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高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高中英语核心素养实践
摘要
关键词
高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核心素养
正文
根据新课程标准相关阐述,高中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包含文化品格、语言能力、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学生参与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过程,能够逐步深入地接触英语语言,经历更丰富的语言思维活动,领会不同语言背景下的文化内涵,逐步发展核心素养。综合实践活动课对于学生英语核心素养的形成而言具有积极作用。英语教师要想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更有效地落实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应当把握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不定”“形式丰富”的特点,根据课程内容与学生需求,灵活选择具有趣味性、文化性与拓展性的活动主题,支持学生自主思考与探索,让学生多角度探讨开放话题,充分表达自我,更好地发展思维品质、文化品格[1]。
一、精心设计课程目标,联动核心素养与课程评价
根据新课程标准、综合实践活动课概念等相关理论,可以将高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定位为: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英语知识、技能、学习策略开展研究性学习、参与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高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们提供了真实的情景,为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知识、发挥听说读写技能提供场域,让学生亲身体验与实践。经过综合实践活动课,学生们的英语实践能力得以提升,其学习思路与学习渠道得到拓展,最终提升学生的英语核心素养。可见,综合实践活动课在培养核心素养方面具有天然优势[2]。高中英语教师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当从课程目标设计环节开始强调核心素养培养。在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目标时,教师可以根据课程主题、课程内容与学生情况,控制目标难度,在目标描述中凸显对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同时,教师也要考虑每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评价标准,将评价标准融入目标中,进一步强调评价标准的核心素养导向。
教师根据人教版高一必修一“Unit 2 Travelling around”单元主题整合设计了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在课程开始之前,教师利用半结构访谈与调查问卷工具,多角度了解学生的英语知识储备情况、对国内外旅游景点的了解,分析学生的英语思维水平与文化认知。经过调查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具备一定词汇储备,但是对国内外名胜古迹的英语文本了解不足,缺乏旅游景点、旅游活动行为相关的词汇、短语的储备,也缺乏对不同国家地区文化多样化的清晰认识。教师整合课程内容与学生情况,确定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最终评价标准是:能够灵活运用语言知识表达与交流、能够感受文化的多样性并且表述自己的见解、能够制定出体现多样特色文化的旅游计划。教师将评价标准与核心素养转化为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设计目标为:(1)能够利用本单元相关词汇、短语完成“Travel around”计划编制。(2)能够聆听不同人旅游的音频,与同伴交流音频中的旅游地点、旅游方式与感受。(3)能够正确理解旅游活动中不同地区文化、风俗的差异,认识到文化的多样性。(4)能够利用英语表达自己对旅游的期待,表述自己所制定的旅游计划的原因。
二、拓展课程素材,满足学生自主探索活动需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具备综合性、实践性,具有明确的工具化与社会化特征,强调学生的活动过程与学习结果。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师应当拓展课程素材渠道,整合跨学科素材、网络化素材,以丰富素材为学生自主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提供保障,充分满足学生的实践活动需要,让学生可以依托素材感受英语与社会生活的关系,能够利用英语知识参与实践,从而锻炼学生语言能力、发展学生文化品格与思维能力[3]。关于拓展课程素材,具体方法如下。
(一)整合跨学科素材
高中英语学科教学,承担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任务,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更要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思想意识,引导学生储备更丰富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社会生活活动经验。因此,高中英语教师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其内容素材不应当局限于教材内知识,也不应当受限于英语学科知识、学科技能,而是应当跨学科整合素材,支持学生从更多角度参与开放化的综合实践活动。
教师将“Unit 2 Travelling around”“Unit 5 Languages around the world”这两个单元主题内容相整合,结合学生们学习这两单元时的课堂表现,组织规划“Travel around and 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 in different places(到处旅游,在不同的地方说不同的语言)”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开始之前,教师根据本次活动的主题内容及开放性话题的讨论方向,引入了语文学科、历史学科、地理学科等不同学科素材,整合形成跨学科音频素材、跨学科图文资料、跨学科旅游语言注意事项手册等等。这些跨学科素材支持之下,学生们可以聆听音频,了解世界各国语言文化的不同,感受不同语言文化与国家地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学生们也可以利用跨学科素材参与到“不同旅游经历中遇到的语言”的话题讨论中,拓展学生的讨论范畴,为学生英语交流提供充足素材支持,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思维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二)开发网络化资源
