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研究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罗廷英

四川省成都市龙泉驿区实验小学校 610100

摘要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使得作业不再仅仅是课堂的补充,更需要强化学生的知识掌握深度,因此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以便更好地完善和提升作业的品质和成效。在此背景下,数学教师通过采取大单元作业策略,可以有效地整合单元内容,使小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学习收获,同时也可以缓解课后的压力,以及激发学习欲望,增强课后学习有效性,进一步实现数学核心素养的培育。基于此,下文就围绕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展开论述,希望可以予以教育者一定的启发以及不同灵感。


关键词

核心素养;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

正文


一、引言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后作业应当以大单元为基础,结合相关课程内容,科学安排作业形式,从而提升同学们的学习成效,并培育他们的数学思维,使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这种课后作业设置方式非常适合当今的核心素养教学理念,可以更好地实现小学数学课程的目标和完成教育任务。因此,小学数学教师需要加强对这种作业方法的研究和运用,以便布置高品质的大单元作业。

二、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意义

随着小学数学教师围绕核心素养的培育需求设计大单元作业,主要展现出如下几方面的意义:首先是帮助学生全面掌握前后知识点。过去的作业往往只关注于当前学习的知识点,而忽略了以前学习过的内容,而通过大单元作业,教师就可以将所有学习过的知识实行系统性重新梳理和深入探究,从而围绕同学们的学习情况,采取针对方法巩固新知,同时也能够避免忘记以前学过的知识;其次是强化学生的建模思想。数学科目的核心在于理解抽象概念,通过将线条和图形转化为可以解决问题的模型,同学们会迅速掌握解题思路。而为了培育逻辑思维,则可以设置大单元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整合一个单元内的所有知识,从而构建出完整的知识体系,最终形成建模思想,为今后数学学习创建出基础;最后是实现知识与生活相结合。通过布置大单元作业,数学教师可以更加全面地引领小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并且促使他们运用这些知识内容去处理生活化问题,这样就可以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数学科目,以及更加深入地探索数学科目。

三、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大单元作业设计的策略

(一)引入生活素材,提升大单元作业成效

数学是源自生活的科目,因此在核心素养背景下设置大单元作业时,教师应当从数学与生活的关系出发,将学生的日常生活与作业结合起来,以此来丰富大单元作业的形式,培育学生的数学实际运用能力[1]。在此过程中,教师在大单元作业设置期间,要能够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主动了解他们在生活中性格特点、爱好等,巧妙引入生活化素材,这样既能较好地激发学习兴致,也可以实现减负增效。例如,教授小学数字(北师大版)“方向与位置”这一单元之后,教师要让大家学会根据实际物体的位置来确定方向,并能够运用所学内容处理生活问题,所以在设置大单元作业期间,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的素材。具体而言,在人们居住的房子或建筑物周围,都会有一些固定物品摆放,这些物品可以成为学生确定位置的重要指标。为此,在大单元作业中,教师可以让同学们观察“特定”的建筑物,并分析其方向与位置,通过实际操作来强化自身的观察能力。其实,小学生通常只会观察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不会主动观察不感兴趣的事物,因此数学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周围事物”来激发他们做作业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寻找生活中自己感兴趣的建筑物,并对位置与方向进行确定,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这样,小学生可以通过寻找生活中某一个固定的建筑物,并对其位置和方向展开探究,并使用语言表达出来。与此同时,对于表现出色的同学,教师要给予其一份奖励,这种奖励的诱惑力会让小学生更积极地完成大单元作业,从而有助于减轻学习负担,提升学习成效的目的,并进一步促进核心素养。

