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中的优化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龙兰兰

新余市渝水第二中学 邮编:338000

摘要

在当今信息化时代,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表达思想的重要方式。高中文言文教学作为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其教学方法和策略的优化对于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文化素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往往侧重于语法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跨媒介阅读与交流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不足。本研究旨在探讨“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中的优化策略,以期通过跨媒介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创新思维。


关键词

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优化策略

正文


引言

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已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特征,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和交流方式,也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在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中,如何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的策略融入教学实践,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和语法理解水平,成为了教育研究的新课题。

一、“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中的意义

第一,丰富教学手段。传统的文言文教学往往依赖于纸质教材和教师的口头讲解,而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则可以利用多媒体、网络平台等现代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更加生动、直观的文言文学习体验。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参与度和互动性。第二,提升理解能力。通过跨媒介阅读,学生可以接触到不同形式的文言文材料,如动画、音频、视频等,这些材料能够帮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同时,跨媒介交流为学生提供了实践运用文言文的机会,通过写作、讨论、演讲等形式,学生能够加深对文言文语法的理解和应用。第三,培养创新思维。跨媒介阅读与交流鼓励学生主动探索和创造,学生可以通过制作文言文相关的多媒体作品,如PPT、微视频等,来展示他们对文言文语法的理解和创新。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方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第四,增强文化自信。文言文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文言文的语法知识,还能够深入了解文言文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文化内涵。这种深入的文化体验有助于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二、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内容单一

传统的文言文语法教学往往局限于对文言文语法规则的机械记忆和理解,缺乏对文言文作品背后丰富文化内涵和历史背景的深入挖掘。这种教学模式导致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不高,难以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和文化传承联系起来,从而影响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由于缺乏对文言文作品深层次意义的探讨,学生往往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文学价值和思想深度,这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也影响了他们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教学方法陈旧

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在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使得课堂氛围沉闷,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主动参与和思考的机会。这种单向传授的模式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学习兴趣的培养,导致学生对文言文产生抵触情绪,学习效果大打折扣。由于缺乏互动和实践,学生难以将文言文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能力,也无法通过实际运用来检验和巩固所学内容。这种教学方法还限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学习动机不足

由于文言文与现代汉语在语法结构和表达方式上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往往感到难以掌握和应用,这种认知上的障碍导致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进而影响其学习积极性。文言文在现代社会中的实际应用场景有限,学生难以看到学习文言文的直接价值和实际意义,这进一步削弱了他们的学习动力。缺乏内在动机使得学生在面对文言文学习时缺乏主动性和持久性,难以形成持续的学习习惯和深入的学习探究,从而影响了文言文教学的最终效果。

三、“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一) 整合多元教学资源

通过利用网络平台和多媒体技术,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学习材料,如古文动画、文言文朗读音频、历史背景视频等。这些资源能够以直观、生动的方式展现文言文的内容和语境,帮助学生跨越时空的障碍,更好地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特点和表达习惯。例如,古文动画能够将文言文中的故事情节以视觉化的形式呈现,使学生更容易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色彩;文言文朗读音频则能够帮助学生熟悉文言文的语音语调,提高他们的听力和朗读能力;历史背景视频则能够为学生提供文言文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加深他们对作品文化内涵的理解。

(二)创新教学方法

创新教学方法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提高文言文教学效果至关重要。教师可以尝试采用翻转课堂、项目式学习等现代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翻转课堂模式下,教师可以将课堂时间用于讨论和深入分析,而将知识的传授通过预习视频、在线材料等方式提前让学生在课前完成。这样,课堂上学生可以更多地参与互动,如小组讨论、问题解答等,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项目式学习则鼓励学生通过探究和实践来完成具体的项目任务,如编写文言文小剧本、制作文化专题报告等。这种教学方法能够帮助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和文化传承联系起来,增强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教师还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如在线学习平台、社交媒体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和交流机会。

(三)强化实践应用

通过设置文言文写作、演讲、辩论等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将所学的文言文语法知识应用到实际交流中。教师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如博客、论坛等,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文言文作品,进行在线交流和评价。

结束语

本研究探讨了“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中的优化策略,旨在通过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提升文言文教学的互动性、趣味性和实效性。通过整合多元教学资源、创新教学方法、强化实践应用等策略,我们期望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化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跨媒介交流能力。

参考文献

[1]杨小燕.谈“跨媒介阅读与交流”理念下的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J].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24,(08):19-21.

[2]潘青.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与其他学习任务群的融合式课堂探究[J].新课程研究,2024,(10):50-52.

[3]郑榕.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与交流”教学策略研究[J].名师在线,2024,(06):26-28.

[4]马莲.“跨媒介阅读与交流”在高中文言文语法教学中的优化策略研究[D].宁夏大学,2023.

[5]梁锦华.跨媒介视角下高中文言文阅读教学模式探索[J].教育信息技术,2021,(04):44-47.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