舞台剧”为载体,鼓励幼儿用表演的活动方式开展礼仪表演,并以“有礼貌的一家人”和“邀请小客人来做客”两个节日活动作为幼儿活动成果展示平台。在活动中通过培养和展示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等人际关系准则,体现礼仪教育的成果。幼儿在区域游戏中遵守礼仪规范的实践,促进幼儿对日常生活礼仪的重视和理解。
四、研究成效
(一)一日生活中的礼仪教育提升幼儿互动交往能力
从幼儿的角度上来说,与同伴的互动交流能力是幼儿成长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能力培养内容,一日生活中幼儿与教师幼儿与其他小朋友之间都需要进行互动交流,基于一日生活培养幼儿的文明礼仪意识,对于帮助幼儿提升社会交往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幼儿通过一日生活中的礼仪教育,能够学习到基本的社交礼仪和规则。
(二)一日生活中的礼仪教育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通过不断地引导和训练,幼儿能够逐渐养成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玩具归位等良好的生活习惯;在集体活动中,幼儿也能够学会遵守规则、排队等待、不随意打扰他人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这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仅有助于幼儿保持个人卫生和健康,还能够提高其自我管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一日生活中的礼仪教育培养幼儿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品质。
从小班阶段就培养礼仪教育,对幼儿未来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幼儿教育工作的落实中,小班幼儿借助一日活动渗透礼仪教育,更能够从日常生活的细节出发,培养幼儿幼儿尊重他人、关心他人的品质。在礼仪教育的引导下,幼儿能够学会尊重他人的权利和感受,不随意打扰或伤害他人。同时,也能够学会关心他人的需求和情感,愿意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或分享快乐。
结语:
3-6岁是幼儿养成文明礼貌的最佳时期,从小养成良好的文明礼貌习惯对幼儿收益一生。因此,在小班幼儿一日活动中渗透礼仪教育具有高度的可行性,幼儿园方面应当基于现阶段,小班幼儿礼仪教育的现状做好系统性分析,并且通过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渗透礼仪教育,通过教师示范引导家长协同合作等多种途径,为取得幼儿礼仪教育的良好效果提供支持。
参考文献:
[1] 秦虹. 基于小班幼儿经验生长的文明礼仪体验课程构建[J]. 家长, 2024, (03): 114-116.
[2] 李珊珊. 文明礼仪当从娃娃抓起——谈小班幼儿文明礼仪的培养[J]. 科幻画报, 2023, (06): 163-164.
[3] 周申爽. 3-6岁幼儿礼仪行为表现的现状研究201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