(二)优化作业形式,促进大单元作业质量

在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作业的教学价值,鼓励同学们动手动脑,培育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从而促进数学教育的有效性。在过去,许多教师设置的作业形式往往单一,大多要求学生动笔解题,这种题海战术让部分同学感到枯燥乏味,阻碍了他们动手动脑的能力发展[2]。此外,还有些作业比较困难,有些同学在完成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会使得他们在解题过程中陷入僵局,并且给他们带来一定的压力,从而使他们逐渐失去自信心。所以,很明显需要重新审视作业类型,在大单元作业设置之前,教师首先需要对整个单元或整个章节内容做出全面梳理,然后再结合班级同学的数学能力,来丰富作业的形式,给同学们提供新颖的作业形式,以促进大单元作业质量。例如,教授小学数字(北师大版)“组合图形的面积”这一单元之后,教师可以布置一次需要动手与动脑的大单元作业形式,让学生可以在课后时间测量校园内花坛的面积,并将测量过程整理成一份报告,说明自己的思路、方法和结果。在接到这种形式的大单元作业任务后,小学生会主动测量花坛,比如使用工具测量出圆形花坛的半径、方形花坛的长和宽,最后再利用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来计算出结果。这种形式的大单元作业,既达到了应用和巩固课程内容的目的,又锻炼了手脑并用的能力,使小学生在实践中持续强化自身的数学知识水平与核心素养。

(三)重视团体合作,保障大单元作业质效

小学数学大单元教学是一种全新的作业设置方法,而在核心素养背景下,教师要重视团体合作,鼓励同学们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作业,让大家可以互相帮助,有效提升学习能力,并形成良好的协作精神,这种方法有助于强化小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所以,在大单元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安排一次以该单元内容为主的合作性学习活动,让同学们以小组的形式对这段时间内学习的内容完成巩固并且深度探索[3]。例如,教授小学数字(北师大版)“图形的运动”这一单元之后,教师可以在班内安排各种合作活动,让同学们在课后合作创作、拼凑和移动图案,从而加深对图形运动的理解。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大单元作业任务,并且通过团体合作,深入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集体学习的力量就像一股强大的火焰,它能够激发同学们的潜能,让他们发挥自身的优势,建立自信,而且在小组学习中,也不会出现懒惰的情绪。可见,小组活动这一常见的学习形式,结合大单元作业,则可以让学习活动的开展更加方便快捷,让小学生高效理解课程内容,还可以让学生在互相配合中,能力得到提升,思维得到发散,为大单元作业带来更加多元的可能性。

(四)布置分层作业,强化大单元作业效果

围绕小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了高效培育其核心素养,小学数学教师则需要布置分层化的大单元作业,旨在促使同学们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中取得进步,既能协助他们巩固基础课程内容,又能真正取得进步。通过这种分层的大单元作业,教师可以更好地促使小学生提升学习成效,并使之感受到更有针对性的学习体验[4]。所以,小学数学教师应当避免设计“一刀切”式的大单元作业,落实大单元分层作业要求,严格按照不同教学目标和数学学习内容设置符合同学们能力水平的大单元作业,以满足他们的多样化学习需求。例如,教授小学数字(北师大版)“线与角”这一单元之后,大家通过学习本课,可以认识角的度量单位以及量角器,并且能利用量角器准确测量角的度数。所以在设置大单元作业期间,首先应依据同学们的在课上的表现,将他们划分为不同的水平,并制定适当的作业来协助他们巩固本单元内容。具体而言,针对学习成效一般的同学,可以让他们通过使用三角板和量角器来完成角的测量,并通过这个过程来了解角的大小和相差度。这样,这部分同学就能深入地理解单元知识,并掌握如何在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时正确地选择内外圈。而针对学习成长较高的同学,可以让他们通过观察量角器,学习如何准确测量不同角度,并且能够进行自主交流,从而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学习机会,拓展思维视野,激发创新精神,满足这部分同学的学习需求,提升学习水平。

四、结束语:

总体而言,作业对于教学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仅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还可以提升核心素养。然而,当前的小学数学作业设置存在着许多问题,如过度重复,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等等,这些问题都会对同学们的成长形成不利影响。因此,小学数学作业的设置应当紧密结合核心素养培育需求,要以生为本,通过精心组织、系统化安排大单元作业,以便更好地激发同学们的学习能动性,促进他们的全面进步。这样,作业就能够成为一个有效的媒介,助力小学生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潘霞. 立足单元视角 优化作业设计——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策略[J]. 湖北教育, 2022(35):2.

[2]高奕惠. 整体视域下的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以《确定位置》单元为例[J]. 福建教育, 2022(45):42-45.

[3]周萍.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以《三位数乘两位数》为例[J]. 世纪之星—小学版, 2022(8):0004-0006.

[4]范美华. 核心素养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性探究[J]. 科普童话·新课堂(上), 2021, 000(012):9.


...


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