网络化资源,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资源。在高中英语的综合实践活动课中,任何素材都可以被转化为网络化资源。同样,教师可以利用互联网平台、数字化教育教学系统下载优质的慕课资料、微课视频、主题话题的图文素材。相较于普通形式素材,网络化资源具备灵活性与丰富性,既可以满足学生自主下载、寻找需要,也可以指引学生进行线上互动交流。
以“Travel around and speak different languages in different places(到处旅游,在不同的地方说不同的语言)”主题综合实践活动课为例,综合实践活动课本身具备活动性,不是常规课堂教学。教师可以拓展学生的活动场域,依托互联网平台开发网络化资源。教师可以根据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利用数字教学系统、AR辅助系统设计出“世界各地旅游的AR沙盘”模块,学生们可以点击沙盘地图的不同位置,可以获得这一国家、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英文资料)、真实环境、当地语言文本(英文资料)及相关音频。学生们根据本小组的活动需要灵活获取网络化资源,积极投入到话题探讨中[4]。
三、联动核心素养,组织多样综合实践活动课
教师借助综合实践活动课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应当将教学目标与评价标准落实于具体的实践活动环节,让学生在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体验中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文化品格与学习能力。建议教师围绕核心素养要求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具体如下。
(一)联动语言能力与文化品格素养
语言能力是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构成,文化品格是学生在社会语境之下利用语言参与交流的关键。学生语言能力素养发展,与其参与的实践活动息息相关。教师可以将学生语言能力素养发展为切入点,组织开展以口语实践为基本环节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在此类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与组织实施过程中,应当为学生提供开放性的话题,引导学生利用语言解决问题,辅助学生加强对语言的掌握,深化文化意识。
教师根据人教版高一必修一“Unit 3 Sports and fitness”单元主题内容,结合高中生的校园生活,设计了“Mini-interviews: Exercise Habits and preferences(迷你访谈: 运动习惯与喜好)”综合实践活动课。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要求为:请同学们开展一次小型的采访,采访你身边的同学,录下你的采访过程,记录你的采访内容。学生们参与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基本方式是调查、采访与记录,可以充分发挥听说读写技能,运用自身知识储备。活动中,教师先给学生说明规则,要求学生自己组建采访小组,分配活动任务(采访交流、访谈记录、成果展示)。活动中,各学生小组在教室内、校园内随机采访同学。采访结束之后,各小组轮流展示本组的采访结构,以流利口语表达采访所得到的结论,最终表述自己对“运动习惯”“健康生活”的看法。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以学生口语交流、文本记录为主。这次活动为学生创设了一个真实的社会生活场域,让学生通过语言交流获得与采访主题有关的素材,让学生感受校园运动文化、体会青春校园魅力,进一步推动学生核心素养强化发展[5]。
(二)联动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
核心素养视域下,思维品质通常是指学生与他人交流时所表现出来的创新思维、批判思维、逻辑思维;学习能力则是指学生发挥自主作用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获得技能的能力。高中英语教师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应当让综合实践活动指向学生的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引入竞争型、自主型活动形式,为学生搭建综合实践活动平台,鼓励学生自主与他人交流,支持学生主动创新思想表达角度。教师可以根据课程内容设计某主题的辩论赛,让学生自主搜集己方素材,深入开展语言交流,从而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
英语教师根据高中生的校园生活及其成长经历,凝练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主题“Caring for OurEarth”,组织开展“Caring for OurEarth”的辩论赛,正方论点是“In response to global warming, we should start from the details, through improving living habits to reduce carbon emissions”,反方论点是“For global warming, we should start from a macro perspective, with government policies to guide industry to take the Green Line, not related to ordinary people”。
四、融入评价体系,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成效
高中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应当继续完善课程评价体系,以评价指标指向核心素养,强调对学生参与活动过程中核心素养发展的要求,辅助强化实践活动效果;应当利用多元化评价直观反馈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为学生自主成长发展提供客观依据。
(一)将核心素养要求渗透于评价指标中
