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社团实践中的大思政教育——以原创话剧《国歌嘹亮》为例
摘要
关键词
正文
导 语
《国歌嘹亮》是一部由上海市泾南中学沙鸥戏剧社出品的小型原创话剧,于2024年4月7日顺利完成首演。它不仅体现了中学师生优秀的原创能力与协作精神,还进一步验证了响应国家推广大思政教育建设的号召,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学情的新型大思政教育形式,将戏剧社团实践活动与大思政教育有机融合,以帮助学生树立坚定信仰,培养其自主、自信、自强精神品格的可行性。本文将对此进行回顾与论述。
第一部分 目标与概述
上海市泾南中学创建于1947年,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公办普通完全中学。它坐落在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开发区,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
作为学校戏剧社创始人,本人与学生有较多接触。本届学生出生于2005年以后,物质条件丰富,信息渠道发达,形象气质良好,拥有追求“美”与展示自我的愿望。但他们受到信息化浪潮冲击,内心易缺失坚定信仰,凡事易追求“短平快”收益,这对课业学习产生了负面影响:缺乏信仰导致缺乏动力,进而导致学习能力薄弱,于是益发缺乏自信心,更遑谈培养自主、自强精神品格了,因而不少人选择了“躺平”。
与此相反,戏剧社团实践活动生动有趣,能满足学生愿望,能提供正面反馈,也能提供认识朋友、表达自我的机会,因而受到热烈欢迎。
信仰是人生的根基,有了信仰,才能培养自立、自信、自强的精神品格,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基于学校发展的客观需要,也基于进一步推行“五育并举”教学理念、响应教育部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与普及艺术实践活动的通知,经慎重研究后,本人决定通过将戏剧社团实践活动与大思政教育结合的方式,组织学生以自立、自强的形式完成原创戏剧《国歌嘹亮》,引导其寻找信仰,提升其自信心,为未来进一步发展提供丰富土壤。
大思政教育是一种新型教育理念,它通过多元化的教育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其成为人格健全、品德高尚、才能卓越之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于“大思政课”要善用之,一定要跟现实结合起来,避免“硬融化”“表面化”等现象。本次基于学情,将艺术与思政结合,或许能有一些收获。
第二部分 思路与方法
本次实践活动思路方法如下:
1. 重视选择“题材”。以此唤起青少年的民族自豪感,弘扬爱党、爱祖国、爱家乡精神,培养坚定信仰。
2. 凸显“原创”特色。塑造符合学生身份、气质的角色,使其切身融入,提升其自信心。
3. 培养“主人翁”精神。将各环节主动权交给学生,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培养“自立”“自强”精神品格。
4. 提高“协作”意识。引导学生团队互助,进一步提升其自信心,培养集体主义价值观。
综上所述,本次戏剧社团实践活动最终定为创作、排演小型话剧《国歌嘹亮》:1935年的一个冬夜,上海报童水生帮助老同学慧玲向电影公司投稿时,遇见沈端先(夏衍)。三人配合默契,智斗国民党治安队长与街头小混混,保护了沈端先挚友田汉的秘密剧作《风云儿女》,并亲眼目睹国歌在聂耳的创作中诞生。
第三部分 实践过程
本次戏剧社团实践活动的时间周期为3月1日至4月7日,共计38天。
一 前期筹备
前期筹备工作主要包括:剧本创作、演职员招募,制订工作计划。
考虑到学情,此次由本人独立创作完成剧本。之后在2月20日至2月29日期间设计、制作演职员招募海报,在3月1日至3月9日期间完成了试戏、建组工作。剧组总共14人,包括6位演员与8位职员,师生比例为3:14。
建组完成后,担任执行制作与舞台监督的两名学生以“周”为单位,制订了自3月11日始,4月6日止,包含所有排练与制作计划的工作安排表。这是培养学生自主、自信、自强精神品格的第一步,他们也初次体会到了成为一名主动管理者的乐趣。
二 渐入佳境
3月9日至3月11日,在教师指导下,全剧组学生展开剧本研习工作,主要内容包括查阅角色、时代背景等相关资料,以及编写人物小传。他们在树立信仰,培养自主、自信、自强精神方面将走出关键一步。
大思政教育对于“查阅资料”这一环节起到了先导作用。通过本环节,学生对上世纪三十年代中国人民生存环境、中国共产党活动情况、历史人物信息等方面都有了一定的了解。
编写人物小传则由饰演该角色的演员完成。剧组也因此遇到了挑战:因想象力有限,学生的文字苍白、拘谨,难以进一步发挥人物弧光。个别演员甚至产生了挫败感,提议放弃研究角色,以“摹仿”的方式完成演出。
这是将大思政教育与戏剧社团实践活动融合的好时机,正契合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接续的过程,要针对青少年成长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我们为此定制了一套表演训练方案,包括三个步骤:目标聚焦——问题诱导——情境创设。
