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期刊: 读好书 DOI: PDF下载

潘婷

利川市谋道镇谋道小学 445400

摘要

本文针对“双减”背景下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提出了系统的策略思考。首先在阅读指导设计上,应选择文理内容适宜的篇章,采用师生共读法,并设计富有趣味性的扩展活动,发挥家长陪读的积极作用。其次在阅读指导实施中,应精心选择少量精品篇章,设计开放性阅读任务,控制写作练习量,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师生互动与家长形成合力。最后在巩固阅读指导成果中需要持续调查学生感受,优化指导手段重视能力评估与学生、家长高度沟通,推动语文教学不断深化。通过这三个阶段的努力,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成长,激发教师的教学反思,最终使学生语文能力得到持续提高。


关键词

双减;语文;阅读指导;策略

正文


引言

随着“双减”政策的深入实施,减轻义务教育学生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成为各学校的当务之急。作为语文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指导对学生的成长有着深远影响。那么,在“双减”形势下,小学语文阅读指导需要有哪些创新与突破?本文试图就这一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在过去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机械操练、输出要求较多的特点导致了学生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因此有必要从减负的视角出发,重新审视和优化阅读指导的各个环节,使之成为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语文运用能力的有效途径。如果能在政策导向下,采取积极的应对之策,语文阅读指导必将开启更新更有效的教与学模式。

 

一、阅读指导前立是“双减”,合理设计阅读指导

“双减”的大环境下,学校和教师面临着减负的压力,如何在合理控制作业量和考试频次的同时,保证学生获取充足的阅读量,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和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师需要深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选择文理内容适宜、图文并茂的阅读文本。比如选择一些生动有趣的科普读物,字数适中、词语通俗易懂,同时配有丰富的插图或图片。还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或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语言风格容易让学生接受和理解。这类阅读材料,既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又能保证他们的理解,是低年级语文阅读指导的首选。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师生共读的指导方法。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朗读文本材料,共同体会文章的语言风格。之后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分享他们的想象和感受。教师也可以适时补充必要的背景知识。这种师生共读的方式,不仅能加深学生的理解,也能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

设计各种趣味化的阅读延伸活动。比如让学生根据文本的内容,编写小剧本、设计场景搭配表演。或者组织语文相关的游戏活动,如填字游戏、成语接龙等。这能将阅读指导有机融入到富有趣味性的语文实践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鼓励他们在课外时间陪伴孩子阅读。家长应该耐心引导孩子阅读文章,合理解释词语,解答问题。也可以与孩子一起讨论感想,让阅读变成家庭亲子互动的乐趣时光。这种课内外结合的阅读指导,效果往往更好。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对于有阅读障碍的学生,应该提供有声读物,帮助他们克服认读难点。对于学习主动的学生,可以提供更丰富的阅读材料,发挥他们的学习潜力。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学生都在这个阅读指导的过程中获得提高。

 

二、阅读指导中践行“双减”,优化创新阅读指导

在阅读指导的具体实施过程中,语文教师肩负着践行“双减”方针的重任,需要在避免给学生增加额外负担的前提下,积极探索,努力实现阅读指导的质的优化和创新升级。教师要精心筛选少量但非常经典和出色的篇章作为语文阅读指导的主要教材。在当前的教学时间紧张的情况下,如果扩充教材数量,不仅难以保证讲解和理解的深度,也会间接增加学生的作业量。所以,教师的基本出发点是质量第一,宁少勿多。把二三篇内容优秀、语言精炼的篇章作为重点解析材料,反复阅读,透析字句,深入浅出地展开讲解,确保学生真正领悟文本的精神实质。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设计开放性的阅读任务,真正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让学生根据篇章内容,自己编写某个故事的后续版本,或者将文章某个片段改编成简易的场景剧本。这类富有想象力和挑战性的任务,既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又避免了传统机械式阅读训练的枯燥。

在组织阅读课堂活动的时候,教师也要注重方式方法的多样与趣味性,比如讲故事、表演剧本、组织讨论等,使语文学习贴近学生的生活 减少额外负担。现代信息技术也提供了丰富的支持,动画、PPT、语文学习软件等都可以帮助学生展开充满趣味的语文实践探索。在这个过程中最关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而不是通过繁重的机械训练强求提高。这样既能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成长,也能促使教师不断反思和优化阅读指导策略。如果家校能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关注学生语文能力的养成,相信定能收到久久为继的卓越效果。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学校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邀请家长代表参与阅读指导方案的制定。教师也要指导家长如何在家中营造良好的语文氛围,鼓励孩子阅读,陪孩子讨论文章。同时还要定期与家长交流学生在家中的表现,分享成功经验,也商讨存在的问题。

 

三、阅读指导后巩固“双减”,完善推进阅读指导

语文阅读指导课结束后,教师仍需保持持之以恒的精神状态,深入调研,继续推进减负工作,使学生真正从轻松愉悦的语文学习中获得健康快乐的成长。教师要通过多种方式广泛收集学生及家长的感受和意见,深入了解他们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难点。针对他们反映强烈的问题,要及时采取有针对性的调整与完善措施。要定期查看学生的作业情况,持续关注作业量是否合理,完成作业所花时间是否过长,防止学生因语文作业负担过重而产生厌恶情绪。如果发现部分学生在作业完成过程中明显过于疲惫,要及时减轻和调整作业量要求。对于部分基础较弱,有明显语文学习障碍的学生,教师需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指导措施,比如利用有声读物进行辅助识读,或者一对一辅导等多种方式,帮助他们解决语文学习的基本难点,使之逐步建立自信心。

教师还需继续研究和应用数字化语文学习资源,通过绘本识字、语音朗读软件等丰富学生的语文学习途径,让课堂学习环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此外适当设置课堂讨论、师生互动等环节,为学生提供语文实践和分享的平台。在巩固“双减”成果的同时,仍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和运用能力。因此在设计语文练习时,应新增一些语文想象和创新性练习,使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结合得更为密切。最后,教师需要定期开展读写能力评测,全面考察不同学生的语文能力成长水平。这也是科学调整教学策略,不断完善推进阅读指导工作的重要依据。语文阅读指导课结束后,教师仍需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持续调研、反思和优化教学,与学生、家长形成高度互动,一起推进“双减”向纵深发展,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轻松愉悦中获得语文能力的全面提高。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双减”的背景下开展小学语文阅读指导,需要教师在教材选用、课堂设计、考核评价等多个环节提出系统而针对性的策略。其基本出发点在于立足学生认知特点,关注学生身心健康,使语文学习变成一种轻松愉悦的过程。在阅读指导前教师要精选文理内容易懂、趣味性强的篇章,采用师生共读、游戏互动等方法激发兴趣。在指导过程中要控制传统机械训练,增加开放性探究任务,并利用数字化手段营造语文学习的场景感。在指导后则需持续调研,关注学生成长不断改进措施,与家长形成合力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稳步提高。

 

参考文献

[1] 马小亮.基于"双减"背景的小学语文阅读指导策略[J].炫动漫, 2022(20):0016-0018.

[2] 孙园园."双减"背景下小学生自主阅读指导策略研究[J].[2024-02-26].


...


阅读全文