评价指标是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的重要构成,也是评估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情况、反映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情况的关键依据。在之前的论述中,教师已经将评价标准及相关素养要求融入目标中,作为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整体导向依据,初步体现了评价育人理念。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当进一步优化设计评价指标,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有选择地融入核心素养元素,促使评价指标一一指向核心素养。这样的评价指标不仅可以为教师组织综合实践活动课活动提供依据,也可以为学生自主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指明方向,最终提高核心素养培养成效。
教师根据人教版高三选择性必修四“Unit 5 Launching Your Care”内容,组织开展了一节“Your expectations for your future career(你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期待)”综合实践活动课。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以“职业调研”“职业规划”“职业预设文本撰写”为基本活动环节,旨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与思维品质,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根据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内容与三项基本活动形式优化评价指标,让评价指标分别指向英文词汇、语言思维与逻辑性表达、英文文本撰写,同时具备核心素养导向。教师设计一级指标为:参与态度、参与行为、参与结果。之后根据活动环节与核心素养,细化二级指标为:(1)是否对自己未来职业感兴趣,从社会文化、社会发展贡献等角度表达自己对未来职业的期待。(2)是否能够与小组成员配合,合作完成职业调研任务与规划编撰。(3)是否能够清晰有条理地表达个人观点,是否可以使用高级词汇与复杂句型论述观点,在论述时是否可以主动引入社会实例与经典故事。可见,教师将核心素养要求巧妙渗透于评价指标中,让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学习能力与英语语言表达、文本写作紧密关联,形成科学有效的评价指标体系,为强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核心素养培养效果提供支持[6]。
(二)以多元评价反馈核心素养
在英语综合实践活动课中运用多元化评价,可以全面、客观地反馈学生参与活动的实际情况,便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水平,也可以为学生了解自身学习优势与不足、改进学习方法提供依据。教师已经完善了多元化评价指标体系,从多个角度提出针对性地评价指标。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结束之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与多元评价,以多元主体落实评价,以多元方法开展评价,清晰反馈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情况,为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Your expectations for your future career(你对自己未来职业的期待)”活动结束之前,教师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请各小组分别对自己参与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表现、同伴的表现做出评价,完成表格(如表1)。”
姓名 | 参与态度 | 合作行为与表现 | 小组分配任务的完成情况 | 是否能提出职业调研、撰写英文报告的新想法 | 是否可以解决实际问题 | 总分 | ||||||||
自 评 | 组评 | 自评 | 组评 | 自 评 | 组评 | 师评 | 自 评 | 组评 | 师评 | 自 评 | 组评 | 师评 | ||
表1 “Your expectations for your future career”综合实践活动课评价量表(分值:1-3分)
除了让学生们填写评价量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法,比如:发布关于“expectations for your future career”的问题,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评估学生的活动参与收获,分析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情况。
结语:综上所述,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优质环节。就本文研究分析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组织开展方式而言,教师要想切实落实核心素养的培养,不仅要以目标指明核心素养要求,联动教学评价标准;更要开发出更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素材,更多样的综合实践活动课形式,以具体活动指向语言能力、文化品格、思维品质与学习能力。今后,高中英语教师组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可以借鉴本文中提出的方法手段,凸显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开放性、过程性,以优质综合实践活动课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
参考文献:
[1]邱春富.新课标背景下综合实践活动开展路径探析[J].成才之路,2024,(15):105-108.
[2]李玉刚.高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理论意蕴与实践路径[J].上海教育,2024,(12):70.
[4]刘秀琴.一定主题下的高中英语课外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与实施[J].英语画刊(高中版),2021,(22):94-95.
[5]赵娟.高中英文影视赏析综合实践活动教学行动研究[J].校园英语,2020,(12):229.
[6]史珺.《综合实践活动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实践研究》报告[J].英语教师,2020,20(01):25-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