第一步是目标聚焦,以厘清思路、明确目的:红色革命题材的历史独一无二,记录了中国共产党人奋斗历程中的一个亮点,也体现了共产党员与人民群众相互理解、扶持的亲密关系;以虚构少年人物“水生”“慧玲”为主角,使学生意识到未成年人也一样能做有担当、有意义之事,成为社会的栋梁。
第二步是“问题诱导”,以苏联戏剧家康斯坦丁·塞尔盖耶维奇·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理论为依据,组织学生进行其表演训练中“体验派”的学习。
以反派角色——“癞痢”为例,设计一系列问题,譬如“家境如何?与父母关系如何?有何人生目标?”诱导演员展开想象。这一举动颇有成效,演员不再紧张、局促,开始走近角色,其他学生受到感染,也争相与其互动。经探讨后,“癞痢”的形象更立体、更饱满了。
第三步是“情境创设”,设计一个“热身”情境:六名角色同时出现在舞台上,以行动呈现角色日常状态。
有了前两步铺垫,演员充满自信,发挥自主、自强精神,展现出令人惊叹的想象力。他们呈现出如下情境:聂耳弹奏《国际歌》;水生用报纸叠飞机,眼中流露渴望;慧玲低头整理文稿纸;沈端先坐在椅上,展开电影胶卷并注视;治安队长擦拭手枪;癞痢仰躺,跷二郎腿,举起“华孚牌”金笔端详。在悠扬的音乐声里,学生沉浸到角色中,用身心体验艺术之美。
附录图1-情境创设现场
三 波澜壮阔
本节将记录话剧《国歌嘹亮》的服装、道具、舞台设计与制作过程。
设计与制作主要由徐锦晨、郑曈、姜婧怡三位学生负责:徐锦晨负责创意设计,郑曈负责记录与采购,姜婧怡则负责组装与维护。主要步骤如下:
1. 梳理需求,测量身形,绘制草图。徐锦晨同学在这方面显露出一定天赋,他给“癞痢”设计了一把木头玩具手枪,并提醒“慧玲”使用的稿纸道具需有字迹,不可空白。于是全体制作组成员埋头苦抄,将稿纸填得满满当当。这些工作细节极其考验学生的头脑和意志力,也能提升其面对未来学习任务的勇气。
2. 货比三家,调整方案。以治安队长的制服为例,徐锦晨同学最初想选用毛昵布料,再加一件斗篷。但郑曈同学指出预算不够,于是经商讨后换为普通布料,并去掉斗篷。
3. 采购验收,质量把控。严格按照工作日程,对质量有问题或尺码有误差的物件进行退换。
4. 试穿试用,查缺补漏。姜婧怡同学负责这部分工作,她有极强的动手能力和“主人翁”意识,哪怕已拆开试穿过、变得凌乱的服装,她都能凭借一双巧手收纳成井井有条的模样。一旦出现问题,她都能迅速发现并妥善解决。
在学生齐心协作下,服装、道具设计工作顺利完成,定妆照得以顺利拍摄。
附录图2-话剧《国歌嘹亮》六位角色定妆照
在舞台设计环节里,戏剧社团实践活动与大思政教育的结合达到高峰。
由于场地限制,话剧《国歌嘹亮》的舞台设计简洁,但添置了八扇可移动的屏风,通过交叉、平移等组合方式,有效呈现出户外、室内各种场景。屏风一面印有门、窗、墙、树等景观,配合前、中期故事情节使用;另一面为浅米色,印刷空白五线谱,配合最终章节使用——水生、慧玲、沈端先、聂耳四位角色将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分散的八扇屏风也将在合唱过程中被翻转、合拢,拼成一面完整的“墙”。学生将通过集体绘制与拼合《义勇军进行曲》曲谱,产生无上的民族荣誉感与爱国主义情怀,以及强大的个人自信心与团队协作力。
全体剧组成员在4月6日下午完成了绘制屏风的工作,每个人都认真、严肃,将其视为神圣的任务。
附录图3-剧组成员依次手工绘制《义勇军进行曲》(部分照片)
四 共迎华章
3月11日至3月14日,剧组完成了三次剧本围读活动。排练时间为3月15日至4月6日,总共七次,过程中有如下注意事项:
1. 尽早完成服装与道具设计制作工作,以方便演员带装彩排;
2. 严格训练、妥善安排跟组排练人员,避免工作割裂、“甩手掌柜”等情况发生;
3. 制订剧组行为规范条约,避免迟到早退、玩耍道具等不当行为;
4. 关注演职员心理状态,适度实行激励措施;
5. 严格做好剧组安全工作。
附录图4-《国歌嘹亮》排练现场
2024年4月7日下午,话剧《国歌嘹亮》在上海市泾南中学会议厅正式演出,并进行公开直播,观看者超过千人。观众反响热烈,演出大获成功,至此,沙鸥戏剧社的第一次戏剧艺术实践活动顺利完成。
附录图5-《国歌嘹亮》演出海报 附录图6-《国歌嘹亮》演出剧照
第四部分 成效与展望
原创话剧《国歌嘹亮》的顺利演出,响应了国家推广大思政教育建设的号召,积极探索符合本校学情的新型大思政教育形式,体现了本校师生优秀的原创能力与协作精神,证实了将戏剧社团实践活动与大思政教育有机融合,探寻新时机,开发新形式,以“育人”为目标,帮助学生树立坚定信仰,提升民族荣誉感与爱国主义情怀,培养其自主、自信、自强精神品格是完全可行的。
戏剧社未来将进一步展开剧本围读活动,做到“班班有戏,人人有戏”,并研发原创小戏,与《国歌嘹亮》连缀成大型剧目,进行巡演与宣传……只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我校的戏剧社团实践活动一定会蒸蒸日上。正如习总书记所指出的:“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作者简介
季惟尊,女,戏剧影视编剧、出品人、制作人,中国致公党党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上海市建平教育集团泾南中学高中部语文教师兼沙鸥戏剧社创始人,华东师范大学文学学士,上海社会科学院中国古代文学硕士,上海戏剧学院戏剧影视编剧艺术硕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